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降温,在家补看了两部电影《三张广告牌》和《找到你》。很巧,两部影片都是描述母亲的,前者描述一个失去女儿的母亲,后者描述一个被保姆偷走孩子的母亲。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因为《三张广告牌》获奖无数,成为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姚晨也在二胎回归大银幕时,贡献了炸裂的演技。
《三张广告牌》,用三张广告牌的方式谴责警局在其女儿被奸杀后数月一直没查出凶手,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影片将人性的复杂,刻画得很细腻。 从不笑的女主角米尔德雷德终于在最后结尾时有了微笑。被叫做疯女人的她,得不到大家的理解,却用一双粉色的拖鞋的对话展示了她可爱的一面。 痞气、官僚的警官迪克森,也在其尊敬的局长离开后,受到其信件的启发,开始突破原生家庭意识的阻碍,探求更有意义的人生。
一场大火,让女主角米尔德雷德和警官迪克森放下个人的愤怒,这些愤怒一直用来武装自己、对抗生活, 因为接纳、爱和宽恕,愿意真心地与他们站在一起,他们就会不再那么孤独和恐惧。
《找到你》描述了职场律师李捷被保姆孙芳偷走了孩子,为了追寻孩子下落,两位生活处境完全不同的女人就此展开一场命运博弈。李捷在最后有一段戳心的台次:“这个时代对女人的要求很高,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职场女性,会有人说,你是个糟糕的妈妈,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全职妈妈,又会有人觉得,这不算是一个职业,可正因为努力工作,我才有了选择的权力。因为当妈,我才了解了生命的意义,有更多的勇气,去穿越人生最艰难的荒漠。”
这两部戏可以讨论的点很多。我想讨论一个点—女性力。很多女性会情不自禁在这类影片中,看到自己或者周遭那些作为职业女性、人妻、人母多种角色的现状和困境。有时候甚至是两个大家庭一起陷入各种困境,一起鱼死网破,走不出来。也有很多人很容易在看女性主题时,习惯性与男性对立起来(类似咪蒙体),用以偏概全的观点,标榜独立女性或者女权主义 。
记得辉哥提到过,对女性挑战最大的,是情绪。(当然两部电影中也同样反映了男性畸形的情绪管理,暂不讨论)。“具体来讲就是当情绪和理智发生冲突之时,情绪往往会占据上风,而不是根据理智的判断去做决定,行动。”
“如果一个女人没有情绪,她会没有人爱。如果一个女人能驾驭情绪,善用情绪的力量,她又会变得强大无比。男人一般而言没有这个问题,所以也不会因此获得更大力量。”我自己身边有一些这样的人,老妈、李萍校长、Deborah老师、茉莉都算。
希望更多人,不管男性还是女性,拥有更多觉察力 ,善于学习和认识情绪,协同精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