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正好是惯例年计的时候,不管是个人的还是组织的, 每个人或多或少会去总结下自己,做一些自我测评或者去评价他人。
通过什么途径认识自己的?如何评价自己的?
辉哥有句话“每一个人就像一棵树,树根就是自己,往上分出来的枝杈就是别人看到的身份“。
1.星座
有朋友一起吃饭,他说,原谅我是“处女座”,我们“处女座”就是****这样的。他会不断把自己强化成星座中对他所在星座的人设。我初中的时候,也迷恋过星座。当时自己或者同学买了娱乐杂志,我们会优先去看今日运势/本周优势。但我很快发现,为什么对“双鱼座”永远都是敏感的、犹豫的、文艺的,其他星座也有一些特定的好和不好的标签。我并未深究星座,但我理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很难用一个星座都能代表,所以在那之后不再关注任何星座的事情。但这个事情也帮助自己察觉、自省,我到底是怎样的?我想至少我自己是非典型的“双鱼”吧,不太犹豫,还算果敢。所以,我算是星座的反面教材,人是可以不断通过练习来发现自己。
2.占星
我周围正好有看到一位朋友在去年的时候,开始去探索占星术。在这之前,我对占星的理解是和星座一样的,是不是就是用颗粒度很粗的字眼、普适的来做一些分类。后来了解到占星起源于古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将天象、以及生活等联系起来。我虽然未深入了解,但确实看到他在星盘学习中不断发现自我成长方向,疗愈自我也疗愈他人。
正好今年看到吴军博士在谈到“神谕的本质”:认识自己,有所敬畏。人有自知之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人做事要怀有敬畏之心。苏格拉底对神谕也抱着一种虔敬的心理,不断审查自己的知识和灵魂。
3.性格测试
性格测试在外企面试的时候比较通用,各种模型也层出不穷,在互联网平台也出现各种扫码测试,来拉新或者活跃用户。我自己之前测过MBTI职业性格测试, MBTI最早源于1913年, 算是比较经典的职业性格类测试。我特意时隔半年,测过两次,第一次类型是ENTO 总倾向48.6,第二次类型是ENTJ 总倾向:45.9:善于分析、总结和判断,善于追根,力图抓住事物的本质,对文字和语言敏感,抽象思维能力强。会接受建设性的批评,而不把它当作针对个人的问题。 思考(T)与情感(F)一列表现的特别一致,也和我一贯的做事习惯一致。而在判断(J)与知觉(P)确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来“知觉“”的会更多,现在“判断‘’的会更多。这也和个人工作、学习等不断变化,认知和状态不断变化有关系。
4.梳理过往经历,认识自己
我记得辉哥之前分享过几个维度,从历史中发现线索:
(1)什么事情屡次出现?什么事情总是在你低潮的时候支撑你?
(2)你最敏感的是什么? 你最难割舍的是什么?
(3)最快乐的是什么? 最痛苦的是什么? 快乐有可能是浅薄的,痛苦有可能变成你的优势。
我也是在去年初顺着这个来分析自己,发现我自己特质里面,有一点是对人的关注。不管是我自己小圈子,还是工作中,我愿意去通过团队合作,达成共识,而不是自己独行。所以我工作有一段时间,需要和广东、西南的同事沟通,我愿意花时间去形成共识,而不是用“我以为,我就这样认为”来发布自己看似独立专业的判断;和萱姐的沟通,我也会尽量不以长辈姿态,而是朋友方式。所以,我也会持续挖掘自己在这一点的优势,如何更好的结合工作和生活。
5.从他人评价,认识自己
别人认为什么是你最大的优势和劣势?在别人的反馈中交叉验证。
摘自《发现你的优势》我会不定期和自己不同类型的朋友去聊天,听听他们反馈中的我;也会乐于听工作中的反馈。这些都是双向的,越更加客观看待他人的评价,越是利于自我成长。
我记得吴军博士说过,弗洛伊德试图从科学上更好地解释我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多面性,我们有本能的一面,清醒理性的一面,和价值观下克服自我的一面。
上述的方式,没有一种完全是准确的, 单纯从自己的角度自我探索,很少与外部互动,会缺乏验证。自我探索与外部评价结合起来,给自己制造反馈。
陆奇之前有一句话:我把自己想象是一个软件,一个代码,今天的版本一定要比昨天的版本好。
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不断迭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