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散文书法
龙游余氏与帝师梁鼎芬

龙游余氏与帝师梁鼎芬

作者: 慧一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7-04 18:10 被阅读29次

近年来,我对乡贤文化,特别是龙游余氏家族的关注多了些,于是,常能遇见一些相关的历史遗物。的确,若专注于某件事,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譬如,余绍宋的大对联、余庆龄的四条幅、余士恺的花卉、余庆椿的时文、余福溥的小品等。应该说,余绍宋的书画作品,市场价值还在发酵,但因有较多的存世量,见到并不难,难的是合理的价位。而其父余庆椿、祖父余福溥的作品却存世极少。若再往前推,曾祖余恩鑅或高祖余可大的作品就更稀罕了。

龙游余氏与帝师梁鼎芬
龙游余氏与帝师梁鼎芬

所以,当雷军问我,余恩鑅作品如何?我就果断告诉他:若见到,当买下,有一件是一件。

因为,于龙游而言,余恩鑅是一个可载入史册的人物,尽管绝大多数人仍将鑅(héng),读成荣。

余恩鑅(1808-1893),字镜波,清道光十四年中式顺天乡试举人,后掌教凤梧书院及江山文溪书院二年。咸丰三年以知县铨发广东,在粤为官近三十年,政声显著。

余恩鑅于同治六年任海阳知县。当时,有民众告发,余便令其到县衙大堂当面陈说,立即判决;若有疑点,亦即时传讯涉案人对质,很快审结。故民无冤抑,案无滞留。

海阳还流传着他的故事。州衙有个兵丁秦千,自恃其母曾为道台的乳母,横行街巷,强占邻妇。余恩鑅知后,即将秦千拘捕。秦母求道台亲提讯开释,余暗中派遣差役跟踪,待秦母走出道台署辕门外,马上又捉拿归案并绝其食,不久便斃于狱中。手段虽有严酷之嫌,但确为地方除去一害,一时人心称快。

民国《龙游县志》也记载着一事。惠潮嘉道钟某的亲戚横行不法,余恩鑅就向钟某请示抓拿,钟某不准。余恩鑅态度坚决,将官帽掷在钟某面前,请求罢劾,说:“官可去,法不可不申也!今日公不交犯人者,某复不出公署矣!”钟某不得不交出法办。余恩鑅离开海阳时,士民怀其德,辑其政绩刊之,并为其立长生禄位于韩文公庙。是故,海阳人将其列为晚清五位廉能的县令。

余恩鑅喜用地方之财办地方之事,尤喜培植人才鼓励士气。凡书院有经费困难,他就捐俸补足。潮州四大书院之一的琴峰书院即为其所修。咸丰十年(1860)知县余恩鑅捐廉银置产,书院经费除支付束修、纳粮、祠祀、贽仪费用外,约存银圆七八十元。广东省坦金衢会馆年久失修,他又倡仪重建,捐资最多,遂以复旧。当然,龙游人印象最深的是余恩鑅在龙游城石板街创办“滋福堂”药店,从此造福故乡百姓。

闲暇之余,余恩鑅常与士子讲习文艺。他所撰的《励志书屋课艺》四卷,皆为历任课士子之作,在粤中盛行。他为官有余资,就购置名人书画、金石,又精于考证,撰有《藏拙轩珍赏》六卷,可惜这些藏品已失传。他善画,多作米云山,但并不喜欢为他人作画。余恩鑅还特喜欢抄书,往往是天未亮即起,秉烛抄数页,然后治事,一生如此。

龙游余氏与帝师梁鼎芬

本次遇到的一通两页信笺即是余恩鑅于同治庚午九年(1870年)所作。落款:庚午曾绘摺扇一柄蒙公赏收,属吏余恩鑅叩呈。左上印:镜波;左下印:恩鑅和印。信笺两页均为“浣雪斋”制笺,但前页是红纸,后页为浅黄纸。时间上正是余恩鑅在海阳知县任内。信见下。

龙游余氏与帝师梁鼎芬
龙游余氏与帝师梁鼎芬

補帆中丞恩宪大人,寄示文闱即事暨述职留别诗敬步元韻请诲政:

襜帷暂驻只三年,七闽居然别一天。

惠雨恩如时雨重,文星光借福星先。

科场整顿期无弊,士子栽培幸有缘。

料得公车齐北上,口碑传到五云边。

人生知足自无求,岂必輶轩遍九州。

即此旌旗清外海,依然砥柱镇中流。

瞻来北阙常依恋,攀住南辕尽挽留。

非但还珠缘再结,此间望到宿云收。

梅花手植十三株,树得人还与木俱。

致用用真仪作羽,应元元果颔探珠(辛未顺德梁得殿撰)

