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田教育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历史
【原创】樋口一叶:穷困潦倒,缘何5千日元纸币是她的肖像?

【原创】樋口一叶:穷困潦倒,缘何5千日元纸币是她的肖像?

作者: 田园泥土香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7-06-21 23:25 被阅读393次

    【原创】樋口一叶:穷困潦倒,缘何5千日元纸币是她的肖像?

          ——从日元肖像,看日本“苦难教育”的重要性

    【核心提示】前面我们提到“福泽谕吉,输在起跑线上穷孩子,1万日元纸币是他的肖像”的根本原因;同时,我们通过对日本纸币上的人物肖像的了解一些日本重要历史人物,可以更进一步地认识日本文化;不过,日本于2004年11月启用一套新纸币,其中5000日元面额的新版纸币正面采用女性肖像,这是女性形象首次出现在日元货币的正面。新版5000日元纸币为蓝灰色,印在正面的女性肖像是日本明治时期的著名女作家、诗人樋口一叶。在日本女性中,1881年神功皇后曾被印到纸币上,但自那以后,女性从未被印到纸币上,因此樋口一叶是被印到纸币上的第2个女性,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印在钞票上的女人,也是一个输在起跑线上穷孩子,她最高学历为小学退学,终其短暂一生,都在为缺乏钞票而挣扎。

    樋口一叶5000日元纸币肖像

    纵观世界各国,能印在钞票上的女人并不多。

    樋口一叶,被日本各界誉为“现代日本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力的女性作家”。

    日元纸币,还有一个含讽刺的意味与教育意义,一个印在钞票上的女人,终其短暂一生,都在为缺乏钞票而苦苦挣扎在贫困线上。

    下面,我们接着看5000日元面额纸币正面用的人物头像,其教育意义何在?

    那么,穷困潦倒的樋口一叶:缘何5000日元纸币是她的肖像?

    樋口一叶5000日元纸币是她的肖像

    一、樋口一叶,何许人也?

    在樋口一叶一份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年谱中,我们看到如下记述——

    樋口一叶,于1872年生于东京都。她的父亲本是山梨县农民,为摆脱阶级制度的桎梏,弃乡上京,并于明治新政府成立前,拥有了士族(武士)身份,新政府成立后升任为政府下级官吏。

    樋口一叶从小喜爱读书,但因为受到母亲反对,后在家靠阅读常祖父和父亲的藏书自修,父亲看不过去,于是送她进私塾“荻之舍”,学习和歌、书法和古典日文。

    樋口一叶,小时生活还可以,15岁时大哥去世,父亲在晚年弃官经商,17岁时父亲破产后患病死去。

    这个时候,“二哥和全家断绝了关系;继而父亲经商失败后负债累累,气恼交加,一病而逝;未婚夫的变心毁约,更使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樋口一叶 【搜狗百科】)

    从此,樋口一叶担负了一家3口人的生活的重担。

    为维持生计,她先后做过洗衣、缝补等诸多杂工。但即使这样,依然无法解决家人的温饱。

    由于辛劳过度和贫病交加,她从事文学创作还不到5年就因肺结核去世,仅仅活了24年。

    11岁小学毕业后退学,1886年14岁时,作为中岛歌子的和歌私塾的一名弟子,学习和歌、书道以及古典文学。从此她开始独立支撑家庭,先后做过洗衣、缝补等诸多杂工。

    樋口一叶:是日本的一个11岁时被迫退学,靠洗衣、缝补等诸多杂工维持生计的女孩子。

    樋口一叶:她为了借钱,抛弃女人的矜持,真是周旋在不同身份的男人之间,不过,还是挣扎在贫困线上。

    可是,我们是否知道,一个11岁时被迫退学,靠洗衣、缝补等诸多杂工维持生计,一生只有短短24岁的女孩子,头像竟然出现在钞票上。

    讽刺地是,这个印在钞票上的女人,终其短暂一生,都在为缺乏钞票而苦苦挣扎在贫困线上。

    二、樋口一叶:穷困潦倒,缘何5000日元纸币是她的肖像?

    要知道,日元纸币最高面额是一万元,我们所熟悉的,写了《我是猫》的著名作家夏目漱石,也仅只被印在1000元的旧版日元上,新版中更是被替换掉。

    2004年11月,日本起用新版纸币,其中5000日元面额纸币正面用的便是樋口一叶的肖像,这是女性形象首次出现在日元正面。

    一方面这是对她在日本文学史上地位的一种肯定。

    另一方面,对于穷苦一生的樋口一叶来说,这也不能不算是一种讽刺吧。

    为什么?

