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孔子说伯夷和叔齐兄弟二人,不记仇,所以心里没有怨。孔子还说过“伯夷、叔齐,古之贤人也。”
伯夷、叔齐,殷商末期孤竹君的大儿子、三儿子,孤竹君想要传位给叔齐,叔齐辞让离去。伯夷也辞让离去,兄弟俩路上相遇,听闻姬昌贤名,前去投靠。姬昌已故,路遇姬发发兵攻打纣王,力谏不成。二人不食周粟,采薇度日,后饿死于首阳山。
多少人为夺君位,弑父杀兄。而兄弟二人,送到面前的君位都辞让,兄弟二人求的是仁。兄弟二人的想法,作为当时的臣子姬发(后来的周武王),发兵去打商纣王,这是以下犯上。不合儒家道德。规劝无用,所以二人不食周粟,哪怕生命止息。
孔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果得到道,就是灵魂层面的提升,放弃这个承载灵魂的肉身,分分钟都可以。
在兄弟二人心灵层面,追求的是道,生命随时可以放弃。念旧恶,就是记仇,记住别人的错,对自己有什么益处呢?无益。“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才有助于提高自己。二人其实是成长性思维,也是孔子贯穿一生的思维。所以孔子说二人是古之贤者。
我曾经总记住他人的错,在心里一遍遍放映,每一次放映都是对自己的二次伤害。这是很不明智的行为。既然知晓,所以改了,一点一点不记从前的错。他人的,释怀;自己的,改正。轻盈飞扬我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