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未想到,实习工作,我到了另一座陌生的城市,开始了一个人孤独地成长。
离开了重庆,我一个人到了遵义,在这座文化底蕴浓厚的城市,开始了每天与自己对话,与自己和时间赛跑的生活。
不得不说,人越长大,就会越来越孤独。当你是襁褓中的婴儿时,全家人都会围在你左右,当你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时,很多时候都是孤独陪伴在你的左右。
我并不觉得自己过早选择了孤独,倒是觉得趁早选择了如何去更好地适应孤独。
每天早上7点左右起床,洗涑完后,开始为自己做一份早餐,一碗小面或者米线,或者自己炒一碗蛋炒饭,说不上有多么有营养和美味,甚至偶尔会因为一个鸡蛋煎糊了,却并不觉得这真是一件丧气的事情。
如果和朋友一起,可能还会自我嘲笑搬地和她讲:“看啊,我连煎个鸡蛋都糊了,这个早上真不美好。”
按照以往的情况来讲,朋友肯定会装作若无其事一般安慰我:“没事,糊了就糊了,大不了不吃它的”。
可是当一个人的时候,连自嘲这事都放弃了,因为没有人会回应我,更没有人会安慰我,还不如自讨没趣。于是,扔掉煎糊的鸡蛋,继续吃起面条来,却并不觉得少了些什么美味。
花十五分钟吃完早餐,十分钟收拾厨房,关电关门,快步去单位上班。
接着就是开始上班那九个小时的战斗。
02
每天除了中午在工作单位吃饭之外,大多数都是自己回家做饭吃,一是为了节约生活费,二是为了自己吃得健康。
好在上班的地方离住所近,步行20分钟即可到达,每天我在8:20左右离开家,提前到单位20分钟,收收心,做做预备工作,时间一到准备开始工作。
旁边有一所中学,里面有高中和初中的学生,我时常看见那些初中男女生,背着大大的书包,统一穿着淡蓝色的校服,一张张青涩的脸庞,有时候她们一起讨论哪位老师又惩罚了哪位同学,有时候还会讨论今天谁又给谁写情书告白了,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初中的时候,笑笑,年少就这样喜欢八卦。
很多时候,我都是看着她们走在一起,就算没有讲一句话,即便只是默默吃着自己手里的零食,也不会让自己落单。她们大多数都是三五成群,很少看到单独一人行走。
小时候,我们恨不得能和所有的小伙伴做朋友,一起玩游戏,一群人就是最大的满足,生怕自己一个人落单。
随着年龄的增长,陪在身边的人越来越少,一群人变成了三五成群,慢慢的,三五成群变成了两人独行,直到后来,变成了一人独行。
人的成长就是这样,越长大,就越要一个人去承受那所谓的孤独。
03
中午下班后,有时候是和同事一起吃饭,大多时候是一个人到食堂或者外面的饭馆吃饭或者吃点其它的,吃完之后,回办公室休息一会,开始写文章或者回复大家给我发的消息,再花20分钟睡一会,以保下午充足的精力继续工作。
单位的同事挺好的,我虽然安静,但我绝对不是孤僻,我能够处理好一定的人际关系,不会和别人走得很近,但也不会被人冷落。
我和大家能够其乐融融度过在一起的每一刻,并不是虚心假意,倒也很真诚开心,但人散之后,又会变得安静起来,会觉得那样的热闹是一件无趣的事情。
我仿佛是在刻意接受肉身的孤独,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相信有位作家讲的那样,她说孤独有一种蛮荒的力量,它会拉着你成长。
下午5:30分,开始打卡离开单位,我通常会选择走另一条路,去菜市场去买点菜回家做饭,偶尔也会在外面吃小火锅,15元一次,虽然全是蔬菜,但还是会吃得很满足。
7点左右把所有家务收拾完,开始做点电脑桌前修改文章或者排版。很多时候,改文章比写文章还要难,反反复复看上好几遍,大到内容上下的承接关系是否恰当,小到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有时候还会把文章部分内容推翻重来,直到写满意为止。
费劲脑细胞把文章改完,赶着时间把排版完成,接着怀着忐忑的心情,看文章的阅读量和留言。我习惯性一次又一次刷新链接,想知道哪些读者又给我留了言,哪些又给了我赞赏。
我在各种小确幸里,变得越来越感性。
每当文章评论多的时候,我的心变得异常温暖,我很想给关注我的每一位读者说一声“谢谢你一直在陪我”,可我做不到,我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我无法完成自己这个小小的心愿。
但我真的感恩遇见的每一个人,更感谢那些在我觉得黑暗无光给我默默鼓励的人,有时候被某个场景刺得孤独感强烈的时候,我会翻看大家给我留的每一条言,仿佛心中生了更强的信念。
虽然孤独有时候会让自己坚定信念,可有时候也会让自己毁掉信念,想回家,但我却不认为这就是认输,那只是我恋家的表现。
04
如果要外出,我会在晚上八点左右出门一趟,内心的孤独,仿佛偶尔又会在你脑海里给你叫嚣着,仿佛连偶尔傍晚出门去逛街,看见路边一排一排的路灯,微弱的灯光洒在我的脸上,抬头看它们,都觉得是在嘲笑我是一个人。
我会去对面的街上商店买一瓶酸奶或者面包,有时候会在晚上喝酸奶,有时候会在早上当成早餐。去得多了,商店的老板娘开始注意我起来,有一次开始和我有一句没一句聊起来,问我怎么是一个人?
