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左邻右舍

作者: 小米安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3-27 20:56 被阅读0次

说起我的老家,那就是现在的东明镇七棵村。

记忆中的老家,一排排低矮的土房,家家户户过得都不太富裕。印象中,只有大队干部,还有在供销社上班的或者是赤脚医生家的条件还比较好。

那时,尽管老爸已经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了,但是每月的工资只有几十元钱。再加上老妈一向节俭度日,一分钱都会算计着花。所以,我家的日子在当时村里来说,也就属于中等偏下水平。

老爸老妈性格耿直,都属于刀子嘴豆腐心那种的。再加上,老爸那时属于半拉子农民,一边上班,一边种地,家里没有犁杖车马的,所以种地时的犁田趟地的,都得求助专业的农民。那时候,还实行帮工换工的,所以,对于种地来说,我家困难重重。

我家东边是老张家。他们家小子多,就有一个老姑娘叫张老霞。人家因为劳力多,可以万事不求人。所以,他们家大人言谈举止中,对于我家语气里充满着不屑和蔑视。

因为我家是四个丫头蛋子。偏偏老爸老妈眼睛里还不揉沙子,对于他们有些瞧不起我家的行为,也是忍无可忍。为此,老爸老妈还把张家那个瘦小无比,说话阴阳怪气的老太太,起了个“张抽巴腚”的外号。

有一次,我家园子里的鹅随处下蛋。有只狗到我家园子里,看到鹅蛋,就用嘴叼着准备逃离。恰巧,被这个张家老太太看到了。她一跃翻墙,撵走了那只恶狗,然后,拾起了白白大大的鹅蛋。正准备翻墙回她家院子时,被我老妈看到了。

于是,我老妈便和张家老太太吵得不可开交。老妈的意思是,上我家园子捡鹅蛋,这就是偷盗行为。张家老太太则强调,是从狗嘴里抢夺下来的,不算偷。

老妈干仗特别厉害,骂人的话也是一套套,而且嗓门贼大。把街坊四邻都吸引来了,到底把张家老太太图小便宜,见蛋就想占为己有的丑行公布于众。吵架混乱中,她家的张老霞还用土块儿撇到我的手腕上,把我的手脖子都打肿了。我就开始哇哇大哭起来。记得那次,老妈一连出屋骂战好几回。

由于张家老太太在这次大战中理亏,处于下风。那天晚上,不知她家的哪个儿子,还用石头把我家玻璃砸坏了。老爸立刻跑出去,结果没有看到砸玻璃人的身影。对于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是老爸老妈所不耻的。

基于此,我家彻底和东院老张家宣布绝交。记得,那时大约也就上小学五六年级的我,还写了一篇《鹅蛋的风波》来记录此事。

接下来,再说说我家西院吧。

西院是老刘家。他家刘大伯和我老爸都在七棵小学当民办老师,刘大伯水平太一般了,以至于连续参加了多少次公办教师转正考试都没有成功。听说,他教学连“爪”和“瓜”都分不清。因此,学生背地里都嘲笑他,老师们也都清楚他什么水准,最后他班都带不了,只能教教体育什么的,做个科任教师。

刘大娘个子矮小,胖胖的,一走路像只鸭子摆来摆去的。为此,老爸老妈背地里称呼她为“大胖娘们儿”。

听老妈说,刘大娘是带肚嫁给刘大伯的,当时因为刘大伯家太贫穷了。她肚子里的孩子据说是刘大娘姐夫的。这种情况下,刘大娘的奶奶婆婆,老婆婆都瞧不起她。后来,和刘大伯结婚不久生下来一个女儿,不知怎么没有活下来。

刘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他们家这三个孩子,脑袋都不太聪明,学习都不好。就老大还勉强可以,但是初中毕业什么也没考上,回来接了他爸爸的班,做了一名代课教师,后来也没干长,就不干了。由他的妹子刘丫儿接替,那时候,村里的代课教师就是大队说了算,都是一年才开一次工资,根本挣不了几个钱,就是名好听罢了,感觉老师这个工作挺清闲体面似的。

话说我们家和老刘家中间隔着一条路。他家两个儿子总是把他家墙外边高高的垫土,而且还上我家院墙这边来挖。这样,他家的那边地势高,我家这边低,一下雨那水都就势流到了我家院墙跟,白汪汪地一片河,正经得好几个晴天,才能晒干。

又一次,刘家俩小子又上我家这边取土。老妈当时看见了,立马就翻了,和他家吵了起来。他家刘大娘扬眉吐气地说:“啊!我们愿意挖,我们家有人!(言外之意就是他家有儿子,我家没有,是他们嘴里的“绝户棒子。”)”