    因为,樋口一叶为了糊口,她抛弃一切女人应有的矜持;为了借钱,她周旋在不同身份的男人之间,为其故友不齿,现在,樋口一叶的头像出现在5000日元面额纸币正面。

    那么,身无分文的樋口一叶:缘何5000日元纸币是她的肖像?

    1.樋口一叶:受同窗女友启发,决定以笔养家

    樋口一叶做了洗衣工以后,按道理说应该离文学很远了,同窗女友的一个“行为”,让为生计发愁而寝食难安受到启发,

    同窗女友的一个什么“行为”?

    同窗女友在报上发表了一篇小说,稿费相当于小学校长一个月的薪水。这件事给了一叶很大启发,她灵机一动,决定以笔养家。1891年,19岁的樋口一叶经人介绍,成为《朝日新闻》的记者。(樋口一叶 【搜狗百科】)

    可以说,她走上文学道路,一是迫于生计,二是受女友发表文章后获得丰厚稿费的启发与模仿。

    18岁时她想成为小说家,后经人介绍,成为《朝日新闻》报记者。

    19岁,她经人介绍成为《朝日新闻》记者,并跟随作家半井桃水,学习小说的写作技巧,以模仿作家幸田露伴风格小说的处女座《埋木》开始涉足文坛,不过自己的风格尚未形成。随着与半井的交往加深,两人日久生情,谈起了恋爱。但人言可畏,这段师生恋受到“荻之舍”中大家闺秀们的冷嘲热讽,她只好和半井断绝往来。失去半井的帮忙,一叶的生活变得更加困苦。(樋口一叶 【搜狗百科】)

    实际上,樋口一叶,在21岁时,在与大她12岁的已婚写作老师半井桃水的交往中传出绯闻,深受传统道德观念制约的樋口一叶最终没能超越社会道德的底线,与已婚的半井桃水当面断交不再往来,摆脱了“小三”的命运。

    樋口一叶用一生来展示了那时那地的凄美爱情,最终带着对纯真爱情的期许匆匆离世,孑然一身。

    现在,樋口一叶可谓是日本明治时代第一人,虽然她最初只是创作为了养家糊口,但是其后期在文学创作上所取得巨大成功。

    2.樋口一叶:为了生活中止写作,开了一间杂货铺

    21岁时她开了一家杂货店,又由于经营不善而关张。

    1893年,一叶一度中止写作,搬到贫民区,开了一间杂货铺。然而因为资金不足及经营不善,不久就倒闭。九个月的时间里,一叶对下层民众的困苦有了更为深切的体会,贫民窟的体验,成为一叶创作的重要转折点。

    此前,她在小说中始终无法摆脱当时女作家特有的脂粉气,词藻华丽,缺乏内涵。但在贫民窟认识那些一旦长大必须卖身的女孩后,一叶对她们的命运产生了深切同情,文体随之发生剧烈变化——浓妆艳抹的冗词赘句消失了,剩下的,是简洁有力的肺腑之言。

    22岁的夏天,她从朋友处借了一笔钱,加上卖家具和衣服的钱,搬到离烟花巷“吉原”不太远的贫民街,因为那里的房租比较便宜。因为稿费收入微薄,不够生活费的支出,她不得不开了个杂货铺谋生。她让母亲站柜台,自己出去采购,同时还要写作,况且写作比生意还重要。这种经营不可能兴隆,生活越来越贫困,债务也越来越多。

    3.樋口一叶:以“市井作家”的身份再度登上文坛,为了生活周旋在不同身份的男人之间

    22岁,一叶重新搬回故居,以“市井作家”的身份再度登上文坛。

    可是,“为了糊口,她抛弃一切女人应有的矜持;为了借钱,她周旋在不同身份的男人之间,曲意谀谄,使得过去的同窗姊妹对她无不鄙视唾弃。”(樋口一叶 【搜狗百科】)

    樋口一叶23岁时完成了小说《大年夜》,并刊登在《文学界》上。

    就在她在文坛的名声日渐提高时,还不得不为生活费到处借款。她曾向一个熟悉的风水先生借款,他说如果委身于他,做他的妾,便可以得到每月的生活费,遭到一叶的拒绝。(樋口一叶 【搜狗百科】)

