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记忆:虾兵蟹将齐上阵

作者: 乐道也 | 来源:发表于2019-02-07 12:34 被阅读28次

    除了鱼类,家乡水乡的蟹、虾、蚌、蚬、螺蛳等水产品也十分丰富,可以说是虾兵蟹将齐上阵。

    家乡的蟹有多种,其中太湖蟹是我国有名的淡水蟹之一。蟹体形大,青背白肚,黄毛金钩,肉质鲜嫩,味美,黄多脂肥,历来被誉为蟹中珍品,与大名鼎鼎的阳澄湖大闸蟹相比也并不逊色。九月寒露以后要吃雌蟹,十月立冬左右要选雄蟹,家乡老话叫“九月团脐十月尖”,这时它们的营养成分极为丰富。

    太湖蟹有生殖回游的特性,在江海交界处繁殖,淡水中生长育肥,一般净重200-250克左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A、核黄素、硫胺素等,养生价值甚高,能散淤血,舒筋接骨,解毒,蟹爪还有催产下胎的功能。

    过去蟹在家乡各处河流中都有出产,玉爪蟹产于青城及玉祁镇的西龙潭,其味胜于湖蟹、荡蟹。溪蟹居于惠山一带溪水里,因能吃到江尖一带漏入河中的稻谷,故肉肥而味美,要等西风刮起,方能捕得,风一停息,就无处可觅,所以只有沿溪一带少数人家能捕食享用。现在除了太湖蟹,家乡河流中蟹类已经绝迹了。

    家乡的虾类,除了《家乡记忆:太湖三白美名扬》中介绍过的太湖特产白虾,还有一种青壳大虾,其特点是色青体大,肉色透明,肥壮鲜嫩。蚌、蚬是太湖和内河中多产的水产品。蚌有长圆两种,长蚌黑色,体壳小,圆蚌茶竭色,体壳大。蚬蛤之类形似蚌而小,各处河中均有。螺蛳也是寻常百姓家案头上经常吃的水产,尤其是鱼塘内所产螺蛳,更为肥嫩。

    家乡过去到处是水,所以黄鳝也最多。黄鳝又称长鱼,体圆,滑润无鳞,屈曲盘旋,十分柔软,背部黄褐色,有斑纹,腹部黄色,故称黄鳝。大的有一、二尺长,产于湖泊、河塘及水田中,每年农历四、五月间大量上市,特别是小暑前后,家乡有句俗话“小暑里黄鳝赛人参”。

    鳝肉性味甘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磷钙、维生素A,有补虚损、祛风湿、健筋骨的功能。捕黄鳝的方法,农人以蚯蚓放置在特制的竹簏中,沉于河底或水田里,黄鳝钻进去取食,即不能出来。钓黄鳝也只要用蚯蚓置钩上,伸入洞中便可钓到。现在黄鳝已大量采用人工饲养,一年到头都有供应,野生黄鳝已不多见。

    梁溪脆鳝是家乡独树一帜的传统名菜,一百多年前家乡的面馆就有用脆鳝作面浇头的,后来饭菜馆将脆鳝作冷菜出售。由于香脆可口,家乡脆鳝名声日盛,且因便于携带,可用黄篮头或彩纸盒扎带,又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上世纪二十年代,家乡的惠山直街二泉园店主朱秉心,对家传的脆鳝制法研究改进,使之特别爽酥,乃至无牙的老人也能一尝脆鳝的风味。此菜将黄鳝稍煮后油炸而成,乌光油亮呈酱褐色,上放嫩黄姜丝,色泽调和,鳝肉松脆香酥,卤汁甜中带咸,颇具特色,远近闻名。因家乡古名梁溪,便称作梁溪脆鳝,朱老板习惯于戴着大眼镜做菜,故当时民间又称“大眼镜脆鳝”。

    家乡的隔壁近邻江阴,还有一只传统名菜叫过桥鳝。相传清乾隆年间,有一年知县蔡澍到任,到孔庙祭孔后回衙宴请宾客,家厨端上精心制作的黄鳝一盘,蔡澍大悦,众宾客也一致称赞。为表示他今天过了孔庙门前的3座桥,祭孔后官运一定亨通,遂取名为过桥鳝。此菜系选用粗壮活鳝,生挑出骨,以精细刀工将鳝段划上花刀,入锅特殊烹制而成,色泽深红,酥烂醇厚,口味趋甜,鳝段形似弓桥,富有江南水乡特色。

    鳗鱼与黄鳝体形相似,但大至二、三尺长,体色也不同,随居处而异,有苍黑、茶褐等色,腹部白色,颈部微带扁形,两旁有腮如耳,体多粘汁,比黄鳝更为滑腻。鳗鱼俗称鳗鲡,皮厚肉细白,味浓美,营养十分丰富。

    鳗鱼以太湖附近水域所产最佳,一到夏秋季节,尤其是白露前,鳗鱼最为肥壮,入口肥糯,称为粉鳗。一过白露,则鳗肉中多生细骨,肉也变老,食之不美了。鳗鲡是一种江河洄游性鱼类,每年秋天要从淡水水域游到海洋中的产卵场产卵繁殖。太湖里的鳗鲡原来都依靠天然捕捞,在太湖通江河道建闸后,影响了鳗苗进入太湖,逐渐减少。

    鳗鱼的烹调方法以焖制为多,适宜大锅烹制,小锅复烧。一般家庭食用,则有红烧、清蒸两法。传统名菜有黄焖鳗,此菜鱼皮肥腴,鱼肉鲜嫩,酥烂细腻,汁浓如胶,鲜美香醇,因色泽棕黄油亮,故称黄焖鳗。黄焖鳗做工复杂,要经过旺火烧、中火焖、小火焖、旺火收汤,再换小锅,旺火烧沸、小火焖稠、旺火勾芡、起锅装盘等一系列工序,要二、三小时才能制成。鳗鲡肉细刺少,肥嫩鲜美,营养丰富,很受人们喜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乡记忆:虾兵蟹将齐上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bw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