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拯救者情结”

作者: 灵动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22-01-07 20:49 被阅读0次

在各种人际关系中,总是有操不完的心,做不完的事,可换来的却是周围人的漠视,不关心,甚至是攻击。

使你感觉到很累、委屈、憋屈,想抱怨又不知向谁倾诉,想逃离似乎又没有勇气。总是陷入这种循环中无法自拔。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情况,请读完这篇文章,判断一下自己在关系里,是不是陷入了“拯救者”角色。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一些熟悉的情境:

情境一:一个女孩总是一次又一次的爱上同一类型的渣男,即便最开始不是同一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孩似乎还是变成了相似的类型。在每段感情中,女孩都付出很多,最后却是伤痕累累。

情境二:面对丈夫一次又一次的犯错,不管是家庭生活中的鸡零狗碎,还是上升到原则性问题(背叛),妻子总是以宽容的姿态,来对待这些事。

总是觉得自己有义务有责任来维护这个家庭,也相信对方在某一天会因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动,从而做出改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妻子除了感动了自己,还徒增了很多委屈之外,什么也没有得到。

情境三: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作为母亲,总是感觉很焦虑,如果第一时间不去帮忙,会感到有一种不安和内疚,总是觉得如果没有母亲的帮助,孩子一个人是不行的。

不提醒孩子多穿衣服、多喝水,孩子会生病,不辅导检查孩子的作业,孩子会做错题,成绩会下降。可真正这么做的时候,孩子似乎很反感,但没有母亲的帮助和提醒,孩子似乎又无法自觉。孩子和母亲都处在这种消耗的关系中。

情境四:作为闺蜜的朋友,当闺蜜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时,总是会一次又一次给朋友打电话诉说。

朋友刚开始还能认真耐心地倾听,可聊天的时长从一次半小时到三四个小时,朋友感到疲惫不堪,朋友因帮不了闺蜜产生了内疚,又因无力感产生了厌烦,可又不好意思拒绝。

情境五:在职场上,总是无法拒绝同事们的要求,即便知道别人提出的是无理要求,也会甘愿牺牲自己的时间,竭尽全力去完成。可真的等到自己有求于人的时候,却无人帮自己,陷入委屈和愤怒中。

情景六:作为老板,总是觉得自己的员工,没有自己的指导,会把事情搞砸,每天的时间都用来耐心指导每一位员工。

虽然相信他们有一天会独立完成一些事,但还是会跟随着他们,一步步往下走,一旦发现他们不如预期的那样成长,会有不满和抱怨,甚至不停的换新员工。

如果你正在经历以上的场景或者类似的场景,说明你或你生活中的人,正在扮演一个拯救者角色。

根据心理学家卡普曼的戏剧三角模型,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拯救者、受害者和迫害者三个角色中进行戏剧性的转换。

戏剧三角的每个顶点,都代表着一个人可能扮演的角色,而把其他人放在另外两个位置上,或者自己同时扮演几种角色。(如下图)

拯救者认为别人不够好,无法帮助自己,如果不站出来帮助别人,会有内疚。他们关注的是如何让痛苦消失,让我们生活在没有痛苦的完美世界中。拯救者很容易变成受害者。

受害者是弱者心态,认为自己不好,无法靠自己解决问题。认为自己的痛苦是别人造成的,容易抱怨。受害者容易变成迫害者。

迫害者习惯贬低别人,常生活在愤怒和苛责中,认为都是别人的错。

三个角色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不过当我们感觉到疲累或者委屈时,我们要看看是不是因为陷入了某一种角色中,无法自拔,从而影响了他人被动成为另一种角色,从而产生了冲突和矛盾。

比如说上面的情境中,母亲一定要帮助孩子完成作业才安心,那么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有一种依赖心理。

孩子慢慢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只有通过母亲的帮助,自己才能实现目标。即便失败,也会原谅自己,因为孩子的归因是母亲没有提供有效的帮助。

母亲的这种拯救者角色,让孩子被迫成为受害者,所以他们的关系才会继续消耗下去。

如果关系再继续发展,母亲会变成受害者角,开始抱怨孩子,母亲就会有很累、委屈愤怒、无力感等。

母亲如果能放下自己的拯救者角色,相信孩子可以独立面对和处理自己的问题,给孩子成长的机会,这样双方才会解脱出来。

所以,通常是我们自己的拯救者角色,使对方变成了另外一种角色,就像情境一的女孩,她的男友在她的共同参与下,变成了相似的类型。类似于强迫性重复。

引起拯救者情结的原因及改变方法

一、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

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中,心理医生苍鹭通过人生坐标来找到蛤蟆先生的心理问题。(坐标轴如下图)

这个人生坐标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我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我好吗?

二是我是怎么看待别人的,别人好吗?

