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鲁园

作者: 黄潮在高原 | 来源:发表于2019-01-26 15:31 被阅读27次

    在昆明,站在一个地方就可以评说江山社稷,非西边大观公园莫属。正如书写在大观楼的一副对联,上联写景,下联议史,直把个滇池西山的翠羽丹霞、三春杨柳、九夏芙蓉和云南两千年历史数落得头头是道。

    走过鲁园

    风水宝地,从来不缺达官贵人捧场。围绕滇池,多了豪宅别墅,现在能够被人记住的非庾园莫属。其实,紧挨着庾园的还有一处私家花园一一鲁园。我们的回忆就从"珠帘画栋,卷不及暮云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鲁园的主人叫鲁道源,1928年至1938年,在这里断断续续呆了十年。

    1,从清代末年到民国初期,天下岂是一个乱字了得。十来年的时间,就有几个人登台亮相,孙中山、袁世凯、曹锟、张勋、吴佩孚、段祺瑞,每一个人都有精彩的经历。至于各省,更是英雄辈出,民间的说法"有枪就是草头王。"

    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因了办了所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堂",引进日本、德国的军事理念,更是吸引了众多的热血男儿投身昆明翠湖。只盼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普通百姓人家过日子,只需牢记盛世藏古董,乱世兑黄金的敛财口诀,就不致于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找不到生存空间。乱世出英雄,身处乱世,最好的出路便是从军,枪杆子里面出权贵。

    十二岁从滇西昌宁来昆明求学的少年鲁道源,十八岁中学毕业后首选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在十三期步科就读。

    走过鲁园

    2,旧时的云南保山,称永昌,是古代著名的流放之地。明代大臣楊慎,因为说了做皇帝要尊守礼仪,被当庭打了屁股,流放云南永昌卫。再往上溯,西汉时期的当朝皇帝,就把前朝秦国的臣子流放到今天的保山凤溪山下,最出名的莫过于秦相吕不韦的子孙们。

    今天的保山人说话,属于北方方言,喜欢带儿音。"梱儿、板儿、一片儿,"按照百度文库介绍,保山方言的形成主要在明代末年,大量的汉族从南京、陕西、四川、湖广等地迁入。由于交通不太方便,保留了具有保山特色的北方方言,被人称为"小京腔"。

    生活在滇西边地的人,生活中除了有滇剧、花灯和当地人的洞经音乐,还离不开国粹京剧。过年过节的大户人家,以唱京剧表演为休闲娱乐。

    未来的将军鲁道源,从小耳濡目染京剧艺术的魅力。狂热喜欢上了京剧表演,在生旦净末丑的角色中,鲁道源喜欢京剧花脸,属于行当“净”。过去讲大花脸多以铜锤花脸指代,唱功较多,重头戏较多,有时也简称为“铜锤”。称呼来自京剧人物徐延昭和包公。《二进宫》里的花脸徐延昭,手里拿一柄铜锤,属典型的唱工花脸。

    1927年,是27岁鲁道源的幸运数字。当了几天营长就因救了龙云的命,一跃成滇军的团长。正好生产"大重九"香烟的老板庾恩锡在滇池大观楼附近买了块地修别墅,看好年少得志前程锦绣的鲁道源,邀约其做邻居。于是,鲁道源隔着庾园修了鲁园。住房的门前,别出心裁修了个唱戏的台子,舞台不大,除了琴师鼓师,最适合铜锤花脸慢条斯理的演唱。

    走过鲁园

    今天,民国时期留下的私家园林,保存最完整的数鲁园。听说是因为云南省委把第四办公区设在那里,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大观公园的一部分。

    1938年冬,滇军六十军和五十八军出征抗日,当时的昆明戏剧公会,"公余雅集社"欢送出征将士,接连搞了几次京戏晚会,身为新编十一师师长的鲁道源也参加演出,亲自上台出演《霸王别姬》中的项羽。

