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色易主人

宋贵人、梁贵人先后被窦皇后陷害而死,一门尽灭,宫中嫔妃都很畏惧窦氏,然而章帝并没有把这些小事放在心上。章帝宠爱窦皇后,将她的兄弟们都提拔了一遍。窦宪一开始做郎官,后来做到虎贲中郎将,窦笃任黄门侍郎。窦氏兄弟从此成为天子近臣。
章帝有一次出巡,路过沁园,对左右侍从说:“这是沁水长公主的家,朕好久没见她了,今天既路过,就去拜访一下吧。”左右人等面面相觑,不敢接话,都望着窦宪。章帝就问窦宪:“怎么了?大家都这么怪怪的。”窦宪也不敢回答。章帝心知有异,当时不动声色,也没坚持去沁园,回宫后让人请沁水公主入宫相见。沁水公主入宫,将事情始末告诉章帝,章帝大怒,差点把窦宪给杀了。
沁水公主刘致是明帝的第五女,也是明帝最喜爱的公主,丈夫是高密侯邓乾,邓乾是光武帝云台二十八将位列第一的元勋邓禹的孙子。
这位公主是一个出名的冷美人,性格雅静,不爱言笑。明帝当年过沁水,见这里有一大片竹林,非常幽静,觉得很好,于是下旨造了一座巨大的沁园,送给沁水公主做居所。沁园风景优美,春色宜人,常有文人墨客来这一带游玩,“沁园春”也成为后世一个著名的词牌。
沁水公主在这里住了很多年,一直平安无事,但公主生性高傲冷僻,不喜欢在外交游,也极少来宫里拜见皇帝,天长日久也有些疏离了。窦皇后得宠,窦宪在外面飞扬跋扈,欺凌良善,竟然还欺负到沁水公主头上来。窦宪看中沁园,强买强卖,以极低的价格硬要把沁园买下来。高密侯见窦家现在权势熏天,得罪不起,只好劝公主搬了家。
章帝把窦宪叫来,他进来一看沁水公主在座,知道东窗事发,大事不妙,赶紧使眼色让亲信去给后宫报信。章帝把窦宪大骂一通,窦宪跪地求饶,又向公主乞怜。章帝说:“沁园是先帝赏赐给长公主的封地,也是长公主的嫁妆之一,先帝御赐的庄园你都敢夺,将来你是不是要连朕的江山都要抢了去?”这话说得重了,把窦宪吓得半死,匍匐在地不敢起身。
此时窦皇后闻讯前来求情,先把窦宪责备了一通,然后又向章帝求情。窦宪赶紧赔礼道歉,表示愿意将庄园物归原主,并自愿罚钱千万以赎罪。窦皇后毁服谢罪,章帝怒气稍平,让窦宪削职回家,闭门思过。
窦宪经了这一次遭遇,在章帝一朝再也没有受过重用,直到章帝死了才翻身。
章和二年,汉章帝刘炟去世,太子刘肇继位为汉和帝,时年九岁。因和帝年幼,由太后窦氏临朝称制。窦皇后掌权之后,窦宪死灰复燃,与窦笃、窦景、窦环等同族兄弟联手,窦氏一族权倾朝野,外戚专权的时代再度来临。
窦氏的鬼蜮伎俩

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宪做了侍中。他品级虽然不算很高,但这个职务负责宫廷内外的政事沟通,对内是窦太后的首席智囊,对外是宫廷政令的宣布者。窦宪的弟弟窦笃做了中郎将,宫中所有警卫军力归他调配。窦景做了中常侍,是窦太后的机要秘书。
窦氏一门初掌权时非常谨慎,并未像当年王政君那样大肆封侯,也没有直接出任大司马、大将军这样的热门职位,而是选择了一些代理人。此举足见窦氏比王氏要高明得多。
选什么样的人做代理人最合适呢?世上就有这么一种人,平日里看起来是个好人,所以名望很高,获得了很多脑残党的信赖,实际上就是个草包,什么正事都不会,就会写“同意”二字。据说这种人都是伥鬼转世,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过他们的人生意义就是给野心家们站台。这种人在历史上的危害性比较隐蔽,但杀伤力绝对不比那些奸贼差。
窦家选了太尉邓彪做太傅。邓彪也是邓禹的后代,名门望族出身,其实是个唯唯诺诺的庸人。他平日里喜欢读些经书,言必称善,最爱劝人以和为贵,姑息养奸是他的拿手好戏。