我老妈听了,气场一点儿不输。

“你有人怎么了?有人,你也是顺垄沟找豆包的货,也是倒粪的机器。”

那时,他家刘大胖子和我姐都在王家中学读书,我姐是远近闻名学习好的,未来能考上学有出息的孩子,他家那个大小子学习不好,比我姐高一届,根本考不上。

说来也真是灵验,我姐真的中考金榜题名,为老爸老妈争了光,为我们苏家扬眉吐气了。女孩儿怎么了?没有男孩儿来继承香火,女孩儿一样可以光宗耀祖。

为此,我家和西院老刘家虽说没有彻底决裂,但是也是面和心不和。

那时,和我家关系好,让我老爸老妈真心相处,能来得上的,是后院的老李大姑家。

李大姑和我七姑是亲妯娌,但是相处起来感觉比我七姑都亲。李大姑为人处事特别圆滑,知道我老妈直性子,所以说话总是顺着我老妈,不呛着,再说有时还能求助我老妈做点儿缝纫活儿什么的。因此,我们两家能够友好相处。

印象中,老李大姑父为我家出过犁杖工,还帮我家打过场院。我老妈会煮咸鸭蛋,杀鸡杀鹅盛情款待他。

那时,老妈一出去串门,就是去李大姑家,一坐就是小半天,东家长西家短的,和李大姑很投缘。

时不时的,李大姑还会来我家借几元钱,借点儿猪油鸡蛋什么的。老妈总会慷慨无私帮助,因为他家对我家帮助也很大。几年前,老妈回老家,还专程看望老李大姑,并且给她扔了200元钱。

李大姑家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和二女儿当时学得还挺好,但是也没有考上学。听说,现在就大儿子家过得还可以,其他三个孩子日子都不太富裕。

这几年,每次春节和清明节前后,我们都会回去给爷爷奶奶上坟。有时,还特意回我家房子那里转一转,但是早已经新建了大瓦房,感觉和左邻右舍的距离也不是小时候那么远了。

现在一想,一是那时候小,是孩子的视角;二是那时候的房子低矮,道路也没有修建。因此印象中左邻右舍,前后院的感觉挺远。

如今真的是今非昔比了,家家崭新的大瓦房,砖院套,经济条件都好了。老家换了模样,无论如何寻觅,再也找寻不到小时候的感觉了……

心中,不由得平添了许多感慨……

相关文章

  • 老家的左邻右舍

    说起我的老家,那就是现在的东明镇七棵村。 记忆中的老家,一排排低矮的土房,家家户户过得都不太富裕。印象中,只有大队...

  • 母亲的家

    姜宝龙 今年元旦,母亲趁着弟弟单位放假,能照顾孩子的空儿,赶紧回到老家的屯子,去看看左邻右舍。 ...

  • 左邻右舍

    刚走到回到小区楼下,见几个邻居正在讨论什么军机大事一般,坐在休闲椅上切切交谈,本能想绕过去,怕是谁家的家长...

  • 左邻右舍

    “咚咚咚”,一大早,有人敲门。一位老大爷,抱着一大捆青菜,站在我家门口。近几个月,公公跟这老大爷交起了朋友,他们经...

  • 左邻右舍

    -1- 这几日,夏橙每天都加班到很晚。 这一天,又是晚上十点才到家,恨不得把自己扔在床上打横了睡死过去。不过这会儿...

  • 左邻右舍

    文/木棉之秋 小时候,母亲教育我们,见到长辈一定要称呼。在我们农村,人们之间多少都有些亲戚关系,哪怕是拐弯抹角的。...

  • 左邻右舍

    夜浸没每个街角 出租屋里四面斑驳的墙壁 蜈蚣自由穿梭 蟑螂悠哉悠哉探出触须散步 飞蛾调戏昏暗的灯火 蜘蛛在角落架子...

  • 左邻右舍

    简介: 排排坐,赤果果。左边双生姐弟要德国骨科,右边基佬恩爱秀的我无措,奈何我的亲哥哥就是基佬中一个。你说...

  • 左邻右舍

    左邻是俄罗斯大嫂。之所以不说大哥,是因为长期居住此地的是大嫂一人陪他家二小在附近安省排名第三的中学读书,俄罗斯大哥...

  • 左邻右舍

    左邻坡前一弯月, 右舍树影扫院门, 门前不思前朝事, 窗后但闻泉水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家的左邻右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mr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