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88787/8f255c6bae3f935b.png)
许多人都不喜欢自己的工作。
“我的工作单调重复,没有乐趣。”
“当初选择这个工作不过是看着薪酬高、稳定,不然谁会选这个无聊的工作。”
“我也不想干这个工作,我父母给我安排的,我拒绝不了他们!”
在大部分人眼里,工作的本质就是挣口粮,薪酬的高低往往优于个人意愿,即使自己不喜欢,也硬着头皮每天上下班。
于是,每个工作日清晨吵闹的闹钟叫不醒我们充满热情的内心,我们无奈地眯着双眼,拖着抗拒的身体缓缓从床上爬起;
于是,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相似的工作,失去了生活的激情和追求,在几平米的办公室里,忘记了梦想;
于是,我们从一个胸有抱负的青年,渐渐变成了一个禁锢在房子、车子、票子里的囚徒,为蝇头小利挣破头,为柴米油盐所困扰,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踌躇满志;
……
可是仔细想想,生命如此短暂,工作就占了人生的大部分,如果工作不能让我们幸福,我们会幸福吗?
我们一生都在追求幸福的生活,可是幸福长什么样呢?
本周在梦想早读会上,梦婕跟着六哥一起学习了《幸福的方法》一书,对“幸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https://img.haomeiwen.com/i2988787/924f5211153e4d81.png)
书中说到,幸福的感受有真假两个模式:溺水模式和性爱模式。
许多人以为的幸福,其实是幸福虚假的模样——溺水模式。
什么是溺水模式?
想象我们被他人按进水里,我们会感到十分的痛苦和难受;而当我们被拖出水中,我们会感到轻松和释放。
但这种轻松和释放是不持久的,这种感觉减淡消失后,我们依然不会感到幸福。
就拿退休这件事来说吧:
很多人从上班就开始期待退休后的幸福生活,可当他们真正退休后,在经历了短暂的几个月放松后,他们很快就会陷入无聊、空虚的感觉。因为每天无所事事,他们变成了“催婚”“催生”的主力军,总是想找点事儿做,并没有过上之前想象的幸福生活。
再比如:我们也会喜欢在忙碌工作后,选择躺在沙发看电视作为休息方式。刚开始的一两个小时我们觉得轻松愉悦、幸福感爆棚;但这样窝在沙发一天,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我估计很多人会受不了。
这也印证了我们上学时老说的一句话:“上学的时候想放假,放假的时候想上学。”
![](https://img.haomeiwen.com/i2988787/3d8b07dee683f777.jpeg)
那么幸福真实的感受是什么样的?答案是:性爱模式——感觉和体验合二为一。
想想我们每次沉浸着做一件事时的专注和心无旁骛,此时我们的内心是平静而又满足的。
这种全神贯注的体验,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心理学家杰克森·米哈伊称之为“心流状态”。
要怎样做才能在工作中进入“心流状态”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988787/6e60ecd590a2f8db.jpeg)
首先,要制定清晰有意义的目标。
很多人工作没热情、不幸福,就是因为目标设置错误。
许多人将工作的目标定义为赚钱和满足他人期望,用外部驱动力来驱使自己工作,因此压力往往来自于四面八方,无法解脱。
如果我们在现有工作中总是被外部环境拖着走,我们就总是处于被逼的状态,无法获得内心的自由,更别提幸福的体验。
想获得幸福的体验,就需要我们将外部驱动力转化为内部驱动力,从“他们想让我做”转变为“我想这么做”,将被动工作转为主动工作。这样,我们可以获得心灵的自由,发现工作的热情,不再受压力驱使,而是发自内心地想去做事。
因此,发现和寻找工作中的快乐和意义尤其重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2988787/f7ef5d6c7f784b08.jpeg)
其次,要找难度适中的工作。
我们引入一个分析模型:
由图可以看出:
当工作难度过大,我们会感到焦虑;当工作难度过低,我们会感到无聊;只有当我们工作的难度适中,我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去完成工作。这个工作区间称为“心流通道”。
如果我们想在已厌烦的工作中找到热情点,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对自己当前状态进行一个定位,采用MPS模型,问自己三个问题:
M——什么能带来意义?
P——什么能带来快乐?
S——我的优势是什么?
分析得到答案后,再分析当前工作中,是否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内容。
通过赋予工作使命感和对工作内容进行调整,让自己能找到工作中的意义和快乐,不断地进行“心流”体验,发挥自己的价值。
与其做一个不快乐的打工仔,不如做一个快乐的价值创造者!
用内部驱动力将被动工作转变为主动工作,让付出对自己有意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才能让每天都充满期待!
给自己的工作赋予使命
给自己的生活添加快乐
让自己的人生充满热情!
——《梦婕逻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