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徐徐向前。卧铺车厢拥挤嘈杂,我捧着这本《瓦尔登湖》,感受光影在书页间跃动的同时,也疑惑着梭罗如此写意的生活。
火车上的第一天。
车窗外光影跳跃欲图魅惑我的目光所及。看天空由浅灰到湛蓝,听风声穿过芙蓉、娄底。我微微眯起双眼,像午后休息的猫咪般悠闲自在。翻开书后,丝毫不觉已过去两个小时。同伴看我投入,于是略带调笑的问我,书里讲些什么呢。
我说,这个人跑到湖边,动手给自己造了个房子,吃喝自理,嘲笑那些疲于生计的人。好像在炫耀——你瞧,我不用拼死拼活的赚钱,不照样过的好好的?
提问者转头看向窗外,路边的建筑和树木渐行渐远。
我不了解本书的背景,也不曾考究梭罗的生平,只是受原始的好奇心驱动,想要了解一下,脱离社会机制的隐居生活实验到底进行得如何。同时不可避免的将自己代入书中,幻想如果自己处在相同的环境中会是怎样一番光景。
湖畔的生活深沉纯洁的湖水,简陋狭小的木屋,树木繁茂的林地,夜晚猫头鹰凄凉的鸣叫声,以及不远的村落……
我的首要疑惑是,哥们儿,一个人过的感觉真的好吗?
没想到梭罗不紧不慢的说,这才叫生活啊。
哈?
我不理解。在我看来,这根本就不叫生活。生活不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吗?每天除了靠钓鱼种菜烤玉米面获得基本的食物来源,然后就是无所事事的在林间晃荡,亦或是望着湖水发呆。不用和太多人来往,为来访者和旅人准备的“盛宴”不过是一次谈话和一碗稀粥。这是我目前见过最无聊的生活了。
梭罗摇摇头,此言差矣。他问我,你可曾品尝过自己种植的食物,你可曾感受过清晨第一缕阳光,你可曾欣赏过自然的美丽,或者享受过纯粹的思想交流呢?你所谓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我反驳。人各有志,你这叫没有追求。住只能挡雨的房子,吃着最简单的食物,把飞禽走兽当做朋友。我可是有志向的人,我的每一天都过的努力而充实,生活得井井有条。我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空闲时间阅读,汲取所需知识。且不说工作后赚了钱,我可以轻松的吃到山珍海味;我还可以去到风景最好的地方;我可以造访任何人,只要我愿意……这就是我的生活,比你丰富得多。
梭罗浅笑,非也非也。
食物本身无意义,是人将其分为三六九等,用高低贵贱加以区分。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看,我盘中的豆子,是我亲手培育——我为它浇水,看着它发芽,为了它我还曾与杂草和土拔鼠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品尝到它甜美的果实。这个过程本身比豆子要美味得多。
造物钟神秀。每个人都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你每去到一个地方,看到的不过是其壮观的表面罢了,你可曾与它朝夕相处,好好的感受万物生灵发出的声音呢?
你疲于社交,孤独感却不见得比我好许多。你可知道,大自然比起人类,可是更好的伙伴呐。
我哑然。
铁路的比喻火车上的第二天,我又与梭罗见面了。我客气的同他打招呼。他很热情的回应我,嗨,朋友,你又来了?
是啊,坐火车太无聊了呗。
为什么无聊呢?
我没好气的哼了一声,把你关在一个箱子里呆上十几个小时试试?
梭罗哈哈大笑,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此话怎讲?
他突然变得严肃起来,直视着我的眼睛。说出以下这段话,在这里暂且称它为“铁路比喻”吧——
人们总模模糊糊地以为只要坚持不懈地铲土地、修铁路,他们总有一天可以坐上火车世界各地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也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和金钱……无疑等他们攒足了钱,如果他们生前能挣出这份车钱的话,他们最终还是可以坐上火车的,不过,恐怕到那时,他们已经丧失了青春的活力,也没有心情去坐火车旅行了。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光阴都用来挣钱,就为了可以在迟暮之年,去享受一番这让人质疑的自由。
我低头想了很久,觉得习以为常的生活规律此刻好像翻天覆地,不知所踪了。总觉得哪里不对,却又无法反驳……
列车终于到达了令我魂牵梦萦的目的地。
放下书。欢脱的思绪早已霸占了我的整个大脑——即将在这片陌生的土地游弋的兴奋感让我头脑充血,下火车后走路都轻飘飘的。接下来的七天,我决定抛却一切杂念,全身心去感受途中的自然美景和风土人情。
七天比想象中结束得要快那么些。
归途的新鲜感少了几分,却添了几分疲惫。翻看照片细细回忆旅程点滴,若梦境也是如此美丽倒也心满意足。原路返回,又要在绿皮火车上呆上一天多了。我拿出这本《瓦尔登湖》,准备一鼓作气把它读完。
归途的阅读旅途可还愉快?这位智者微笑着问我。
我又扫了一眼远处墨绿近蓝的山峰,竟有点不舍。
他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缓缓开口——关于风景,我要说:“目及之所我为王,吾之权利休质疑。”
同意,我与他会心一笑。
此次旅行过后,我好似慢慢领悟到你之前给我讲的一些东西了,我看着他的眼睛。
湖畔的生活。
这讲的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是在号召我们用心去感受自己的生活。就好像每个人都喜欢说,结果不重要,要享受过程。我想说,若将“乘火车”也比做过程,人们大可享受其中的欢歌笑语亦或是放空一切,可也必须忍受哪怕一刻钟的空虚。生活有时不也是如此吗?
再说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状态是不尽相同的。有人喜欢奢华,有人则追求简单。梭罗对简朴生活的喜爱与前些年兴起的“断舍离”理念不约而同。于是我理解了你的“隐居实验”,也第一次如此真切的感受到了你对我们的号召——知足常乐,回归本真吧。
铁路的比喻。
人啊。
人们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置于一个狭小的空间(坐火车),却恰好是因为他们向往自由;而人们安逸的呆在舒适区的天地时,却往往为自由带上了无形的枷锁。身体和灵魂真的不矛盾吗,那为什么他们的表现如此截然相反呢?如果说灵魂是指导者,姑且算它是吧,那我们所追求的一切都是要通过身体去感受的呀。
他点点头,算是默许。如果一个人能通过努力,有意的去提升自己的生活,那它就具有了无限的力量,这种有意识的积极努力,是我所知道最让人欢欣鼓舞的事了。
去寻找你心中的瓦尔登湖吧。
THE END
网友评论
写的不错呢,加油😊
作者文笔优美达意, 不错的。我觉得梭罗最根本想要论述的是, 什么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点, 也就是说, 我们人类生存, 究竟需要多少从自然索取的物资, 又如何能够保证社会的可持续性增长。他生活的年代, 十九世纪后半期, 美国经济腾飞, 到处修路架桥, 有一条公路修到了梭罗住的Concord镇附近, 人们的物欲膨胀, "卖掉"他们几乎所有的时间, 去追求物质享受。这一点对今天的人们更有启迪作用, 那就是如何均衡发展和保护。我去过瓦尔登湖两次, 也在梭罗小屋的复制品里面坐了很久, 他种菜的地方... 以前看见国内的一些文章, 把梭罗归为隐居者, 回归自然, 与世无争, 那是失之偏颇的。他是在以自己的亲历亲为, 向世人证明, 人们的生存不需要那么多东西, 人们的幸福也不需要那么多的物质, 因而, 以拼命地开发, 增长为发展方向的经济政策, 政府行为, 都是值得三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