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法律古代文化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适应“正义新常态”?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适应“正义新常态”?

作者: 快马轻衣 | 来源:发表于2017-06-22 00:05 被阅读0次

    “香蕉案”的判决赢得了媒体与网友的一致点赞,铺天盖地的赞誉声,一方面折射出正义女神还没有来到我们的怀抱,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还没有能力去适应公正判决的“新常态”,或者说,我们还没做好淡定地对待公正判决的准备。

    今天,我想说的是,当我们不再为了一份公正判决陷入癫狂的时候,当我们可以把公正判决看做理所应当的时候,我们就做好了步入法治社会的准备,我们也就拥有了适应“正义新常态”的能力。

    我们搞依法治国也才三十年,单纯从时间与司法数据的角度来看,成绩斐然。然而实际上,我们仍然走在通向司法公正的道路上。一个司法改革,就搞了好几轮,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完全实现司法独立,去行政化还在努力中。具体到案件,虽然法院每年审理的案件以百万计,然而个案正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一些刑事案件的侦查仍然备受诟病。至于原因,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30年走完了资本主义300年的路程,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然而,正是这种极速的社会变迁让秩序、规则、法律、传统都丧失了生长的基础。所以,我们的法治道路异常艰难……当然,追求正义女神没有止境,法律人追求公平正义永远在路上。

    正如硬币有两面,我们的司法公正也有非常正能量的典范,比如最近我看到一个上海二中院关于代孕与监护权的判决,精彩绝伦,上诉律师与二审法官那种冷静理性的态度,抽丝剥茧的法律分析,坚守儿童利益最大化的人文关怀,读之,让人肃然起敬,不禁让人想到共和国还有那么多优秀的法律人伏首办案,不为高官厚禄,只为正义女神嘴角那一抹笑容,披星戴月,甚至披荆斩棘,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不屈权贵,为民申冤,大哉!

    以上是站在法律人的角度来看,下面是以第三者的视角来评论。

    孔儒主张仁义治天下,士大夫以圣贤为最高目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自古以来读书人的追求,然而,这种圣贤思维让人们陷于狂热,不顾实际,忘记了初心,在圣贤思维的照耀下,做好本职工作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包拯、海瑞、于成龙被神话成为民做主公正断案“包青天”、“海青天”、“于青天”,皇帝都是天子龙威,千岁万岁在历史上此起彼伏,我想,这一切的祸根都始于汉代大儒董仲舒,一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我们失去了太多的优秀传统,百家争鸣成了绝唱,君权神授以降,神秘主义、虚无主义横行。

    这种圣贤思维的残余,反映到现代,各有其事。比如,医护人员治病救人明明是本职工作,却被唤做“白衣天使”,捧得很高,出现了医疗事故,立马就被拉下神坛,骂成“庸医”、“刽子手”、“只知道收黑钱的无良奸商”,这样的医闹新闻屡见不鲜。医生只是个普通人,医生不是神仙,不是天使,也有七情六欲,也会疲劳,也有出问题的时刻……

    形容词很生动,过多使用,就偏离了事实。

    法律人以追求公平正义为天职,正如医生以救死扶伤为任务。对一种职业适当的赞扬可以鼓励从业者不断前进,但是过度的吹捧会毁掉这个职业,就成了“捧杀”。

    所以,当你看到一个公正判决的时候,看到一个正义得到伸张的时候,不要去跟风追捧,夸大其词,不要去搞个人崇拜或者职业崇拜,要理解,这是法律人的本职工作,这是法律人存在的意义。

    行业或者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更无贵贱之别,三教九流那套分类法,社会主义不需要,因为我们追求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们最基本的价值追求。

    “香蕉案”结束了,公平正义种在了人心里,但是,还会有其他案件,请你相信,每个案件背后,都有这一群忙碌的身影,一套推理论证逻辑,一叠厚重的证据材料,还有一颗颗探究真相、追求正义的火热的心!

    你需要做的,不是吹捧,不是咒骂,不是发泄情绪,试着去理解,去接受,去维护,让公正判决成为“新常态”,并且去做好适应她的准备。

    正义的脚步不会停止,追求正义永远在路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适应“正义新常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vt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