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每天写1000字
幸福的亲子关系宝典秘籍(一)

幸福的亲子关系宝典秘籍(一)

作者: 蒋半仙 | 来源:发表于2019-12-20 06:00 被阅读0次


11月我去参加一个培训的时候,认识了一位朋友,她叫念念,她讲了这样的一段故事:

他问她的老公,老公啊,如果你对儿子的爱满分是100分,你要为这份爱打多少分呢?老公说肯定是满分呀,不不不,是200分,他比我命更重要。这位朋友又问了问他的儿子,儿子呀,如果爸爸的爱满分100分的话,你打多少分呢?儿子,想了想,伸出两根手指,

“20分吗?”

“不,是两分。爸爸,他根本不爱我呀。他没有给我买过我喜欢的玩具,也没有陪我玩儿。所以两分,因为爸爸他不爱我啊!”

我们可以看见,这段亲子关系当中,爱的结果。一个认为是至高无上的,是超过我生命的爱,而另外一个,却感受不到爱,甚至觉得,根本不爱,到底问题,是出在哪里呢?我们毋庸置疑,父母对孩子的爱,那是一种无条件的爱,但是这份爱,能不能住在孩子的心底,在孩子的心中开花结果,让孩子感受到被爱的勇气,穿上被爱的铠甲呢?在这段故事当中,我们的爱到底去了哪里呢?

中国父母的爱含蓄而内敛,我们用着我们自认为最能表达爱的方式来爱我们的孩子,但这份爱往往是从父母自己的内心感受出发的,爱你在心口难开,你得好好体会。我们可能会运用很多指责、惩罚、威逼利诱、奖励、威胁等等这种方式,以达到我们爱孩子的目的。

我们试想一下,当我们的伴侣,对我们唠叨、指责,我们内心能不能感受到这段爱?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是不是经常会感受到失落,感觉到不被爱,感觉到自己的付出没有任何意义,怀疑这段感情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那么同样的,换到亲子关系当中,是否依然存在这样的问题呢?孩子依然会感受到冷漠,不理解,不被尊重,感受到自己的不重要,在与父母的关系当中,无法找到自己的价值感,无法找到自己的安全感。

让我们回想一下,我们的人生经历当中,是否曾经有一个人,有一段经历,曾经让你拥有了价值感和归属感,让你感受到被尊重,被爱,被理解,让你内心充满了勇气呢?相信这种让你舒服的方式,这种在你内心能够永存的,美好的回忆,美好的感受也是孩子们所需要的。这种感受就是被接纳,被理解,被尊重,被信任,被鼓励。孩子们内心会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无条件的,爱着的孩子。

幸福的亲子关系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如何表达爱,让我们的爱,住进孩子们的心里面。在这里,我们将分享我的N个宝典秘籍,这将是一个系列主题,期待与你相遇。

宝典1:表达感受和感情

小木土是一位7岁的小姑娘,她特别喜爱穿裙子。有一天早上下雨,温度下降很多,她还是想要穿她的白色连衣裙,奶奶看了生气。

奶奶:“这么冷的天,你穿个裙子干什么?感冒又要去看医生,这么多裤子你不穿,去找条裤子穿上。“

小木土:”我不冷啊,为什么不可以穿裙子。“

......

然后,自己坐床上,与奶奶的对话陷入了僵局。

从大人的角度,我们可以理解,奶奶是害怕小木土感冒,希望她多穿一点,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但为什么在这一段对话中,却陷入了僵局和挑战呢?在我看来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小孩子是感知能力特别强,解析能力偏弱的群体。她能够理解的是,奶奶不让我穿裙子,但是她不能解析到很深层次的原因;

第二、奶奶的话是属于单方面判断,带有评判和审视孩子的行为,

第三、命令式语言。

从生理学角度而言,评判和命令往往激起身体的紧张,传递给大脑一个信号,我要反抗。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你的伴侣突然对你说:”你怎么老是把厕所整这么脏,一点不爱干净,哪里像一个贤良的女人。“你的感受是什么呢?你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对话呢?评判和贴标签意味着形成了立场的对立,大脑会感受到危机,紧张,愤怒,然后形成了我们的反抗,所以很多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在争吵的时候,往往容易陷入打倒对方的局面,而不是关注问题的解决。大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尚且如此,我们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孩子们的行为了呢?

小木土和奶奶的僵局是不是有另一种方法来解决呢?让我们试一试宝典1:表达感受和感情吧!

妈妈:”宝贝,妈妈感到很担心,因为今天下了很大的雨,天气冷了好多。”

小木土:“妈妈,你是担心我吗?“

妈妈:”是的,宝贝,因为妈妈爱你。“

小木土:”妈妈,我可以穿上裤袜啊,这样就不会感冒了啊。我还可以带一个小马甲,如果冷了我就穿上。“

......

表达感受就是我们陈述事情本身,不带评判的描述事实,前面我们说到,孩子是感知能力特别强的,他能够在我们的对话中感受到妈妈的爱,也能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一个内心有爱和被尊重的孩子,会促进他去思考解决问题。

那么表达感受的语句模型就是:感受+事实

“我很担心,因为老师说你们8:00要考试。”

“我感到很开心,因为我们今天一起在厨房完成了早餐。”

或许你会觉得,不就是表达感受嘛,表达感受它不仅仅是一个提升亲子关系的工具,在《爱的五种能力》一书中提到的第二种能力,叫述情,所以表达感受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提升孩子的述情能力,意思是能够叙述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感情。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述情障碍(alexithymia),又译作"情感表达不能"或"情感难言症",这是心理学名词,指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一个劲的哭,但是你问他,他却不说话,你无法了解他的需求,他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婚姻关系当中也存在这样的困难,你无法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怎样的方式叫做爱他,让相处变得十分的困难。问题的症结在哪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表达感受,叙述感情的能力。那我们应该在教育中怎么办呢?

我们试想一个场景: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在商场迷了路,她非常害怕,伤心,恐慌,这时她会放声大哭、呼喊,或者蹲在角落发抖,担心。这个年纪她只是感觉不好,但是她并不能用词汇描述当时的感受和心情,如果这时父母在找到她的时候问:“宝贝,你是不是很害怕啊?”或“宝贝,你是不是很伤心啊?”她就会明白刚才这个感受叫作害怕和伤心,慢慢的就学会了用准确的词汇来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如果父母经常向孩子用表达感受的词汇跟孩子述情,受到周围语言环境的影响,孩子也会慢慢学会,相反,如果孩子没有这样的语言环境,长大后不经过刻意练习和学习是无法获得述情能力的。为什么经常有家长夸这个孩子情商好高哦,这其实就是一种述情能力的表现。它能表达出自己本身的需要,也能为对方画出一条如何爱的路径图,它更能让孩子们在未来的人生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优优是一个两岁多的小姑娘,她从小,我就会跟她表达很多感受,比如,妈妈好伤心,优优是不是很开心啊?她也学会了很多表达感受的词语,比如:生气,开心,担心,害怕,伤心......她总是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有一次出门的时候,她对妈妈说:”妈妈,我刚才没看见你,我好担心啊!“她也会对爸爸说:”我们一起玩球,我好开心啊,谢谢爸爸!”她会对买菜回来的奶奶说:“奶奶,你出去了这么久,我都想你了,我不开心。”

一个愿意跟你表达感受的孩子,我们是不是更能明白如何爱她呢?一个愿意表达感受的孩子,我们会不会动心呢!教会孩子们更多的表达感受的词汇吧,他会变得超出你想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幸福的亲子关系宝典秘籍(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kb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