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中国文字,那些字词背后的深厚历史,足以让汉字成为中国的瑰宝。每一个文字背后的历史真义,每一个历史典故里衍生出来的成语,都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中国的文字从古老的甲骨文演变到如今的简体字,每一个汉字都拥有几千年历史。到了现如今,汉字依然拥有着无穷的生命力,它们见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
汉字每一个中国人都常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从孩童起表述感情都用的是汉字,汉字那么多,我们学会了使用,但汉字背后真正的意义我们却很少有人能懂。
研究汉字,将每个字根据其字形及其诞生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搞清楚,这无疑是一个很枯燥且很庞大的工作量,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人愿意研究,且将其编纂成书,供后世之人学习。
《见字如来》就是一本研究文字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无疑是一个很有文学素养的人。书的作者张大春,他是台湾作家,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真是一个全才的作家。他曾经获得过多项华语文学奖项,其文学作品具有魔幻写实主义的光泽。
张大春对文字的喜欢,来自于前人的研究,他喜欢看梁实秋关于文字的一些栏目,在经过漫长的岁月之后,他没想到有一天他也耳濡目染的在文字的长河里,谱写着属于自己的见解。
这本《见字如来》,看标题就能让人觉得字里行间拥有韵味。首先,单从如来二字,从字面上的意思就能联想到如来佛祖,感觉有佛学之意,但它另一层面的意思在作者看来,“如来”就是好像来了,意在当我们看到汉字,就好像感觉一种熟悉的感觉来了。
见字如来:看张大春为你讲述汉字的前世今生其实对于每一个汉字,我们都在经常使用。每个人的生命有限,但文字的生命力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的煜煜生辉。它就像一颗珍珠,岁月只会让它越发光亮。
文字的价值是无穷大的,那是无数人几千年留下的精神食粮,是藏于人类骨子里的种子。这粒种子,风一吹就会到处生根发芽。
张大春在他的《见字如来》里,为我们讲述了他与文字的故事,每一个字他都能和自身的故事相配合,读来让人觉得有趣,且又觉得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以前我们常用的“茅房”或者“茅司”,到了如今已经不在使用了,而是被西方传来的“厕所”或者“WC”所替代。
比如到了现代社会,喝酒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酒的文化也是自古流传至今,酒的甲骨文是个尖底酉字,意思就是酒尊,左边看似像是水字旁但其实并不是水,而是溢出的酒汁形状。
就单单一个酒字,古人造字模仿酒发酵的形状,让这个酒字有了其形和深层的内涵。而另一个偏旁酉,司马迁则是在《史记•律书》里用文字的角度说明了:“酉者,万物之老也。”
在文字不断的演变过程中,“酉”字成为了一个部首,旁边加一个形声的声符,就会形成庞大的声字群组,比如醪字,比如酬字。
中国有句常说的话:“笑一笑,十年少”,可见爱笑,多笑对于生活来说是再好不过得一种生活状态。笑这个字,能反应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能够反应它的幸福感。
我们开心的时候会笑,崩溃的时候会大笑,郁闷的时候会苦笑,我们也意识到,笑不代表就很好,也不代表不好。只是这个词,这个字背后所表达的深意,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来判断。
“笑”字单从字的形体上来看,不论是最早的甲骨文、金文或者小篆,“笑”这个字都是有一个竹字头和一个象征“体貌弯曲”的“夭”字。
那么对于“笑”这个字。文学家们普遍认为:“竹之体态轻盈,受风则弯曲,形态如夭,有如人发笑之态。”其实这种说法是有些迂回的,更有绕的远的,说:“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
这些关于笑得字形分析,让人感觉不过是一个在自然不过的字,笑得如此自然,可却感觉它的来历竟是如此神秘。
见字如来:看张大春为你讲述汉字的前世今生说起项羽,很多人认为他是西楚霸王,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但我们一定想不到,英雄一词,并非是太古老的词汇,而是在汉代以前皆无所见。《汉》中提及刘邦,称其英雄。日后英雄就演变成了一种或一群能够左右时事,有所成就的人上之人。
于是乎,后世就有了“英雄不怕出身低”“英雄所见略同”“英雄无用武之地”等词语如雨后春容般接连出现,让英雄这个词得以流传至今。
读完此书,你会发现,那些历久弥新的汉字,在时间的淬炼之下,经过岁月春秋的洗礼与陶冶,它们早已经不只是古文里所表达的意思,它们拥有了更新鲜的生命力,有了更丰富的表达方法。
它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经历着衰亡和兴替。我们人类的进化不断的在进行,我们这一代人的语言,到了下一代也许会给淘汰,成为了过去,那些经我们所传达出去的字词句段,早已经失去了当时的风采,但汉字依旧会在,只是当时已惘然。
如若想找到从前或者古时候的感觉,体验下汉字的博大精深,那么说文解字,在文字的世界里去追溯它的源头很有必要。我们会随着汉字再次经历那些逝去的岁月,那些情境,会让我们回味当年,共同找到见字如来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