    鲁道源将军不仅是狂热的戏迷,票戏之外,还将自己的爱好带入军中,在自己的部队里,组织了一个春秋剧团,下分京剧、话剧两队。为表重视,戏团长还由他自己兼任。经常在战斗间隙为军民演出,以鼓舞士气民心。这个爱好伴随了将军一生。

    3,站在大中国的版图上,云南比较偏辟。如果把地图以南亚为中心画,云南就与缅甸、越南、老挝、泰国联系的紧密了。早在十九世纪末,缅甸被并入大英帝国,是英属印度的一个省份。而越南则是法国人的殖民地。在这些欧洲强国的统治时期,属国的交通、教育获得空前改善。法国人把铁路从河内修到了中国昆明,英国人则致力于开发水路,无数蒸气船行驶在伊洛瓦底江。

    一山一水之隔的邻居发生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云南边地的土豪生活,许多人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英法留学,包括许多民族土司头人的后代,成为一时之时尚。至于把后代送往昆明、内地求学,比比皆是。

    即使是到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普洱县磨黑的财主还请西南联大的教授刘文典去为他们的子弟上课。至于昆明周边的县乡,更是经常邀请教授们去参观、演讲。这是云南人崇文尊教,喜欢新鲜事物的具体体现。

    所以出生在滇西昌宁的鲁道源,私塾小学读过,年满十二岁就要告别父母远赴昆明求学。仅在路上就要走半个月时间,路途遥远,从此没有回过故乡。

    4,话说1927年,云南省内发生了以龙云、胡若愚等四个镇守使联合反对唐继尧的兵变。战斗中,龙云被唐继尧的卫队长活捉,关押在螺峰街军械局内。鲁道源时任龙云手下的一个营长,冲锋陷阵救出了龙云。据其子鲁以国回忆,晚年的鲁道源津津有味说,"龙云感谢他带兵勤王,召见中问起是什么地方的人,都是军人,鲁道源对着军用地图沿着古顺宁府一路往永昌府指去,故乡鸡飞镇就夹在中间,龙云说,两头落空,何不新建一县。"

    于是乎,在鲁道源父亲鲁金邦等当地士绅的奔走申请下,1933年10月获省府批准,从凤庆县和保山分别划出几个乡镇,各取古名一字,就是今天的昌宁县了,归保山市辖。鲁道源也因为勤王的这层关系,1928年1月,30岁的鲁道源,晋升为陆军少将兼旅长。很多年以后在台湾,毎逢遇见从大陸保山去的乡亲,老将军都会问起昌宁县的存在与否。

    走过鲁园

    对故土的拳拳赤子之心,还保留在鲁道源将军的口语中,一辈子只说保山话,甚至在家里也要求所有人说保山话。事隔五十多年,第一次从美国回到昆明探亲的鲁道源将军的儿子鲁以国,一口标准的保山话令人印象深刻。

    5、自古将军的成长离不开战场。1938年,身为58军新编第十一师师长的鲁道源率部远赴抗日前线,可惜才走到贵阳患急性胃炎,只好返昆治疗,他所在的部队直杀湖北崇阳,与日军交锋中几乎全军覆没。

    走过鲁园

    当时的军事委员会欲取消其番号,鲁道源认为是奇耻大辱,立即带病冲上前线,收集残兵重整队伍。在孙渡军长的指挥下,参加了三次长沙会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有个情节最见风骨。重要据点九岭失守,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电告五十八军军长孙渡,命令鲁道源立即前往督战并收复九岭,授予生杀大权。时在1941年1月4日的风雨之夜,鲁道源带参谋一人,卫士及步兵一个营,到达前线夏家洞组织反攻。十一日,九岭重归中国军队。

    鲁道源好写古诗,这次战斗后,他写道:"强渡新墙可奈何,汨罗江上又挥戈。锥形突进成功少,剪式夹攻胜算多。云晴两湖日鬼哭,风传三岛月婆娑。浏阳烟雨岳阳外,洒遍洞庭水不波。"

