有朋友看过我们公众号的文章后表示,文章涉及的多是风花雪月,太文艺了,应该写一些大家普遍关心的,和日常生活十分贴近的事情。
大家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为了顺应民意,今天就发一篇接地气的文章。
写什么呢?想到了新近上映的印度电影《厕所英雄》,便有了主意,上厕所应该是古今中外最接地气的事儿了吧,而且关乎着人最基本的需要,虽然味道不太好,但谁也离不开呀!
那就从这部《厕所英雄》说起吧。
印度和我们虽然都属东方文明古国,但对中国人来说,印度一直带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我们总爱用中国式的印度思维,去想象他们的生活:虽然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不很发达,但老百姓应该是佛系的岁月静好吧。直到看了《厕所英雄》,让我们不禁惊叹,原来一直以来六亿印度妇女连上厕所的权利都没有(⊙o⊙)哇,真是让我们幸福的中国女性难以置信。
这部电影里(真是一部好片儿啊,虽然看名字容易让人产生是一部烂片儿的感觉,就连比尔·盖茨都把它评为18年十大最佳影片之一呢),新媳妇贾耶嫁到一个没有厕所的印度农村,迎来必须深夜野外如厕的尴尬。
面对厕所难题,丈夫凯沙夫绞尽脑汁,蹭别人厕所、蹭火车厕所、甚至铤而走险偷公共厕所,却发现传统观念如铜墙铁壁,想要一间厕所难如登天。为此新媳妇不惜提出“没有厕所就离婚”……这件事引起了空前反响,掀起女性如厕革命,改写六亿印度女性命运。
真的庆幸我们生在中国呀,虽然传统思想也是禁锢妇女,提倡男尊女卑,但毕竟女人们还是可以自如的上厕所呀。
其实我们中国人,解决上厕所问题也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的,下面我就讲一讲啊。
据《左传》记载:晋景公“将食,涨,如厕,陷而卒”。贵为一国之君的晋景公死于上厕所没站稳,这要归罪于当时的茅坑实在是太简陋 ,一个又大又深的坑,搭两块主竹板就算完事,贵为一国之君的晋景公的用的厕纸,就是最高规格的。虽然这种高档厕纸只是一根一根的竹签,但相对于用土坷垃、树叶等“厕纸”的平头老百姓, 这已经是帝王的待遇了。
再后来,到了强盛的大统一帝国西汉,为了解决蹲着容易腿麻,掉进茅坑容易被淹死等问题,聪明智慧的劳动人民已经开始把创新的思维运用到了厕所的设计上。在西汉晚期和东汉时期的许多汉墓里,都少不了厕所的位置。 这些专门为贵族们身后的魂灵准备的厕所制做工艺考究,丝毫不亚于今天的旱厕。同时期,夜壶“虎子”也诞生了,各大博物馆都有实物可供参考哦。
到了盛唐,唐太宗李世民,不想让他祖上的名字成为人们日常器物(他的曾祖叫李虎),夜壶“虎子”改名成为了“马子”, 开启了“马子”为人民服务的新时代。
明清时期,人们开始致力于如厕的舒适性。终于出现了专供坐着排便的“恭桶”,有些人“蹲不下”的历史难题由此解决。而帝王家的如厕规格,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
话说慈禧太后上个厕所, 要两队太监宫女伺候左右。更衣净手等讲究卫生的流程自不必多说,而且她彻底没有了掉进厕所淹死的担忧,供她如厕的“官房” 温度适宜,气味清新,用丝绸制成的皇家厕纸用料讲究,柔软贴心,这种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慈禧的待遇放到如今,恐怕也没有几个人敢与她相比。
以上是通过古人如厕的几个典型事例,勾勒出的中国人如厕的历史过程。看来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的记载,哪怕是如厕这样上不得台面的小事儿,主角也永远是有种的王侯将相啊,平头百姓上厕所虽是刚需,但却不值得一提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