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东区小学语文统编课例研讨活动在东城区实验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的课题是《蝙蝠和雷达》和《将相和》,我们东区小语人再次齐聚一堂,展开思维的交流和碰撞。
鉴于没有对《将相和》这一课的过多了解,我对于飞老师的课堂,印象深刻的更多的是在教学风格大气,思路清晰,注重方法的指导,并指导到位等方面,不再赘述。而同样作为四年级的教师,《蝙蝠和雷达》是本册书中的特殊单元“阅读策略单元”中的一篇,不久前结束这一单元的教学,对于这一课,我主要谈谈不同于这位教师课堂所展示的教学的看法。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曹老师的课堂有自己的优点,紧紧围绕“提问”这个主题展开教学,优点不再赘述。但我的想法是:
教学需要有梯度地进行,每篇课文有每篇课文的重点。
关于提问的阅读策略,首先孩子们要敢提问,其次是多角度地去提问,接着会筛选及提出对课文理解有帮助的问题,最后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其中对课文理解有帮助的问题要当堂解决,这也和理解课文结合了起来。那么根据课后题和课文旁批的提示,第5课《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鼓励孩子们大胆提问,明晰提问可以边读边提问,也可以读完全文提问;第6课《蝙蝠和雷达》学生学会多角度提问;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告诉孩子学会筛选出对课文理解有帮助的问题;第8课《蝴蝶的家》学生则可以独立运用之前学到的整个提问过程的方法去提问、筛选、解决问题。
反复提问是“温故知新”的最好方法
以上说的每节课都有每节课落实的重点,那么每节课预习的时候去提问,落实的是上节课学到的提问方法。这节课我们应借助课本上的旁批和课后学习小伙伴的话,给孩子讲明白,让孩子再次提问。根据孩子们问题的反馈,查看孩子哪个角度的问题不足,有困难,这时教师示范,示范后,学生再次提问。就是在这样反复提问的过程中,不断练习,既巩固上节课所学的提问方法,又落实这节课更进一步的提问要求,以此完善学生这一“提问”的阅读策略。
三、提问的角度尽可能多样化,但是不死板、不机械,鼓励孩子主动分类。
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包括课本上的旁批列出的问题都是十分多样化的,很多问题有时并不是只能固定地说它是某一个角度,比如第7课中“‘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神仙在现代指什么”这个问题就即可以说是从课文内容提问,又可以说联系生活提问,也就是说角度是有重合的,不是1+1=2的死板答案。至于到底这个问题是从哪个角度去提问的应该由孩子自己去判断,我们只给出合适或不合适的建议,而非强行纠正或者代劳。而且,我们提供给孩子角度不是为了让他学会分类,而是给他更多提问的方向,还是为了提问。
四、老课新教的一大理念是要打破固有观念。
从本次听课中,我还认识到,使用新教材之前专家提到的“清零意识”的一种具体做法便是打破固有观念。课后题不一定要学完再处理,交流平台也不一定就要学完一单元再梳理……一切最好的章法便是我们先研究,哪适合就用在哪,什么时间适合就什么时候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