有拯救者情结的人一般处在“我好,你不好”的思维模式中,他们通常还有自恋倾向,会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他人是有缺陷的,如果不去拯救他人,他们是会失败,痛苦的。

改变方法:

最健康的思维模式是“我好,你也好”,所以,有拯救者情结的人,可以去试着相信别人的能力。

二、原生家庭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发现在原生家庭中排行“老大”的人,走向社会以后,还会继续自己的拯救者角色,因为他在原生家庭中一直肩负着责任,他会把这种角色泛化到所有的人际关系中。

还有一种情况是心中有一个榜,这个榜样可能是原生家庭及周围环境,或者是电视上、书上的人,刚好这个榜样就是一个拯救者的角色,就像小孩子会去模仿父母、美国队长、奥特曼等人。

改变方法:

试着从别人的问题中抽离出来,观察别人的情况。

比如说上述情境中的老板,可以试着不再指导员工,给员工成长的空间,如果发现没有自己的帮助,员工似乎成长的更快了,他才能慢慢的“去中心化”。

三、自卑导致的拯救者情结

因为过去的成长经历和创伤,内心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感,所以通过拯救他人来获得别人的认同,消除自己的内心冲突。

就像爱的艺术中提到忘我的本质可能是自私,因为是在强迫别人来信服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得到一种满足感,价值感和被需要的感觉。

改变方法:

把关注点拉回到自身,聆听自己的脆弱和无助,然后多关注自己的优点。如果自己无法解决,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四、对“无条件积极关注”的需要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过“无条件积极关注”,也就是无条件的爱和关注。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无条件的关注你和爱你的标准是,你和这个人在一起,无论你做什么事情,哪怕是他不喜欢的,他也都会包容你和认同你。

他能给你很多安慰和支持,他关注的是你这个“人”,而不是你的附加条件或者是你做了什么事情。

如果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从生活中的“重要他人”身上没有得到过这种无条件积极关注,那么我们在和别人交往时,就会认为只有我们给他人带来价值,我们才能得到爱和关注,所以我们总是会做一个“过分热心肠”的人。

改变方法:

接纳自己原本的样子,建立“即便自己没有给别人带来帮助,别人也会喜欢自己”的信念。

如何面对有“拯救者情结”的重要他人

一、要让他觉得他的付出被看见了,认同他的付出。

二、也要表达感受,让他理解没有他的帮助,自己也能处理和面对。

三、让他觉得即便他什么都不做,你依然会喜欢他。

四、引导他关注自身的需要。

拯救者心态并不总是给我们带来消极的影响,比如选择医生,警察,心理咨询师行业的人,以及疫情中的志愿者,他们通常都有一定程度的拯救者情结。只要这个心态不过度,不是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没有影响到关系中的人,就不需要处理。

相关文章

  • 如何摆脱“拯救者情结”

    在各种人际关系中,总是有操不完的心,做不完的事,可换来的却是周围人的漠视,不关心,甚至是攻击。 使你感觉到很累、委...

  • 每天学点心理学~人际边界不清的表现(三)

    三、依赖 依赖与拯救相对。一方是拯救者,另一方就是依赖者。拯救会强化依赖性。同样,依赖会激发对方的英雄情结。 从某...

  • 正念感悟

    有一种傲慢叫做想要拯救父母。 无力感,对事情没有帮助,但是会增强我们的拯救者情结。 成全父母,而不是成为他们的拯救...

  • 如何拯救大叔情结?

    谁没经历过一段迷恋老男人的时期呢。但真的走过那段日子才发现,你深深迷恋的成熟克制,不过是他的暧昧自保;你引以为豪的...

  • 碎碎念 | 拯救者情结

    亨利老师说过,在德国如果你要扶一个老年人过马路。那么这个老年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逃跑。 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在我们的文...

  • 拯救情结

    昨晚课到十一点还没结束果断关机撑不住了,今天听说近12点才结束。然后另一边还灵疗。顾不上。 反馈了一下感受。青还说...

  • 有拯救者情结的姑娘,大多不会幸福

    有拯救者情结的姑娘,大多不会幸福 文/小芳姐姐 生活中有这样一些姑娘,常怀...

  • 戏剧三角 你真可怜”、“都是你的错”、“都是别人害的你”,然后

    如何走出“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三角游戏 “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是小我运作机制中最普遍的三种形式。 通过卡普...

  • 辰勾诗集22~气球

    该如何 拯救 贫穷的灵魂 无知 麻木 就像 膨胀的气球 慢慢上升 却 摆脱不了 破碎的一刻

  • 情商课028【第六周答疑】如何拯救害羞的自己?

    【第六周答疑】如何拯救害羞的自己? 关键点:一、如何“摆脱”害羞 害羞是担心自己做不到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害羞也有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摆脱“拯救者情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ks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