    实际上,樋口一叶的生活,好像被西方尊为画圣的梵高一样,一生穷困潦倒,只是梵高默默无闻,而且长相丑陋,性格怪癖,终身没有讨到老婆,不是靠他弟弟救济他早就被饿死或病死,生前画画1000多幅,只低价卖出一幅画一向坚强的他最后不能忍受而自杀,死后若干年他的画都成了天价;但梵高在短暂的一生中却留下大量震撼人心的艺术杰作,他是用心灵去作画。如今,梵高的作品得到世人的认可,其代表作《向日葵》曾在伦敦拍卖会上,以3990万美元的天价被日本收藏家买走。

    樋口一叶的生活贫困交加——

    这正是,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啊。

    古人云,“花因风雨难为色,人为贫寒气不扬”。

    樋口一叶,虽然文坛的盛名,可是穷苦日子和沦落境地,没有改变。

    樋口一叶家庭的贫穷不是她造成的,那么,在贫困环境生活樋口一叶应该如何面对?

    4.樋口一叶:深省人生,决心战胜伤感——“立志乐道。

    我们知道——

    樋口一叶为了借钱,周旋在不同身份的男人之间,曲意谀谄,使得过去的同窗姊妹对她无不鄙视唾弃。

    樋口一叶为了借款,风水先生要她当小三。

    这是对樋口一叶人生羞辱,这些羞辱使她受到难以消除的心理伤害。

    于是,樋口一叶,首先是要立志,要有志气,也要有志向,这是摆脱困境的前提;然后,深省人生,勇于做事她,决心战胜伤感,勇于改变,勇敢地面对现实与之战斗,并把这种观点渗透于创作中去。

    终于,樋口一叶以高洁的抒情性笔法,将现实中在不讲人道的封建意识下女性难于医治的悲哀和无处发泄的愤怒凝结在作品中。只因为身为女人就要承受生活的艰难,这并非只是樋口一叶一人如此,也不是樋口一叶生活的时代独有,更不是只是日本才有。她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共鸣、具有普遍的价值正是源自于此。

    樋口一叶的辉煌更在于她卓越的文学才能。她在贫病交加之中,矢志当一个卖文为生的作家,苦命早夭的樋口一叶,真像一颗耀眼的彗星,在发出一道璀璨的光辉之后陡然陨落。

    5.樋口一叶:穷困潦倒,缘何5千日元纸币是她的肖像?

    穷困潦倒的樋口一叶,缘何“登上”日元5000纸币?

    现在,我们只要回顾一下樋口一叶足迹,刚刚17岁的一叶成了户主,担负期照顾母亲和妹妹的生活重担,并开始替故去的父亲还债;19岁时,她在东京本乡租了一间房,与母亲和妹妹三人一起住,靠她做裁缝和拆洗和服面料来维持生活;22岁的夏天,她从朋友处借了一笔钱,加上卖家具和衣服的钱,搬到离烟花巷“吉原”不太远的贫民街,因为那里的房租比较便宜;因为稿费收入微薄,不够生活费的支出,她不得不开了个杂货铺谋生;她让母亲站柜台,自己出去采购,同时还要写作,况且写作比生意还重要;这种经营不可能兴隆,生活越来越贫困,债务也越来越多。

    看到没有,在她不足25年的短暂生涯中,19岁才开始创作,而她的那些至今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吸引了许多读着,具有文学生命力的代表作都是在她23岁至24岁时创作的,也就是在1894年12月到1896年1月的短短14个月的时间内,这不能不说是奇迹般的壮举。

    樋口一叶就是放下其他一切事务,把14个月的时间全部用于写作也是十分不易的事情。然而她根本不具备专心写作的条件和环境。

    不过,今天当人们在看到5000日元纸币的时候,会油然忆起这位给日本文学宝库留下不朽财富的苦命而伟大的女作家。

    (1)樋口一叶:难道说明治时代的女作家只有她一人?

    不!

    有关樋口一叶的作品明治时代的女作家并非只有一叶一人。

    相反明治时代,在日本还出现过所谓“闺秀文学时代”的时期。从1889年到19世纪90年代,很多女作家的名字在文坛上热闹了一番。

    在明治20年代初,首先是“田边花圃、中岛湘烟、木村曙、若松贱子”为开头,稍后是“大冢楠绪子、田泽稻舟、北田薄水、小金井喜美子、濑沼夏叶”等作家和翻译家辈出,出现了从数量上看仅次于平安王朝的女性文学时代。

    不过,她们的共同点是出身于富裕家庭,接受过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或女子高等学校、教会女子学校等当时人们视为最时髦的高等教育,因而她们也是最时髦的女性。

