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之中,灯光璀璨,“这万家灯火,竟没有一盏是为你而亮的”。
高中毕业,乘车离开这座城市时,我甚至都没有回头再看一眼。
当初决定我要来这座城市读高中的,是我的爸爸,当时的我凭着十多年的钢琴功底,想要留在当地读音乐,我也从未打算这么快就要离开家,独自一人在外地读高中,可是在爸爸的严厉态度面前,我还是踏上了通往这座城市的路。
这座城市,是一座邻近的二线城市,从小,家里每年都要前往那里探望亲戚,虽不熟悉,但在市中心独自漫步,却也不至于迷路。
即使音乐梦碎,但我还是让自己乐观地接受了这一事实,一是因为我的文化课成绩不差,即使不学音乐,那时的我也坚信自己能有一番成绩,二是我从小到大都想离开小县城,向往更大的世界的心在驱使。
我可以在这座城市,在这所市重点中学,为自己拼出一个未来的,我想。
入学的第一周,从未独自离开过家的我每天晚上都要打电话回家,在电话的一头,我哽咽着,却不敢哭出声来让家中的爸妈担心,只好问候几句,便匆匆挂掉了电话,一个人蜷缩在被子里偷偷地哭。不可否认,那时候的我是有些抗拒这座城市的,它令我音乐梦碎,也暴露了我所有的不安与孤独。
周五下午,接学生放学的车辆挤满了校道,来来往往,直至暮色渐沉,校园也变得冷清,同宿舍的外市生都寄宿在了亲戚家,只剩下我一人,终于忍不住打电话给爸妈,哭喊着要自己一个人坐车回家,可我不知道的是,傍晚六点多,早已没有了回家的末班车了,爸妈接到我的电话后,竟在当时家里还没买车的情况下,匆忙向朋友借了车,然后驱车两个多小时,赶到了学校来接我。回到家后,在爸妈的及时开导下,我心中的不安有所消退,也不再抗拒这座城市了。
高一时,每天最希望听到的好消息就是“今周双休”,这样,我就可以请过自习课的假,装上换季的衣服,拖着行李箱,挤进公交车,穿过市区拥挤的车流人海,走走停停差不多一个小时,来到市郊的汽车站,坐上回家的车,即使一天后,还要及不情愿地回到这里。三年以来,如此往返,风雨不可阻。
到了高二,双休逐渐成了奢望,周六中午放学后的外出成了我一周最期待的事,冲出学校这座压抑的牢笼,如同飞向自由蓝天的鸟儿,我可以在市中心转许多圈而不愿归去,我可以在街头徘徊好几个小时,即使毫无目的。直至夜幕降临,走在归途中,心生无力的孤独感。在城市的黑夜中独自行走的人们,也许总会这样的吧。
我接纳了这座城市,这座城市也接纳了我。
三年来,我从未懈怠过,成绩保持在年级前列,我遇到了许多优秀的人,接触到他们更精彩的生活与更开放的思想。也许更重要的是,一个从小到大不敢独自离家半步,总是跟在妈妈身后的小女孩,竟也努力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三年,期间受到过这么多委屈,陷入过这么多困境,承受过这么多孤独的瞬间,也许能打电话回家痛哭一场,可我最终是明白了,需要去面对困难的,能解决问题的,要与孤独共处的,终究只有自己而已,“只有自己能给自己安全感”,这是三年来,在异乡,我对生活最痛彻的感悟。
高考失利后,每每回想三年来在异乡独自努力,独自挣扎,独自徘徊的无数个瞬间,每每回想节假日在两地间不遗余力的奔波往返,我不甘地问自己:“这三年我究竟得到了什么”。可冷静过后,我终究发现,若是没有这三年孤独的成长与视野的开阔,于我而言,比高考的严重失利还要悲哀。
我得到了什么?
也许是成长,是眼界,是对更优秀的自己的渴望……
也许是独立,是清醒,是无时无刻忍受孤独的能力……
这一切都是我无悔,而不敢触碰的回忆让我不敢回头再看这座城市,却永远无法忘记掉这座城市,还有这一段孤独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