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曰: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李清照诗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二人之诗算是对项羽自刎乌江的感慨,也有一种对西楚霸王失败后新的期待。到今天,两千多年已经过去,西楚霸王自刎乌江,刘邦最终建立基业。楚汉相争的结局清晰可见,那一段历史也留给后人诸多的人生智慧和教训总结。以下拙见,是我读完《资治通鉴》里楚汉相争片段的些许想法,分享如下。
我想用两个字概括一下今天这篇文章的核心,就是“性格”二字。性格决定命运一说,在刘邦和项羽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按照杜牧和李清照所言,项羽过了乌江,或许还会有机会兴复楚地,延续楚汉相争的历史,言外之意还有一统之可能。
然事实上,即使项羽回到江东,若干年后卷土重来,他也不可能像刘邦一样,建立一个几百年的王朝大业。项羽的性格决定了他注定只能是一个乱世英雄,打仗可以,立业很难,这也正是军事和政治的区别。可以这样说,项羽是军事家,是将领,而刘邦是政治家,是皇帝。
《楚汉相争》的些许想法。项羽有百万大军,军前军后全凭一人独断。身边的谋士不过范增一人。反观刘邦,地痞流氓阶层,大字不识几个,却凭借恢弘的胸襟和对新事物吸收消化的强大能力,收获了一帮仁人志士,愿意为其出生入死,肝脑涂地。
刘邦的汉王国,后有萧何招兵买马,提供补给,侧有张良出谋划策,步步为营,前有韩信冲锋陷阵,智勇双全。有板有眼,有始有终,这样的队伍怎么可能随便被击败。更何况还有曹参,樊哙,张敖等等等等豪杰,刘邦的汉王国较之于项羽的西楚王国,可谓人才济济,有勇有谋。而刘邦不过是一个串联这些人的领袖而已。
刘邦所有的重要决策,都来自部属们的建议,自己几乎完全没有主见。但大多数时候,对部属的建议,都有正确判断,而且在发现判断错误时,会立刻认错,马上改正。刘邦身上,找不到予智予雄的镜头,这一切都和他的性格息息相关。无疑,刘邦是一个政治天才。
《楚汉相争》的些许想法。相比项羽的狂妄自大,刘邦则是能屈能伸。相比项羽的冲动好战,刘邦则是镇定自若。相比项羽的强大兵力,刘邦则是民心所向。
项羽用武力解决问题,而刘邦用头脑解决问题,项羽目光短浅,而刘邦则高瞻远瞩。项羽擅长打打杀杀,想用武力控制世界,刘邦则喜欢运筹帷幄,欲用智慧征服世界。
两个不同性格的人,最终收获迥然各异的命运。这正是性格决定命运的鲜明案例。
刘邦和项羽,在战国短兵相接的时代,没有谁是谁非,谁对谁错一说。成王败寇,向来如此。且无论两个人结局如何,也无论历史发展怎样,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因其争斗,留给后来人诸多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用心体会和借鉴。
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读的是别人的故事,明的是自己的心智。读的是过去的历史,明的是未来的道路。读历史的最大意义,如是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