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皇帝,大概很有黑色幽默的天赋。他下令编撰的《贰臣传》,收录了明清两朝为官的臣子,共一百二十多人。按其对清朝的功绩,及忠心程度,分为甲乙编。也就是说,即使是忠心不二,因为有过“改嫁”历史,也是“贰臣”。看来投降的,总是不被看好的。
乾隆皇帝有个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自然是不能漏掉的。他一生,跟过多个主子,最后也没有个明确的“组织”。按说,这是个“贰臣”之选。有意思的是,他没能入选。理由是,不配!
历史上,吕布有个“三姓家奴”的称谓,是张飞“赠送”的。后世的吴三桂,“有幸”冠以此名。“帽子”小了点,背叛王朝的,应该更甚。对这种大奸不忠之臣,乾隆表现出了无比的憎恶。于是,继《贰臣传》编写完成之后,也就是乾隆四十八年,开始了《逆臣传》的编写。
吴三桂乾隆对祖父康熙极为敬重,努力效仿,并贯彻祖父的思想。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曾经把“削藩”作为三大目标之一。吴三桂就是“三藩”之首。
时已六十七岁的吴三桂,率先举兵造反。他早已心怀异志,屯兵修炼,以备举事。在乾隆看来,这个人,天生反骨。他一家世受明朝皇恩。手握重兵,在大明最危急的关头,他不思报国,反而投身大顺怀抱。
吴三桂跟农民军的“蜜月期”,没有保持多久。吴三桂又反了。原因是,他的爱妾陈圆圆被抢,生身父亲被杀。当时三方对决的较量中,吴三桂成了重要的砝码。他加入哪里,哪里赢。
陈圆圆满清的铁蹄,总是不能逾越长城的阻隔。但,吴三桂提供了机会。他的军队,与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吴三桂情知不敌,向多尔衮写信求助。
当时的满清小皇帝福临年幼,由叔叔多尔衮主政。多尔衮审时度势,终于决定带兵,于寒风中星夜赶往山海关。他,看到了吴三桂与大顺双方,昼夜交战,皆死伤惨重。吴三桂已渐渐力不能支。
对于吴三桂一日八次的写信求助,多尔衮采取了观望等待的态度。他不做吴三桂的合作伙伴,而是,等吴三桂来降。
吴三桂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请清兵入关。如今更无退路。他,亲自来到多尔衮的营帐,投降。
历史因为吴三桂的行为,而改写。满清之前三次围北京,都没能取下。这一回,仅十天就进入紫禁城。“内部有人好办事”了。
满清尽管排斥汉人,但说话还是要算数的。吴三桂成了藩王。此后吴三桂有了自己的独立王国,过了三十多年的富贵太平日子。以吴三桂的精明,完全了解满清内心想法。国中国不能有。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吴三桂无一日不警醒,清廷更是无一时不以之为“眼中之钉”。但,斗志可以不倒,时间可以打败一切。三十几年的时间,吴三桂已由英姿勃发的青年,成为年届古稀的老人。一开始交战,吴三桂所向披靡,后来局势急转直下。他的决策连连失误,败局已然注定。
老年吴三桂一再反叛的吴三桂,死后三年,他的家族被连根拔除。连襁褓中的婴儿也没有放过。
乾隆亲自授意,将吴三桂收入《逆臣传》。他比贰臣还要奸恶。吴三桂排在逆臣之首,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是,被滚滚骂名几乎淹没的吴三桂,却有过值得称颂之举。被当时人盛赞,极有孝心的孤胆英雄,铁血男儿。
在吴三桂十八岁的时候,随父亲吴襄,舅舅祖大寿,一起镇守宁远城。一日,父亲率几百人侦查敌情,不想遇上了清国八旗军。
八旗军有万人之多,发现了明军人少力弱,便要顺势“获利”。吴襄人少不敌,祖大寿惧怕对方人多,自己的几千人不是对手。
吴三桂知道求舅舅没有用。他带上二十几个家丁,悄悄出城。他指挥手下,分左右翼包抄。吴三桂心中,坚定地要救出父亲,已经奋不顾身了。
他一箭射中敌方首领,待取对方首级时,被假死的敌首,伤了鼻子。他愤而砍下对方头颅。八旗军心涣散,他也趁机救出父亲,成为美谈。
应该说,人是复杂的,很难非善即恶。吴三桂少年时的敌军救父,反映出他的英雄气概。其后在王朝更替,多次抉择的关口,他一次次选择了背弃。当然,他在满清统治下,始终会被猜忌,很难周全。可是,经常玩火,难逃自焚。这个理,还是比较灵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