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尝,口味之也。”用口舌辨别滋味,引申为吃、食用。
“常”,《玉篇》:“恒也。”《正韵》:“久也。”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鸨鸟肃肃肃肃地飞过来,群集在桑树丛上。王家的事务太多了,无休无止,致我不能回家种稻粱。我的父母吃什么啊?高高在上的老天爷啊,什么时候才能让人过上安定正常的生活?
诗以“肃肃鸨行,集于苞栩(棘、桑)”起兴,先言鸨鸟的行为状态以引出所咏之词。鸨鸟集于苞栩、苞棘、苞桑上的行为是不正常的,因为鸨鸟无后趾,趾基联合有圆厚的足垫,爪钝而平扁,在树上会站立不稳。由此定下此诗的基调,所咏之事是某类人被迫处于一种不安稳、不适宜的环境当中的所思所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