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于公元1世纪传入我国
佛教造像
作为宣传佛法和信徒们供奉、祈祷的对象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安(今西安)最早的佛寺出现于西晋
北朝时期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的佛教文化中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57546/5967eaa87d2acf61.jpg)
唐代形成的佛教汉传八宗
除天台宗和禅宗之外
其他六个宗派发祥的祖庭都在长安
大兴善寺、慈恩寺、华严寺、草堂寺、
香积寺、净业寺等寺院至今犹存
由于西安在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留下丰富的佛教造像遗存
可以让我们一睹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西安地区的佛教艺术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57546/3c4f327c3cb49263.jpg)
这些造像现多藏于
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博物院
除了城内的佛寺出土的造像
顺着丝路北道北上,在子午岭的峡谷中
在绿水青山间也分布着大量的石窟寺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57546/d64ae18ab9678d5d.jpg)
有名不见经传的宜君花石崖石窟
也有如声名赫赫的药王山石刻
有充满陕北世俗审美的万安禅院
亦有艺术价值极高的钟山石窟
它们从北魏到宋金,延续数百年之久
贯穿着陕西地区的佛教艺术发展史
★碑林博物馆-石刻展厅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57546/6960ce6291da690e.jpg)
西安碑林博物馆除了数不胜数的历代名碑,其收藏的佛教艺术也极为耀眼,有雕凿精湛的北朝造像碑,有宽博端庄的北周五佛,有唐安国寺遗址出土的唐密造像。
在其佛教头像造像区展出北朝至宋代各类佛、菩萨头像30余件,表情含蓄,神态传神,堪称雕刻艺术中的珍品。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57546/902cfceff403a032.jpg)
150余件北魏至宋代的石刻造像代表了历史上长安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陈列分为造像碑区、造像区大型造像区,全方位阐释了长安模式下佛教造像的典型样式和艺术风格。
★西安博物院-馆藏造像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57546/8f9bad934aaa13b9.jpg)
西安博物院佛教造像展,为我们完整地展示了十六国北朝时期至宋元明清西安及周边地区发现、出土的造像碑、石雕造像及金属造像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57546/5768783afcedc8e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57546/a9e40bbf62f75ce6.jpg)
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具有浓厚外来特征的早期造像,也能看到不断融入中国传统审美意识,逐渐由早期的端庄凝重,中期的秀骨清像,到后期面型趋于丰满、配饰繁缛。长安地区佛教艺术自北朝向隋唐过渡的过程,一目了然。
★北周-唐·药王山石刻
药王山摩崖造像始建于北周,尤以盛唐为主,五代、北宋、金、元、明都有增刻。现存六个洞窟,二十二个佛龛,造像四十五尊,各类造像记、题记十二处。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57546/c7a9849e5e510fd2.jpg)
药王山的摩崖造像是我国现有摩崖造像中的精品,为研究古代雕刻艺术、佛教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药王山所藏的造像碑也极具代表性。
★铜川博物馆-馆藏造像
铜川盛产优质石料,自古被誉为“宜州石”“北山石”,是雕刻各种艺术品的良材。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57546/7b540ecc80950cc7.jpg)
汉代就已经出现大型石雕,线条简约,造型古朴。魏晋隋唐时期,开窟造像盛行,或瘦骨清像、褒衣博带,或面目清丽、体态丰腴。宋代以后,造像逐渐世俗化,精致细腻,比例匀称。因此,在铜川博物馆也展出了大量早期的石刻造像精品。
★北魏·宜君花石崖石窟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57546/62e63b760b741df9.jpg)
花石崖石窟位于陕西宜君,是宜君北朝石窟的代表作之一。现存造像数量为175尊,保存较为完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57546/8f5e9f11c43bcd09.jpg)
这些造像体型清瘦、头颈较长、斜肩,所表现的特征正是北魏时期“秀骨清像”的造像样式。
★北周·彭村石窟
彭村石窟,位于玉华川崖壁间,这里本是由长安至陕北的古道。彭村石窟三壁造像均为一佛二菩萨。窟顶刻有飞天,龛下刻30躯供养人立像,均着胡服。从风格和供养人样式看,应为北周至隋初之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57546/748781aea5113237.jpg)
★北宋·万安禅院石窟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57546/d39c17d4adbffe66.jpg)
万安禅院石窟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双龙乡峪村西,又名双龙石窟、石空寺。始凿于北宋绍圣二年,保存大小造像千余尊,造像游记、题记、题刻十余方。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57546/d56d423efd9d96fd.jpg)
石窟虽然规模不大,但雕刻精细,题材丰富,而且有明确的开凿纪年,是研究陕西宋代佛教造像的重要资料。
★金·富县石泓寺石窟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57546/cf9692e5d261f33e.jpg)
石泓寺石窟始凿于隋大业年间,唐、宋、金、明各代都有雕凿,现存洞窟10个,小龛65个,石造像3371尊。
其中第六窟规模最大,雕像最多,罗汉像十尊,谈笑、静思,神态各异。西侧后柱南面刻菩萨像一尊,翘右足坐于山岩间,雕凿精美。窟壁团花纹有明显的唐代风格。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57546/fcef08e741f3965d.jpg)
★北宋·子长钟山石窟
陕北,是丝绸之路北线的必经之地。行走丝路的人们,离开黄土高原、进入大漠戈壁前,多会在此捐助功德,或修造佛像,或助绘彩画,缘佛保佑以求旅途平安。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57546/3f963546d2360c7f.jpg)
安定(今子长市)的钟山石窟,从西晋起,便开始了丝路与佛教艺术的传奇。到了北宋,驻守边关的将士们,离家万里、无以寄情,便转向宗教,捐资助开钟山石窟。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57546/d2392765913ce1d6.jpg)
钟山石窟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巅峰时期深受宋代美学的影响。其建造形制仿大雄宝殿之样,被誉为“最美的宋代大雄宝殿”。
许多专家在看过钟山石窟后,由衷称赞其为“第二敦煌”。这样一座精美的石窟,代表了宋代边疆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
★西魏·安塞大佛寺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57546/fd7bddc0528dc838.jpg)
安塞大佛寺现存6个洞窟,根据石刻的风格,其年代当为北魏晚期至西魏早期,少量唐宋时期的造像。
其中最为出彩的是第四窟,内容极为丰富,包括佛传故事,如树下思惟、树下诞生、步步生莲、九龙浴太子、阿斯陀占相、降魔等,还有释迦多宝并坐,极具艺术价值。
从皇家大型石刻
到民间的山野小窟
从璀璨到原始,两相呼应
带你读懂陕西早期佛教艺术
-END-
编辑|艺旅文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