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的凉亭

作者: 李成贵I茶耳 | 来源:发表于2020-03-30 20:25 被阅读0次

    在回故乡的小路上,最先出现在我眼前的,还是那座凉亭。它像一位卫士一样,伫立在村口,跟每一位进村的人,热情的打着招呼问好。我的故乡是个平凡的小山村,没有什么极具标志性的东西,若非要说一件,那便只有这座凉亭吧!

    十里一亭,乡村里,这样的凉亭并不少见。它们建造的格调简单,没有那么多的观赏性,更不存在什么特有的文化价值。它们建造的年份很少有人知道,作用基本供人歇息罢了!这一点,它们与名山上、园林里的亭子大为不同。

    我印象中的凉亭虽然简陋,但是古色古香。灰白色的石砖,暗黑色的瓦片,有四个高高突起的檐角,两扇极为对称的拱门,十分符合古时的建筑风格。窗栏木制的,没有窗纸,用薄膜覆盖,足可以抵挡风雨。亭内有四块条形大石凳,没有石桌,石凳摆放整齐且干净。

    以前,我去颜家集市赶集时,走小路,时常从它边上路过,但很少细心观赏,几次进去,也仅仅是为了避雨。因为出村、进村总是可以看见,没什么特意去玩耍的兴致。对于熟悉的事物,我们不会放在眼里,不会感受它的存在,不会享受当前所拥有的美好。

    即便我们忽略凉亭,但那时它的价值还未失去。在炎热的夏日里,赶路人累了、乏了,指定会进去小憩一会儿,养足精神再行出发。在突如其来的风雨中,凉亭也不失为一处躲避的佳所。在那个年代,路要靠脚力一步一步走出来,一切都很慢,人们需要这样的凉亭。由此,凉亭每年都会有人去修缮,村里人也会组织人手,锄锄亭内外的的野草,清理清理亭内的杂物,让人看起来心里还挺舒服。

    然而,世事轮回,悄然间,新的事物就会代替旧的事物,被淘汰的,被冷落的,被遗弃的,如何也抵不住岁月的侵袭。

    如今,凉亭依旧还在,但其价值已淡然无存。生活的便利,时代的高速发展,容不得人们停下脚步歇息,这年久失修的凉亭自然而然地失去作用。

    上次我回故乡的时候,所见的凉亭无不透露出一片破败的景象。

    凉亭周边的野草丛长得齐人腰高。我若不是凭着稀碎的记忆,难以寻觅。寻找途中,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寻找凉亭,而像是在寻找一段失去的回忆。

    亭内的位置不仅难找了,所呈现的样子,也垂垂暮老。

    从远处看,亭上层的瓦片少了许多,野草却长了不少,留在上面的瓦片也是破烂的,根本无法遮挡风雨。本是灰白色的石砖,现在一看,已是乌黑。

    走近了瞧,瓦片上的野草枯黄,可能是上面的土壤不够肥沃,或者是还没来得及发芽。墙面上长满青绿的苔藓,还有雨水流淌过的痕迹。亭的一角不知受什么奇袭,竟脱落好几块石砖,窗栏也跟着脱落的石砖一块不翼而飞。

    我走进凉亭,感到幸运的是四块条形大石凳还在,上面布满尘土,应该是许久无人关顾于此的原因。亭内冷清,没有一丝温度,透着一股寂寥的凉意。这样的凉亭定是不能再为人们遮风挡雨,它的存在似乎没了丝毫的意义,我不知道它何时沦落至此,它自己恐怕也不知道。

    我不忍且不敢一直待在这样的凉亭里,我逃离了,跟大伙儿一样逃离了它。

    回城的时候,我又一次经过小路,我实在忍不住的又去看它。年岁长了以后,害怕失去的东西越来越多,不管是否曾经拥有,皆如此。

    离开的时候,我一次次的回望它,因为我害怕失去;我害怕每次回头看它,都是最后一眼;我害怕下次回到故乡,它会成一片废墟;我害怕在回想起它的时候,连一砖一瓦,一丝身影也没有。我想怀着给它拍“遗像”的心情为它摄影,转而一想,还是算了,它应该映在我的眼睛里,存于我的脑海中。

    最后一眼看它时,微风轻拂,凉亭上枯黄的野草随风摇曳。此情此景,我仿佛在风中听到了那首伤感的歌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出村口,没有朋友相送。

    若凉亭是和我离别的那个人,那我就把在风中听到的《送别》权当作他送我的离歌!

    再见吧!凉亭,希望我不在故乡的日子,你一切安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村口的凉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db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