    纵观接受过女子高等教育者的作品,写的大多是对男女平等思想、女权主义等有些觉悟的女性们。虽然多数是以在陋习和旧道德的矛盾纠葛中走向毁灭的恋爱悲剧为主题,但故事结构流于一般化,流露出伤感请调而缺乏写实功力,与现实矛盾对抗的思想很弱。她们虽然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留有名字,但她们的作品不具有长久的文学生命力。(部分内容 来源于 樋口一叶 【搜狗百科】)

    原因是,没有“贫穷”的经历,她不可能写出《大年夜》、《浊流》、《青梅竹马》、《岔路》、《十三夜》这些“伟大”的作品。

    所以,在众多的女作家中,能与优秀的男性作家匹敌的只有在贫穷中生活的樋口一叶一人。

    (2)樋口一叶:14个月的厚积薄发,成为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

    樋口一叶,在14个月的厚积薄发,她一方面要一边做杂工,养家糊口,另一方面还要抗拒男性的垂涎和物质诱惑,再一方面,她更要坚持写作,其中饱含着她多少心血,抒发着她多少愤懑。

    樋口一叶,自1894年12月至1896年1月,她的创作生涯达到巅峰,被称为“一叶的奇迹十四月”。

    代表作《大年夜》、《浊流》、《青梅竹马》、《岔路》、《十三夜》都出自这一时期。

    这些作品大多是揭露社会黑暗,描写下层社会贫苦人们的灾难,特别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妓女的悲惨命运,作者对她笔下的人物充满着深切的同情。

    樋口一叶,在24年短暂的生涯中,一边与贫困进行斗争,一边从事写作。

    樋口一叶,她没有长篇巨著,所留下的小说最长不过数万字,还有许多散文,4000多首诗歌,自15岁开始精心写下的日记40多卷。

    但樋口一叶,她仅写了一年多小说,就于1896年11月23日,贫病交加,心力交瘁的她,死于结核,年仅24岁。

    樋口一叶24岁的花样年华,生前似乎也并没有得到过多的关注。一生穷困潦倒,为了生计奔波,却在2004年出现在了钱币之上,有些学者认为,这难道不是对樋口一叶莫大的讽刺么。这是,樋口一叶没有想到的。

    纵观樋口一叶文学作品,她对爱情的期许历历在目,却没有在有生之年收获纯真爱情,这真可谓是以为极具悲剧性的年轻女性。

    樋口一叶的很多作品都得到了日本学者很高程度的评价和赞扬,被称之为“珠玉”。她与北村透谷共同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双珠”。

    樋口一叶,她不是天才,她在困境中坚持写作,敏感地体验生活,并不断转化为文学作品,成为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

    (3)樋口一叶:是明治维新时代妇女社会角色转变的先驱,头像印在5000元日元纸币

    2004年11月,樋口一叶的头像被印在5000元面额的日元纸币上,成为日本纸币史上的第一位女性肖像人物。

    5000日元面额纸币正面用之所以选中樋口一叶的肖像,是因为“她是明治维新时代妇女社会角色转变的先驱”。(部分内容 来源于 樋口一叶 百度百科)

    同时,还让像现在樋口一叶这样未能摆脱贫困,这种努力奋斗的人看到了希望——“说不定,一不留神,自己的头像在若干年后,也能成为钱币的头像。”

    不过,今天,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年轻的樋口一叶非常富有,那么,今天5000日元面额纸币正面用的完全不是她的头像。

    孟子在“舜发于畎亩之中”写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于是,紧接着孟子老师提出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结论。

    这是什么教育呢?可以说是地地道道,典型的痛苦的苦难教育。

    痛苦苦难教育非为两类,一类是物质上的折磨,一类是精神上的熬煎。

    教育就是让每一个都人看到希望!

    只有苦难教育,才能让每一个都人看到希望!

    三、樋口一叶:苦难教育,为何让每一个都人看到希望?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

    樋口一叶,不同于明治“闺秀文学时代”的女作家们,她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生活贫困,连职业也没有,即使在文坛成名后也未能摆脱贫困。这一切使她善于用冷静的目光正视自我,正视现实。

    1894年12月到1896年1月,是樋口一叶创作生涯的巅峰,后世文学评论者称之为“一叶的奇迹十四月”。在短短的时间内,她写出了《大年夜》《浊流》《青梅竹马》《岔路》和《十三夜》等一系列珠玑之作,顿时轰动文坛。

    《青梅竹马》以东京下町的大音寺为舞台,以妓女15岁的妹妹登美利的幼年生活为中心,描写她周围一群孩子受混浊社会环境的残害和腐蚀,预示着他们长大成人后的悲惨命运。一叶细腻的笔锋,将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感伤哀愁挥洒得淋漓尽致。

