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二单元史迹•悠悠文脉041两位文化高官-2

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二单元史迹•悠悠文脉041两位文化高官-2

作者: 放下皆得 | 来源:发表于2024-07-24 06:03 被阅读0次

王安石和司马光虽然政见对立各不相让,但是人们很难指出他们在个人私德上有什么明显瑕疵,或者互相之间有落井下石,互相陷害的痕迹,这就是说,他们保全了自己的文化人格,都算是君子。

他们两人年岁相仿,司马光比王安石大两岁,而且在王安石去世后五个月也去世了。两个文化巨星兼政治巨星几乎同时陨落的年份是1086年,王安石去世时,司马光已经病重,他对王安石的去世极其悲痛,命令必须厚葬之。可以肯定,如果事情颠倒过来,王安石得到了司马迁的噩耗也一定会如此,悲痛下令厚葬。

他们中间还夹杂着另一个人的身影,那就是苏东坡。

苏东坡比他们小十几岁,他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这也成了其他一些官僚迫害他的理由。但王安石没有参与迫害,反而希望皇帝保护苏东坡。后来司马光当政时,废除了王安石新法,苏东坡又当面与司马光辩论,苏东坡觉得他们俩都有偏差,又都有长处,当然,总的说来,他的观点更靠近司马光。

王安石晚年曾在自己乡居的地方与苏东坡见面,他不仅亲自骑驴到码头迎接苏东坡,而且两人还一起住了一段时间。在苏东坡眼里,这个骑驴来迎接自己的长辈是一代宰相、文坛泰斗,而在王安石眼里,这个反对过自己的中年人是旷世天才,两人一起游了南京中山,苏东坡写了一首《记游诗》王安石看了就说,我一生写诗也写不出这么好的句子。

临别两人还相约买地比邻而居,苏东坡又写诗了,“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意思是早十年能追随王安石就好了。

其实两人都谦虚了。就诗词整体水平而言,当然苏东坡高很多,但那天在中山游玩时写的两句却很随意,王安石说自己终身不及就太客气了,你看王安石这两句写得多好,“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文化上的最高掌握行政上的最高,虽然处处体现出完整的文化逻辑和君子风范,但确实还存在不少根本性弊病。

首先,这样的文化大师虽然主张明确,说一不二,但要做成事情还必须依赖庞大的行政架构。苏东坡开始反对王安石变法,就是因为在基层社会目睹了青苗法在执行时弄虚作假、谋取私利的事实,苏东坡看到的只是一个小角,在整个国家,这样的弊端必定数不胜数,因此再好的主张也会走向反面。

其次,文化大师亲自执掌行政最高权力虽很风光却是孤家寡人,他们以前的文友一般都没有行政能力,而原来行政架构中,立即表态支持的大多是小人。这样的小人用起来特别顺手,因此实际操作权力大半落到了这样的人物身上。为了让主人舒心,他们执行起来一定雷厉风行,不留余地。但是如果皇帝的态度有变,最早反咬一口的也必然是他们。

正因为以上这两大弊病,文化大师闯入政坛执掌最高权力实在让人担心,这是两种不同人格和诉求所产生的巨大偏差,因此必须谨慎。

相关文章

  • 《中国文化课》何奕读书分享

    何奕读书分享2020.3.29 《中国文化课》 今天读完第二单元,很开心每天10分钟,快读完一半,虽然这种方式比较...

  • 20200606君子未死,人格未溃

    今天开始,进入《中国文化课》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 这一单元,使中国文化有了高尚灵魂,并与天地接通。大...

  • 《中国文化课》第一单元读书笔记

    第一单元读书笔记 01 非常有幸读了余秋雨老师的《中国文化课》。这是第一次以通俗的方式全面科普传统文化,搭建一条精...

  • 假期余额为零也能旅行,这本可以带你打卡5年的日历,了解下

    《古迹寻踪日历》源于《中国文化史迹》 《中国文化史迹》是日本古建筑学家及专门研究中国佛教的学者常盘大定和他的朋友日...

  • 中国文化对我有什么用?

    我本周重新看了遍樊登读书会解读余秋雨老师的《中国文化课》,给了我一些启发以及感想,我想本周来说说。 《中国文化课》...

  • 听读《中国文化课》第二单元

    【励志语分享】不要担心起点低,那只是我们出发的原点。只要肯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哪怕步子再小,也依然会一点一点上升。人...

  • “中国文化长寿的八大原因”

    “中国文化长寿的八大原因” ——总结自余秋雨《中国文化课》 中国为什么会拥有悠悠五千多年的历史?今天就由我带领着大...

  • 2022-12-27

    改邪归正,今天开始读书。 微信读书上选了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化课》,对中国文化进行学习。 第一个知识点,读书日。 ...

  • 关于“文化”的思考——读《中国文化课》笔记(1)

    近期收听了樊登和余秋雨两位老师关于《中国文化课》的对话实录。余秋雨老师关于文化的解读和中国文化脉络的讲解,深深地吸...

  • 文脉悠悠

    关于文学,心里要有数,传承是大于创新的。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每一个时代都会诞生被后世追寻铭记的作品和人物,之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二单元史迹•悠悠文脉041两位文化高官-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eb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