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辣不欢的家伙

作者: 文化学者黎荔 | 来源:发表于2023-08-06 20:46 被阅读0次

    作者:黎荔

    在我的家乡,广府菜讲究原汁原味,所以味道清淡生嫩,一点也不辣,因为辣是很霸道的,一辣就完了,所有鲜味都没了。都说一个人会忠实于他童年的味觉――这是一种构成出身的元素,同时还可能是一种人生的底色和立场。但是,如我这样一个肠胃记忆丝毫没有辣味的人,十八岁出门远行,从此寓居于中国北方之后,却成了一个无辣不欢的家伙。

    辣椒是一年生作物,不择天时,薄土可种,不施肥不打药也能丰收。八月辣椒满枝红,秋后辣椒开始慢慢枯萎,由青变紫、由紫转红。一大片一大片的辣椒像着了火似的,一行一行地燃烧在大地之上。人人爱吃辣,辣子一道菜。小小辣椒,上可为富贵宴席锦上添花,下可为家常生活提鲜吊味。我喜欢北方农村,绿树掩映,院落宽敞,老式的农具倚在青砖墙边,饱满的苞谷棒子骑上树杈,鲜红的辣椒串儿挂上窗棂,一串串红火的辣椒曾经照亮过多少门前屋后,洋溢着一种活得兴兴头头、热火朝天的生活气息。

    关中平原的黄土深厚,生长的辣椒又细又长又红又亮,这就是秦椒,生于秦地,秦人喜食,顿顿不离嘴。身条细长、色泽鲜红,油分大、辣味强,尤其是陕西羊肉泡馍、油泼面必用的材料。为什么叫秦椒?传说,秦王嬴政做了皇帝之后,觉得御厨做的菜清淡寡味而屡杀厨师,一位厨师为师弟所害,被荐到御厨房给秦始皇掌勺,整日提心吊胆;一次,他在菜园溜达,无意中瞅见草秧上结着一种细长红彤的果实,顺手摘来放进嘴里一嚼,辛辣如火,料是毒药,便想不如毒死暴君,说不定自己还有一条生路,于是在菜和汤里放足了这种“毒药”;不料秦始皇吃了之后大喊过瘾,叫过厨师问清来路,说我秦地有这么美妙的东西,不如就叫秦椒吧。在这里生活了那么多年,环顾四周,老陕们一日三餐碗里都是辣汪汪的景象。他们说碗里没有了油泼辣子,再长再宽的扯面吃起来也不香。

    喜欢秋天时去菜市场买上一大堆新熟的线椒,青红辣椒洗净了,串起来,耀眼夺目。用粗线编串,串的时候,要通过辣椒的蒂,串成好大好大的一大圈,如同美丽的花环,只不过这花环散发着阵阵辣气。挂在屋檐下,秋阳正好时,拿出去见见阳光,越晒越红,红艳艳的好醒目,像一串噼啪作响的喜庆的鞭炮!做饭时随手摘几个,剥蒜切姜剁椒,猛火一烹,即时炒成了飞辣的下饭菜,这也许就是舌尖上陕西的味道吧!虽然是普通人家却依然要尽力过得热热闹闹的感觉,扎实,霸蛮,筋道,辣香沁入肺腑,是灼痛之后的酣畅淋漓。

    喜欢那种辣爽到骨子里的感觉,即使吃得满头大汗,双唇发麻。人生很难,但有了这么一碗碗火辣辣的可口小菜配着,再难的日子也都能咽下去。都说嗜辣的人脾气躁,性子烈,说话硬碰硬,干活不要命,说三千万冷娃乱吼秦腔,划破旷野的声音中激扬着辣椒的味道。其实,辛辣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背景中一个小小符号(在辣椒传入中国之前,辛辣味道主要来自于花椒、茱萸、芥子、生姜之类),湘辣,黔辣,秦辣,川辣,各有各的辣法,各自巧妙利用了辣味之于味蕾和身体的不同作用,轻舒缓急之间,成就万千滋味。是不同地域、不同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变化,但在血脉中同样流淌着炙热和火爆的因子。

    酸甜苦辣咸五味之中,辣更多不是一种味道,而是一种感觉,辣作用于口腔舌尖,是一种痛感。吃辣椒找疼痛感,无论怎样说都是一种带有自虐意味的行为。据说对于婴儿这样幼稚简单的脑,往往只关注甜味和简单的刺激,而外界为了其健康也尽量提供其所需要的刺激,而不进行过度过量的刺激。婴幼儿不适合强光、噪声,更不适合苦、辣、刺激性气味,这些都有害于他们的健康,对大脑发育有负面影响。但随着孩子成长,他们会自发的寻求更甜、更亮、更新鲜的感官刺激,因为他们的身体准备好了接受新事物,他们的脑在寻求新的官能体验,成长到一定时期的人们,都会主动想要尝试更加刺激从未涉足过的领域,不惜自己给自己找罪受,也想要看到更大更有趣的世界。酒是辣的,烟是呛的,咖啡是苦的。人间极乐之事,无不是苦中作乐。骑最快的马,爬最高的山,吃最辣的菜,喝最烈的酒,玩最利的刀,杀最狠的人。对有些人来说,生命一天不达到那个浓度、烈度,没有到达那个敏感度、兴奋点,那一天就活得窝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辣不欢的家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yw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