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才发现交流的好处。
通过交流,你才能够保证不偏不倚,也就是说不偏左也不偏右。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感觉偏左偏右,离自己太遥远了,自己怎么可能会做那种偏激的人呢?
其实很多时候,这只是大家的一种错觉。对某一件事,你可能会做到中正不偏激,但是十件呢,一百件呢?
当然,我们也不必说十件一百件,即使两三件,你肯定也会在某个时刻、某一件事上拿捏不准、考虑不周,就会有一点偏左或偏右,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面对一件事,一个人很难面面俱到,尤其是面对新问题的时候,更需要沟通交流(当然,这里针对的是有建设性的交流,自然不是干坐干唠的无用功)。
因为做事情的时候,稍微有点偏左或偏右就会影响整个大局,有一点做不好,就容易最终功亏一篑。就像白璧微瑕,总是惹人注目,让人不快,引人不愿。
所以说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一起来讨论,因为不可能十几个人,亦或是五六个人都偏激,这里面总会有意见比较中庸的。
这里面有一个心理学原理:
即一个人说左,肯定会有人说右,几个人商量事情总是会在中庸左右来回捣,一左一右,有说有量。人们开口的时候,也会努力思索、评价:别人的建议合适否?妥帖否?可行否?偏激否?有更好的方法否?所以说,这样经过一轮轮流发表意见,中庸意见肯定会夹杂在其中,即使不完全由一个人说出来,有可能是几个人摘取、组合起来,但终归是出现了中庸意见,镶嵌在所有人的讲话中。
当中庸意见出现之后,还有一个可喜之处是:中庸之道,“中”指的是中间,“庸”指的是不变,也即道、道理、原则,不变的法则。所以,当有符合中庸之道的意见出现后,人们很快就能从各种意见中捕捉到它,看到它的全面、周全与智慧。发现这个建议的魅力所在,发现它的好,然后我们就能够很好的接受了。
所以说人越多的时候(必须是有建设性的讨论),它越不容易全部脱离正轨,所以说这个时候就能很好的避免偏激问题及偏左偏右问题,所以说一定要讨论。
这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也不单是发扬风格,而是这确确实实是科学的方法,能帮助个人、集体取得正确的决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