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健康&养生读书
说白黄帝内经19:‘气味’隐藏在本草的阴阳之秘

说白黄帝内经19:‘气味’隐藏在本草的阴阳之秘

作者: 中医二羊 | 来源:发表于2018-03-28 14:21 被阅读130次

黄帝内经逐句啃,熟读原文。内经条文需要反复熟读,体会,当然没有经历或者一点临床体会时,很多都很难懂。所以,一些人总问我,黄帝内经我读不懂,有必要再读吗?读不懂很正常,毕竟我们大家都没有古文基础,没有古代文化基础,理解起来自然比较难。那要不要读呢,我觉得还是要。

当年我开始读内经的时候也不懂,只是傻傻的在天台山,荷塘边,傻傻的朗读,唯一好处就是越读越顺溜。越读越好玩,临床的这几年也还在反复的读,也试着总结自己目前的认识和体会。

所以,二羊将继续读内经,写笔记总结。当然,依然观点仅仅限于二羊目前的水平认识,仅供参考。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说了那么多,还在说气味,为什么反复强调这个东西呢,我觉得这‘气味’就是本草的阴阳嘛,也是我们治病用药的最高指导原则。

什么是气味,就是本草的两种自然属性。为了方便理解,二羊这样说,估计你能懂一点:

什么是气呢?就是鼻子问出来的。

什么是味?舌头尝出来的。

当然仅仅是为了方便你理解,这样简单的举例说明,更多的需要自己去体会。

阴为味,往下走,所以走下窍,也就是二阴,从大小便出,女性月事我想也有一点关系。

气为阳,走上,走表。所以走上窍。

说一个例子也许大家就懂了,同样为葱,洋葱的气味比较厚重走下,所以出下窍,吃了洋葱第二天,拉屎拉尿都是洋葱味。

而一般的葱,例如大葱尤其是小葱呢?气比较轻。味比较薄。走上,所以风寒感冒的时候会用来发汗解表。可以开毛孔,通鼻窍,甚至七窍都能通。

气味是一对阴阳关系,而气味之中又分阴阳。味属于阴,而味相对厚的为阴,味薄一点的呢就是阴中之阳。同样的道理,气厚为阳,薄为阳中之阴。也就是说味有厚薄,气也有厚薄。

这个有什么用呢?继续看下面一条,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怎么用呢?中医用药的最实用的原则就在这里了。没有临床体会还是很好理解。那二羊举例跟各位说说,

味本来是属于阴的,味道厚的呢能泻下,薄的能通。气薄的能发泄,厚的可以发热。

再看看栗子:

同样是中药,如果你想用来通下就得用本草的”味“,尤其是味厚的药,例如大黄,熟地黄、厚朴等,也就是味道比较浓烈厚重的药物,而且煎煮的时间相对比较长一点,这样才出味道嘛。

相反,如果想要发汗就得用”气“,象刚才说的葱、姜、蒜、紫苏这类,问起来很有气味,而且不能煮得太久。

同样是靠”气“来发挥作用的葱和蒜还有很大差别,葱气薄,而大蒜气比较厚重。你看感冒的时候一般都用葱的多,少用大蒜,为什呢?因为葱气薄能通,大蒜气厚容易发热。

当然,如果病人肺里边寒气很重,有咳嗽等,这个时候用大蒜又会更好一点,能发热对抗寒邪吗。

同样为桂,肉桂是桂树的皮,气味比较厚,所以偏往下走,用来温阳纳气。而桂枝呢,味相对薄,用来通血脉,解肌散寒。当然如果想要药力往下走,把药物的量增加,这个时候气就比较浓烈,变得比较厚重。相反,如果想要药力往上走,往人体的体表走,可以用少量,这样气轻薄更容易走表走上。

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黄芪,小剂量用可以提气,升阳,而重用呢,反而能使气往下沉。所以邓铁涛老中医也有一个经验,黄芪小于30克可以升高血压,大于30g反而能降血压。

再接着往下看,下面这两句其实还是在讲本草的气味。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壮火)大热的药能吃气,导致气衰。而(少火)一般温药能养气、生气。临床上遇到一些有趣的例子,例如做艾灸,火越大,不但不能补反而会耗散正气。所以艾灸用泻法的时候都需要吹火,把我烧旺了。而相反,小小的温和的热力反而能补气。