    常徳保卫战同样艰难,毎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攻克常徳后,已升任五十八军军长的鲁道源,骑着缴来的日本军马进城,只见断墙残壁,将军又得一诗:"动地惊天泣鬼神,军称长胜克名城。月明江畔朔风起,似有嗷嗷倭寇鸣。"战争结束,国民政府授予鲁道源三等云麾勋章。

    走过鲁园

    6、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战区划为16个受降区。江西为第五受降区,薛岳向日本第十一军司令官笠原幸雄中将发出了备忘录,限令在南昌、九江地区所有日军停止一切抵抗,办理投降事宜,并指定鲁道源代表他到南昌受降。

    1945年9月14日,南昌中山路中央银行。这里曾是日寇宪兵队驻地,是残杀中华爱国志士的魔窟。鲁道源选择在这里受降,是要洗尽民族的奇耻大辱。9时30分,肃穆、隆重而简单的签降仪式正式开始,由中正大学教授黄辉邦担任日语翻译。在悠扬、激越的军乐声中,鲁道源步入了受降官主座。他身着中国军队将领的中山式制服,脚穿黄色的长统马靴,胸前佩戴各次战役获得的勋章,腰间武装带挂起中国“军人魂”小剑。

    日军降官笠原幸雄低头把一长一短两把佩刀,长为指挥刀,短为剖腹剑,呈给鲁道源。鲁道源当场口赠降者两句诗:“八年一觉侵略梦,赢得屍灰半袋归。”

    当天晚上,充满胜利喜悦的鲁道源,以私人身份召见日本降官笠原幸雄,问他有何感想。笠原幸雄沮丧地说:“我来华之前,在东京盖了一栋小洋房,满植樱花。美国空军轰炸东京,房子和樱花同时都毁了。我的军人生命也跟着樱花凋谢了。”

    鲁道源又问起笠原幸雄白天交刀时为何掉泪?他说:“我的家族是有800年历史的幕府将军家族,这把佩刀是祖传下来的。交出它,我家族800年的武士道精神不复存在。如不是要回国向天皇交代,我已切腹。”笠原幸雄没有剖腹,他的一位部下却在南昌中正桥头下面摆一香案,跪拜东方后剖腹自杀。

    7、曾任解放军四野第43军副军长的李作鹏,他说一生中最得意的战斗之一,就是在两广地区全歼鲁道源和张淦的部队。如惊弓之鸟的鲁道源本来还想回云南取代卢汉,知卢汉巳经起义投诚,赶紧驾车经越南逃亡台湾。

    走过鲁园

    军人生涯划上句号。

    当鲁道源在逃往越南的路上时,鲁道源的夫人谭正良早已收到丈夫发来的密电,悄悄经过滇缅公路,张皇失措逃往缅甸。旧时,滇西一带的人,来往于中缅是最正常不过的事。

    临行,谭正良所住的昆明太阳巷12号“云茂元”大门照样开着,一条狗坐在门外警惕望着过路行人,几件刚洗的衣服晾在天井,一切和往常没有两样。只有一个人知道那是谭正良在唱“空城计”,他就是民国昆明末代市长曾恕怀。谭正良走的前一天去向曾恕怀还钱,曾市长说:“这是我和子泉的事,与你无关,而且你一路要钱用。”

    谭正良逃亡带着五个孩子,最大十来岁,最小的还要抱着,搭乘烧煤的货车。同车有两个解放军边纵战士,吓得她大话都不敢讲一句。

    谭正良在逃亡中最大的憾事,除了鲁道源写的一本抗日诗集,就是笠原幸雄在南昌投降时呈缴给鲁道源的祖传佩刀,统统留在了“云茂元”,那佩刀是滇军抗日的荣耀。

    鲁园从此成为一个家族的回忆!

    今天,走过路过鲁园的人,无不在心里默念着大观楼长联的末句:"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后记,本文在写作中,参考了百度百科和《南方都市报》林文俏,《春城晚报》连惠玲的相关报道,一并致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过鲁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ui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