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闲暇,再次读三毛,感悟颇多,与当初的感受迥异。
记得第一次读三毛是上初中的时候,有次租房子,我在出租屋里发现了一本《三毛文集》,准确说只有半本,书的前半部分被撕掉了,我只看了几页就被深深吸引住了,我把它收了起来。
那几天我捧着那半本书如痴如醉,根本停不下来,下课看,上课也偷偷的看。三毛与荷西的浪漫爱情,他们在撒哈拉沙漠的有趣故事无不深深的吸引着我,在他们的故事里,沙漠俨然成了浪漫的代名词。我偷偷的在心里立下誓言,以后我也要去撒哈拉沙漠,去追寻三毛与荷西的足迹,去追寻属于我自己的爱情。长大了,才知道三毛的人生不可复制,三毛的爱情也终究是三毛的。
如今,再次读三毛,更多的是感动。
三毛,一个地球东部的女人,因为有一颗漂泊不定的心,她不断出走,只身漂荡在世界各地,最终是撒哈拉,那片一望无际的黄沙,留住了她,在那里,她找到了她的爱情,找到了她灵魂的归宿。
在那片水比黄金贵的茫茫沙漠中,三毛用心经营着她与荷西的家,她从垃圾场捡回汽车轮胎做成漂亮的垫子,她向别人要来装棺材的木板做成桌子及书架,她用灵巧的双手布置出了世界上最漂亮的屋子。
三毛心地善良,待人友善,在物质匮乏的沙漠里,她常常请朋友们到家里吃饭,她与荷西的家成了“沙漠中的中国饭店”,使多少朋友啧啧称赞。要有多坚强,要有多勇敢,要有多浪漫,才可以在漫漫黄沙中将生活过得那么诗意那般美好?
马德里婆婆带着姐姐姐夫一大伙人突然来到三毛家,三毛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而荷西又对她耍起了大男子主义,三毛尽力满足婆婆一家的无理要求,独自一人承担了所有的辛苦操劳,独自消化掉不被理解和无人疼惜的委屈。只因为那些人是荷西的亲人,只因为她知道,只要婆婆一走,又会得到疼爱她的丈夫。
荷西猝然离世,三毛行尸走肉般游荡在各种车站、机场,她不知道她将去往哪里。没了荷西,没了家,没了方向,没了归途。梦里梦外,无数遍的呼唤,那个最亲的人,再无应答。多想随丈夫而去,可看着步履蹒跚,背脊佝偻的双亲,三毛不忍啊,爱是枷锁也是救赎。
再读三毛,满满的都是感动,感动于三毛的勇敢,感动于三毛的善良,感动于三毛与荷西热烈的爱情,感动于三毛与父母之间永恒的牵挂与关怀。
三毛,既善良又倔强,真是个让人心疼的女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