同样,大热的附子。火神派很喜欢用,其实临床经常遇到一些人吃附子量越来越大,手脚反而越来越冷,人越来越虚。而相反,用小剂量的肉桂可以慢慢的把人体阳气,热量补回来。

很有意思,当然临床越多,发现这样的规律也就越多。今天还有一位患者说,之前崇拜中医,去找火神派传人调理,吃了大剂量的附子搞到身体很虚,反而吃坏了。

我不是黑”火神派”,我自己都是学“扶阳学说”成长起来的,只是我觉得中医太大,我不愿意太偏的固守一种学说。还是以内经、伤寒论等经典为准。中医还是以辩证为基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事在中医界很多。

最后这一句“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也是高度的概括。

本草的阴阳属性,决定了方药的方向。

辛甘为阳,能发散。酸苦为阴,能涌泄。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经方基本都是按这样的指导原则来处方用药的。

经典的第一大经方,桂枝汤,甘草配桂枝,就是辛甘为阳,能发散用来发汗。白芍配甘草酸甘化阴,用来养阴津,柔肝缓急。脚抽筋是因为血不足,不能养筋,用芍药甘草汤来养阴防止抽筋,效果就非常好。

大多数清热下火的药都很苦,吃了还能拉肚子,这就是阴药的体现。

越读内经越好玩,尤其是一边临床一边重读经典,之前许多迷惑不解的东西也越来越清晰。就细嚼慢咽的去读原文,很有意思。


我是中医二羊

一个铁杆中医脑残粉。有一味赤色栀子心,胸怀山中药,愿为熊胆使君子,继四圣岐黄之术。

中医是一种爱好,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生活。

了解跟多中医文化健康知识可以关注我的简书。

相关文章

  • 说白黄帝内经19:‘气味’隐藏在本草的阴阳之秘

    黄帝内经逐句啃,熟读原文。内经条文需要反复熟读,体会,当然没有经历或者一点临床体会时,很多都很难懂。所以,一些人总...

  • 说白黄帝内经20:寒热代表阴阳,"肿痛"人体

    上一篇学到“气味”,气味是自然本草秉承天地阴阳属性。而在人体呢,寒热则是最能代表阴阳。内经也有条文“寒热者,阴阳之...

  • 说白黄帝内经08:阴阳之要诀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继续读的黄帝内经原文,读的还是生气通天...

  • 你是何种体质的猪猪女孩(男孩)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神乃绝”。《黄帝内经》这本中医经典之作早在两...

  • 0002太极观真体用说

    太极观真之体 研学 于周易、道德经、中庸、阴阳五行学、黄帝内经之中。深研阴阳混一之根本,性象显隐之本质,消息盈虚循...

  • 帮你续十年命,好人不收费|易一大师父

    替天改命,这事我做不来,我没有阴阳眼,我没有五行遁甲之术。 我有的只是老祖宗的《本草纲目》《黄帝内经》。 多年之后...

  • 2020-06-07

    《黄帝内经》研习笔记--018 三阴三阳之开阖枢 《黄帝内经》之阴阳离合论,主讲阴阳如何结合和如何分离的。先讲天地...

  • 【芳香小儿推拿穴位.腹阴阳】

    芳香小儿推拿的作用原理,其中一条就小儿推拿可以调整阴阳,《黄帝内经》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阴阳平衡则身...

  • 气味阴阳

    明·倪朱谟《本草汇言》 气味阴阳 会稽张景岳介宾甫注 《素问•六节藏象论》岐伯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天...

  • 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

    天下第一奇书——风水残卷《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是清代摸金校尉所创,其中囊括风水阴阳之术,《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虽...

网友评论

  • 过客闲话:您这种方式很好!
  • 过客闲话:还没通篇看完,请教: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气厚则发热。您说用葱不用蒜,用葱的“气薄能通”?有点不理解。原文不是“气薄则发泄”么?“味薄则通”啊。再者,味薄则通与气薄则发泄有什么区别?什么叫“发泄”?

本文标题:说白黄帝内经19:‘气味’隐藏在本草的阴阳之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de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