是啊,我怎么是一个人呢?
我告诉她,因为我想一个人去独立生活,所以我来到了这座陌生的城市,接受孤独带给我所有的力量与成长,也包括孤单形影。
四十多岁的老板娘有着和天下母亲一样的柔软,开始心疼我一个人太孤独,于是叫我没事可以来商店和她一起玩,她整天都在商店,随时可以陪我聊聊。
说真的,我很感动,而我也的确这样做了,只是觉得她人很好,我很喜欢和她相处。
晚上九点,我会在社群里给各位作者指导文章,那大概是群里面最热闹的时刻了,虽然需要不停看文章,不停找错,不停打字,不停回复消息说继续努力,可我的内心却在此刻变得格外柔软。
有时候看到作者粗心,排版有些乱七八糟时,我第一想法不是批评她,也不是在心里埋怨,而是会耐心和对方讲每一处错误,我想,正是这样安静的环境,才能让我更加静下心来做每一件事情。
就像现在已经是晚上十点半,我一个人坐在电脑桌旁打这些文字,窗外的汽车声音明显比之前要小了许多,我的心变得更静起来,更沉着起来。
我变得越来越享受这样安静的晚上,没有人在我耳边讲未来,讲工资,讲城市生活的压力,我能够主宰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想安静就安静,我想热闹就热闹。
晚上十一点半,我会洗漱上床休息,听一听维安的电台节目,她的所有节目我都会在晚上翻来覆去听,越听越有味道,听着她温暖优美的声音,我的心会变得更静,以往总会失眠,如今睡眠质量变得越来越高,我开始更加庆幸自己选择的孤独。
周末,我会花一天时间出去逛街买需要的物品,或者一个人去逛公园赏花,顺便在公园租一辆单车边看风景边运动,玩开心后,回家继续写稿处理工作或私人事情。
一个人忙,一个人累,一个人烦恼,一个人体会,一个人享受,一个人开心。
这样的生活,在二十出头的年纪里倒也没什么可怕的。
我经常会收到学妹们给我发的消息,说她在大学里,时常会感到孤独,和室友关系不好,和班上同学不熟,大多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在沉默。
05
可能在大学的时候,我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会觉得好孤独,太不能接受,可是到了社会,却觉得孤独实在是一件好事。
大多时候我很懒,懒到去维护各种人际关系,但我保证,我对每一位朋友都很真诚。
我不是不喜欢和朋友相聚,我只觉得当一个人或者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时,我的精神和肉身才会觉得异常的自在。
但并不意味,我讨厌所有人多的地方,只是比起狂欢作乐,我更喜欢那种孤独的自由。
在单位的时候,我得努力去适应工作环境和人情,鼓足劲去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那本身就很累了。一个人的时候,看似稀薄的生活,但我却不觉得会让自己窒息,反而,仿佛偷得浮生半日闲。
07
我的性格具有双重性,时而热闹,时而安静,和自己喜欢的、觉得轻松的人在一起,仿佛是按到了某个开关,话匣子关都关不住。
熟悉我的朋友会知道,有时候的我真的就像一个小孩,能够咿咿呀呀不停讲话、手舞足蹈,在有的人眼中可能会觉得是一个疯子,但我却很快乐与满足。
而更多时候,我像个小大人一样,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本来非常失落、伤心,但在很多场合或者情况下,我会装得像个无事人一样,我不会抱怨别人不给自己机会,也不会抱怨生活太糟糕。
我会将一件事情考虑清楚后再去实施,接受成功,我更接受失败,不会因为成败而变得喜怒无常,失败对于我来讲,反倒会成为生活中的一种调味品。
很多时候,表面上的我看起来真的很孤独,仿佛有些闷闷不乐,但只要一回到内心,找到我自己,与表面的那个看似有些孤独的我,握手讲和。
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里面有一篇文章说,适应孤独,就像适应一种残疾。
谁都不想变成身体有缺陷的人,很多人似乎觉得那是一种难以承受的事情,可是当真正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时,你不得不去接受,甚至和那个有些小缺陷拍手讲和,甚至愿意带着它去体验更有挑战的生活。
陆小寒在《孤独是我的骨头》里说:“懂得越多,就越像这世界的孤儿,走得越远,就越明白世界本是孤儿院。”
以前读她的作品,觉得这句话太深奥,如今却觉得,这句话讲得太正确不过。
我既不讨厌孤独,但我又不过分追求孤独,不过我接受我面对的一切处境,不管好坏,那都是我的生活,我不能因为其它而让生活变得索然无趣,那太不值得。
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乐趣。
但我还是想以蒋勋在《孤独六讲》里的一句话来结尾:“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在破碎重整中找回自我。”
孤独,有一种蛮荒的力量让自己去成长。
怡安,大三师范生,《大学生活》专题副编辑,电台签约作者,自由撰稿人
网友评论
今晚和好朋友买了一堆东西,坐在湖边吃东西,清风虫鸣,不闻喧嚣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