    长年困苦生活和过早凋谢的爱情使得一叶身心交瘁,1896年11月23日午后,结核病无情地夺去她年轻的生命,死时年仅二十四岁。

    她是明治新时代妇女社会角色变化的先驱者,因此成为日本纸币史上的第一位女性肖像人物。有着“明治紫式部”之称的女作家,宛如永不凋谢的昙花,留下令人萦怀难忘的文学芳香。

    樋口一叶,通过观察社会和自己的人生,她终于发现,不论你的地位和处境如何,只要你是女人,那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某钟束缚而不能自拔。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 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

    实施苦育——苦难教育,外国许多国家是走在我们前头的。

    南方人有一句俗语叫“吃苦就是吃补”,意思就是“吃苦是一种收获”。

    可见,这个“苦”,还真的不一般,我们常说的“苦”口良药医于病,“苦”尽甘来就是这个道理。

    前几年,有一句刷在墙上的标语口号,叫做“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对于该口号的正确与否,我们不能枉加评论。但是,依我个人的想法则是——“孩子要吃苦,教育不能穷。”

    如今,日本就很注重苦育,据媒体报道,川崎县的阳光幼儿园一年四季让幼儿进行室外赤身裸体锻炼。难道日本的夏季不炎热,日本的冬季不寒冷?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他们的孩子炼其筋骨,磨其意志,强化身心,将来担当重任。

    美国的石油大王、汽车大王特意让孩子门去擦皮鞋、打工,靠自己的艰苦劳动去挣钱。难道美国人不懂得孩子劳动是吃苦的吗?

    新加坡为了培养孩子自强、自力,爱国的思想意识,经常让学生体验二战时亡国奴的生活。发达国家如此,发展中国家也不乏其例,印度不是也特意规定了小孩的“饥饿日”吗?

    相比之下,我国实在应该补上“苦育”这一课了。

    为什么要给孩子补“苦”教育?

    俗话说的好:“一个不能吃苦的民族,将是孱弱的民族。”

    套用一下“一个不能吃苦的孩子,将是孱弱的孩子”?

    郑板桥有句给儿子的临别赠言:“留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

    作为父母解读郑板桥的这句话就应明白,孩子要成为“英雄好汉”,必须从小多动手,多流汗,多吃苦,让他们体验生活的困苦,劳动的艰辛,懂得“粒粒皆辛苦”,从而丰富人生阅历,锤打精神意志。

    巴尔扎克说,吃苦是最好的老师,吃苦是最好的大学。人生最有营养的东西,往往是从艰难困苦中获取的。

    也许有家境富裕者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这样的“老师”,无法培养孩子吃苦。显然这是借口!即或暂时无苦可吃,也要设法补这一课。

    吃“苦”能让孩子长见识,从小就开始的吃苦教育。

    为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为什么“富不过三代”?

    爱孩子,就不应让孩子缺失吃“苦”这一课。

    为了让孩子以后能够幸福,能成为一个坚强的男子汉,父母是不能心疼孩子吃苦的。

    吃苦,是成功必经的过程,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埋头苦干、勤劳苦作、寒窗苦读、刻苦磨练;如果不经过苦读、不经过苦学、不经过苦练、不经过苦磨,是不可能成功的。

    孩子为什么不能吃苦?

    如何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意识?

    孩子需要吃苦的锻炼,却没有吃苦的机会;

    父母希望培养孩子的吃苦意识,又怕孩子苦着、累着;学校需要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却没有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吃苦教育不只是一种形式,怎样让我们的孩子能吃苦、肯吃苦、会吃苦,这是一个教育难题。通过对“怎样培养孩子的吃苦意识”的讨论,我们期望能引起广大读者对当今青少年教育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樋口一叶,经过“贫穷”的劳动经历,写出《大年夜》、《浊流》、《青梅竹马》、《岔路》、《十三夜》这些“伟大”的作品。

    现在,我们每天花的100元钱上面,都是毛泽东的头像,其中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五套人民币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6种面额,也都是毛泽东的头像,这是毛泽东没有想到的,可是,谁知道,毛泽东,在没有钱的时候,在艰难度日的时候,给我们一样,也要给人家打工挣钱。

    教育是什么?

    教育,就是让每一个都人看到希望!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痛改前非的浪子,缘何1千日元纸币是他的肖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樋口一叶:穷困潦倒,缘何5千日元纸币是她的肖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iw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