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苏老师第三十条建议《谈谈直观性》的问题。苏老师说:培养注意力的唯一手段就是施加作用于思维,而直观性只有根据它刺激思维过程的成都,起着促进注意力的发展和深入的作用。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使用的直观性教具。现在跟随着教科书很多时候都会给配备上一些直观性的教具,例如数学上三角板、量角器、长方体、正方体等,在语文和英语上有一些和课本有关系的挂图头饰等。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在我们的课堂上使用这些教具,引导学生对我们讲授的知识点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但是直观性的使用正像苏老师说的那样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科学和教育学修养,懂的儿童心理学,懂得掌握知识的过程。
现在想一下我们在教学中使用教具真的没有考虑那么深刻的,没有深刻地思考直观性教育和知识的联系或者迁移。作为直观性教具苏老师给出的建议是我们一定要亲近大自然,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让我们教学的知识一定能够和大自然联系起来,特别是在语文上,当孩子们学到一些词的时候一定要把孩子带到大自然,让孩子们把学到的词和大自然的美好链接在一起,这样是直接把知识转化为了现实生活,这就是知识最重要的迁移。
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的思维来认识这个世界的。这应该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我们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不要只是填鸭式灌输知识,而是一定要用到这几个要素来设计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和社区中去感受到知识的美好。这也让我想到了我的英语教学,我记得我原来在上低年级英语课的时候我总是喜欢那身边的具体的事情来让学生们把学习到的抽象的英语单词来具体化。例如学习“desk”、“chair”等词的时候我会让孩子们在教室里自己寻找,在学习到颜色词的时候我也会让孩子们找找自己身上有哪些颜色,看看那个孩子发现地最多并能够用英语表达出来。
今天学习了之后我知道这些知识的学习完全可以链接到教室的具体事物上,但是我们更可以把孩子们带出教室,因为每一次把孩子们带到操场上的时候我都能够看到孩子眼中的光,这样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可以有序分组引导孩子们有具体的观察或者造句的任务,让他们在大自然中轻松学会和课文有关联的知识点。
苏老师还给我们提出建议,说黑板不仅仅是写字的,更是孩子们可以用图画或者示意图来表示知识点的,另外可以在讲解不同的知识点的时候应用不同颜色的粉笔,这一点我深表赞同,给不同的粉笔赋予不同的含义,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激发起孩子脑中知识的关联和掌握的深度。另外一点就是教室里面应该多备几块活动的黑板的,可以让孩子们自由画画,自由画草图或者讲解问题用,这样给孩子们创造不同的环境激发起孩子从内到外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