窦家又选了桓郁做太尉,接了邓彪升职留下的空缺。桓郁家累世书香门第,做过皇帝的老师,所以章帝生前对他很尊重,但桓郁一辈子读书,并未经历过实际的磨练,谈起政务来就是个纸上谈兵的大V。太尉是汉朝最高军事长官,本来应该军人出身的人任职,桓郁是个教书先生,既不会行军布阵,更不会拉弓射箭,选这样的人做太尉可见窦氏居心叵测。
窦氏选了一大帮这样的御用点赞机器人入朝做傀儡,实际的权柄都在窦家兄弟手中。
窦皇后做了一辈子演员,如今是太后了,自然有些戏就不用演了。自从马皇后去世后,窦氏的生活作风越来越奢华,再不养蚕织布了,更不会去穿粗布衣服,连她宫中的宫女们都穿绫罗绸缎。章帝死后,天下权柄都在她手,她也不想再装贞洁烈女了。
章帝新丧,天下诸侯入朝吊唁,窦太后听说都乡侯刘畅是个美男子,就把他叫入宫中相会。这一见之后,太后就不肯放他走了,让他在宫中长住,并叫他不要再回封地,就留在宫里任职好了。
窦太后已经不太顾忌外界的议论了,窦宪就更不在乎了。窦宪想起当年父亲窦勋被明帝处死的事情,心里很生气,但不敢去扒明帝的陵,就把火气发在法官身上。他把当年审判该案的法官韩纡给抓来,韩纡说:“我无罪,你岂能非法拘禁官员!”窦宪无视王法,滥用私刑,私自将韩纡处死,并割下人头在父亲墓前祭奠。
韩家人把这事捅到朝廷里,邓彪桓郁等人都翻白眼假装听不懂,倒是窦太后自己看不下去,劝窦宪收敛点,不要做这么张扬的事情,然后就不了了之。
窦太后只是顺坡下驴找个台阶而已,窦宪却不干了,他觉得太后没有以前那么挺他了,这是为什么呢?窦宪认为,就是刘畅那个小白脸惹的事。自从刘畅入宫之后,太后越来越没心思处理朝政,一天到晚就在宫里陪刘畅聊天,甚至窦宪求见都要在外面等着。窦宪这个人头脑简单,性格急躁,并且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他既然恨到刘畅头上,那刘畅可就惨了。
有一天,刘畅的弟弟刘刚找他有点事,他就从宫里出来去见弟弟,结果刚一出来就被几个蒙面的歹徒在宫门前杀死。窦太后听说美男子情夫死了,伤心欲绝之际动了雷霆之怒,不惜一切代价要把凶手找出来,并发了话,就算凶手是皇亲国戚,这回也要被杀头。
窦宪没想到太后气性这么大,顿时也有些慌了。他先是让人把罪名推到刘刚身上,认为刘刚约刘畅出宫,嫌疑最大。他们在狱中对刘刚用刑,刘刚不得已,屈打成招。岂料供词递上去,太后要亲自问案,结果刘刚又翻供了。很快案子就真相大白,事情就是窦宪派人做的。
太后气急败坏,又不能真的杀了他,只好把窦宪关禁闭。
奸贼也可以是名将

窦宪被关押,不仅他自己慌的要死,就连窦太后都很头疼,这抓凶手抓到自家兄弟头上,杀吧下不去手,不杀吧又丢不起面子。正在窦家人犯难的时候,北境传来了一个消息,可算把窦宪给救了。
东汉和帝年间,匈奴分裂成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亲汉,北匈奴反汉,但有南匈奴做屏障,北匈奴也很难打得过来。窦宪被抓起来后不久,南匈奴传来军报说,北匈奴境内出现牛羊瘟疫,闹起了大饥荒,内部还出现了叛乱,乱成一团,现在正是把北匈奴一举击溃的好时机。
窦宪虽然被关了,但消息仍然灵通得很,他立刻向太后提出,由他带兵去征伐北匈奴,将功赎罪。太后虽然恨他,但毕竟是亲兄弟,何况刘畅人死不能复生,就算把窦宪杀了也没用,于是顺坡下驴,同意窦宪出征。窦宪从一名待死的罪囚,一夜之间成了统帅大军的大将军,心里实在是痛快,高高兴兴地率领十多万雄兵,旌旗猎猎地出关而去。
北匈奴当时内部已经乱成一锅粥了,还在闹瘟疫闹饥荒,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就被窦宪打得落花流水。北匈奴一看打不过,很多部落就投降了,降众人口就有二十多万。窦宪这一战打的非常顺手,自己也很得意,在燕然山效仿卫青霍去病,勒石祭天而还。