事期有济多如愿,诚在无欺每若愚(公生平以不欺自励)

好似棠阴随处爱,颂诗写尽墨盈壶。

癸庚两度辟文场,莫附鹓鸾共济跄。

知己似公犹缱绻,属员如我竟颓唐。

自慙蝉寂难成调,聊当骊歌急就章。

几部新书一卷石,复图尺幅寄华堂。

全篇为七律长诗,一气呵成,此诗在现存史料中也是第一次发现。而此信在书法上更属上乘,让人眼前一亮,爱不释手,可以说是一件极有史料价值的书法作品。

谈及书法,忽然又想起前几天刚收到的另一幅梁鼎芬作品。那天,余久一发微信,说朋友有梁的字欲低价转让,问我是否有兴趣。我见之,当即转帐。梁鼎芬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且与龙游余氏有极深的渊源,余绍宋称其为表伯。那他们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

这又得从余恩鑅说起。余恩鑅长期在粤为官,后将女余氏嫁与广东番禺的梁汝乾。然未逾一年,梁汝乾因病去世。因其无子,便“以从子鼎蕃嗣”,梁鼎芬即是鼎蕃胞兄。但梁鼎芬十一岁时,父母双亡,余氏又抚之如己出,教养兼至。后来,梁鼎蕃去世,也无子,乃由梁鼎芬子劬谦过继,于是母子、祖孙关系更为确立。梁鼎芬亦待余氏如生母。余绍宋称余氏为姑婆,按辈分得称梁鼎芬为“表伯”。

梁鼎芬弱冠即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适逢中法战争爆发,李鸿章一味主和,与法国签订《中法简明条约》,举世哗然。梁鼎芬闻讯,立即疏劾李鸿章,斥其辱国投降,犯六款可杀之罪,请明正典刑,以谢天下。此举朝野震惊,慈禧大怒,于光绪十一年六月,将梁鼎芬连降五级,任太常寺司乐。翌年复因被劾而罢官,归粤讲学。光绪二十六年梁鼎芬得赏还“翰林院编修”原衔恩典,后又在张之洞保荐下知武昌府知府。梁鼎芬上任后,余氏随之,为其主理家事,严整有法。辛亥革命后,清帝逊位,梁鼎芬矢忠皇室,成为溥仪的老师。1919年,梁鼎芬死后,溥仪谥老师梁鼎芬为“文忠”。余绍宋与梁鼎芬感情深厚,就作画为祭,记录了梁鼎芬下葬的情景,名为《梁格庄会葬图》。

龙游余氏与帝师梁鼎芬

梁鼎芬是岭南派代表人物,其后期书法作品,细筋入骨,撇捺加长,笔道细而劲,风骨棱棱,颇如其人。然而,他晚年曾留下“我生孤苦,学无成就,切皆不刻”、“今年烧了许多,有烧不尽者见了再烧”、“勿留一字在世上,我心凄凉,文字不能传世也”等遗言,所以,真迹传世并不多。

这幅书法作品尺幅117×31cm,约四平尺。内容只有“人心正畏暑,水面自摇风”十字。左侧落有“丰清敏荷花诗,王伯厚采之,写与子楷仁兄采览”、“丁巳花朝梁鼎芬”。丰清敏即丰稷,字相之,谥清敏,明州鄞县人,北宋嘉祐四年进士。梁鼎芬作品中的诗即为清敏所作。另一人物王伯厚,字应麟,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人。他是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家。其博学多才,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梁鼎芬应是临其书法。

观此作品,梁鼎芬用笔多用侧锋入,斩钉截铁,起笔干净利落,精熟练达,瘦劲古雅,瘦金体的味道极浓。作品送与子楷仁兄,但我并未查到此人资料,只是查知散原老人陈三立有作品赠与子楷鉴正,郑孝胥也有作品赠之并款识“子楷仁兄姻世大人雅属”。可见子楷仁兄也非泛泛之辈。

龙游余氏与帝师梁鼎芬
龙游余氏与帝师梁鼎芬

此书法作品中,右上有其“一盏轩”,左下“毋暇斋”、“节庵学人”三方印,节庵正是梁鼎芬的号。而左底有一“双和堂”印,应为后来藏家的收藏印。书写这幅作品的时间为1917年。

现季节近临小暑,今赏析两幅作品,正如沐一缕清风。可以说,余恩鑅与帝师梁鼎芬的作品是留给龙游的物质财富,而他们的故事更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鉴前人之见,学古人之长”,你是否也觉得值得反思的还有很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龙游余氏与帝师梁鼎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td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