顺便一提,匈奴自秦汉以来一直和中原战乱不休,前期匈奴一直优势,但西汉武帝时代是个转折点,此后匈奴的势力一年不如一年。到了东汉和帝年间,经窦宪这一战,算是彻底把匈奴给打垮了。此后南匈奴与汉民族融合,北匈奴实在没办法,只好长途西迁,去欧洲把罗马帝国给灭了。历史上的蝴蝶效应有时候也挺强的。
和帝永元元年九月,窦大将军得胜还朝,他从前的罪名已经没有人提起了,人人都夸耀他的功勋。和帝刘肇让中郎将持节任命窦宪为大将军,封武阳侯,封邑两万户,窦宪坚决请辞。
朝臣们猜到窦宪的心思,只因大将军官位在三公之下,所以坚辞不受,于是上书奏请和帝,将大将军官位放在三公之上,这一次窦宪欣然受命。
少年和帝智除窦氏奸党
历史上曾经有很多家族,忽然就崛起了,然后又忽然垮台了,正应了那句话:“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窦氏家族的垮台也是如此。
汉和帝刘肇早已知道生母梁氏是被窦太后所杀,但他那时候年纪小,没有办法。他九岁登基称帝,但权柄都在窦氏手中,其实就是傀儡皇帝,但刘肇很聪慧,他早已在着手准备,等待时机将窦氏铲除。
窦太后执政五年,行事刚愎自用,在后宫又很放纵,虽然邓彪桓郁这些人唯唯诺诺,但毕竟朝中还有一些正直的人在,他们冒死上书,批评窦氏一门的胡作非为。刘肇平日里留意这样的大臣,尽力将他们保全下来。
刘肇毕竟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他这边刚刚开始准备,窦氏一门立刻就有所察觉。窦宪的女婿郭举入宫做了校尉,当时窦太后没了刘畅,正很不开心,遇到郭举,立刻又开心了起来。这个郭举最先察觉和帝对窦家人有防备,于是建议太后早做准备,最好是把和帝杀了,换一个更小的皇帝。太后觉得和帝年纪小,又没有权力,就算想也是白想,没把郭举的话当回事,但郭举又告诉了窦宪,窦宪觉得不管是真是假,都要准备准备,最好是先动手把和帝给杀了,换他窦宪来做皇帝。
窦宪这边开始准备,但也被和帝所察觉,但是和帝才十二岁,身边一个得力的干将都没有,处境比后世斗鳌拜的康熙帝还要艰难得多。
和帝平时没有机会和大臣们往来,朝中大臣又基本上都是窦家的人,他无计可施,只好找到身边的宦官。宦官中有一个人叫郑众,这个人是中常侍,平时和窦家人不太合得来,于是和帝很照顾他。郑众有个好朋友叫蔡伦,也是个宦官,郑众就把蔡伦也拉过来联手了,蔡伦就是发明了造纸术的那位。
大将军窦宪凯旋归来,和帝派蔡伦去传旨,让他入宫接受犒赏,窦宪很高兴,他却不知道自己没在京中的这些日子里,和帝已经在宫里养了很多力士,专门为了等他的。
和帝在北宫召见窦宪,然后关闭宫门,把窦宪活捉,收回了他的大将军印绶,将窦宪、窦笃、窦景等人全部抓住,削去职权,赶回封地,之后又派人逼他们自杀了。
窦宪等人在北宫出事,窦太后却一无所知。她和郭举正在宫里聊得很开心,结果忽然来了一帮如狼似虎的士兵,进来就把郭举给抓走了。这帮人好大胆,居然连太后的话都不听,太后很生气,但生气也没有用,她也被软禁了。
邓彪桓郁等人为虎作伥多年,窦氏倒台之后,两家中曾依附窦氏的子弟们都被株连,下狱而死。
窦氏在宫中被软禁起来又活了好几年,于永和九年八月去世。窦氏刚一死,还没下葬,梁贵人的姐姐就来告状,揭发窦氏当年陷害梁家的事,朝野都有许多人上奏折,揭发窦家很多隐私罪状丑闻,大家都认为不宜将窦氏与章帝合葬。
和帝说:“人都死了,就不要太计较了。窦太后虽然不法,但毕竟是朕的养母,还是算了吧。”于是窦氏得以与章帝合葬。
和帝刘肇追封其母梁贵人为恭怀皇后。和帝死后,由清河王刘庆的儿子继位,宋贵人也得以追封敬隐皇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