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难忘的国庆节归零

作者: 永远是我 | 来源:发表于2017-10-19 21:57 被阅读104次

    今年一直忙忙碌碌,进入九月,各种事情又扎堆,扑面而来,工作本来已满负荷,又加了负重,生活节奏就像被加力抽打的陀螺,瞬间加速起来,总觉时间不够用,只恨分身乏术。

    这样马不停蹄地连续了工作二十天,都忘了什么是休息日,各种事、各种忙,几个周末都在码字写报告,一次竟然两天写了近两万字,事后都惊讶,不知道当时是咋写出来的?

    连续的冲刺,身体极其疲惫,犹如强弩之末,没有了力量。有一次下班就倒在床上昏睡,一觉整整睡了13个小时;还有一次腰间盘突出犯了,躺在床上不能动弹。

    不知不觉,时间到了九月底,幻想着即将到来的假期,今年恰逢国庆和中秋相连,要放八天假,四年才能赶上一次,真是个难得的长假期!一定好好休息一下,美美的睡几觉,无所事事的出去转转,悠闲的逛吃逛吃……做着美梦。

    没想到,就在放假前一天,主管产品出了问题,不大不小,但涉及面广、还在节骨眼上。经验告诉我,假期要泡汤,因为产品出问题,肯定要归零。

    归零?这是啥东东?

    归零是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问题,从技术、管理上分析产生的原因、机理,并采取预防措施或纠正措施,以避免问题重复发生的活动。

    这个活动有些像破案,又有些像看病。归零分为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每种归零都有五条要求,简称归零“双五条”。

    归零,原来是航天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严肃而有效。现在归零双五条已被写入国家军用标准,许多行业都在推行,据说国外都在借鉴学习。

    那么,归零双五条,到底是什么武功秘籍呢?那就看看下面的这几句经典吧。

    技术归零: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

    管理归零: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

    先说说我对对技术归零的理解。

    一般情况下,问题发生后,首先要保护现场,然后各方要确认问题现象。问题一旦确认,技术归零就开始啦。

    技术归零第一条——定位准确。

    知道了问题现象,要进行分析。先画故障树,把问题现象作为顶事件,画出若干中间事件,每个中间事件再向下分若干事件,然后对这若干事件再往下分析,直画到最底层,叫做底事件,它把发生问题的所以可能都列出来了,这样依次画完,最后就形成了一张图,叫做故障树。

    有了故障树,就可以开始问题排查,这可是一项艰巨、细致的工作。排查其实就是砍树枝,对一个个底事件,进行分析、查找、验证、排除、确认,把能确定的不可能事件一个个砍掉,最后剩下不能排除的几个,就是嫌疑犯。从嫌疑犯中最终确定一个是罪犯,就是定位准确。

    定位准确只是第一条,就很艰难,这个定位过程极像破案,我们归零人员,那时就扮演侦探角色,睁大眼睛,查找问题,因为发现的任何蛛丝马迹,都可能是破案的证据。有时确实找不到证据,确认不了罪犯,只能确定几个疑犯,那就不具备归零条件了,问题只能综合治理了,那样的话,所有的嫌疑犯都跑不掉,都成为治理对象,要一起吃药。

    技术归零第二条——机理清楚。

    一旦问题确定到某个底事件,就等于抓住了罪犯。下面就开始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即要从机理上说清楚问题发生的原因。

    比如:问题产生的外因有什么?内因有什么?发生的过程是什么?工作原理是什么?概率多大?个性还是批次性?而且仅有理论分析不行,还要把一系列证据链串起来,通过证据链证明理论的正确性,这才能说机理清楚,原因分析的正确。

    机理清楚,只是第二步,离成功还远着呢。很多人还没走完第二步就倒下啦!

    终于可以走第三步啦。

    技术归零第三条——问题复现。

    机理分析的再清楚,理由很充分,理论上说得头头是道,也有一定的客观证据,但是,还不行。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来溜溜,问题要复盘,用你说的机理让问题出现,给大家演示一遍问题发生的过程,这叫用事实说话。问题复现很关键,说起来挺简单,但做起来难,不知道多少人倒在这步。用机理复现问题,理论上说的都是在理想条件,但现实往往是若干个巧合碰到一起才能发生,而且真的发生了,百年一遇。做复现试验时,想把这些巧合专门做出来,却如登天。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再难,问题也要复现出来,无数归零大师就是这么磨练出来的。

    经过无数不眠之夜,做了数不清的试验,一遍一遍,啊,问题终于复现啦!

    兴奋!

    别高兴太早,这归零之路才走完一半,还有艰巨的工作呢。

    前三步是侦探工作,侦探完成了使命,下场休息去了。下面医生该出场啦,一般都是高明的老中医。

    技术归零第四条——措施有效。

    前三招,好不容易确定了罪犯,病根也摸清楚了,该开药方治病了。要根治,不仅要把现在的病治好,还要预防生病,让未来可能的病,不发生。

    这个药方可不好开,药的疗效好不好,需要医生的治病经验,而且要证明药方有效才能施行,不是老中医真不行。

    如果恰巧坐堂医生没有治这种病的经验,不知道开出的药方是否有疗效,而且也不知道这个药吃了,会不会留下后遗症或产生并发症,一切无法确定。我们就曾经历过这样的归零,有些问题的处理措施,当时挺有效,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产生了新问题,导致了新的一轮归零。

    所以新医生开药方,下决心很难,因为不知道疗效,特别在药方验证周期很长时。

    别管这样,药方终于开出了,暂时看,也有效果,这回问题该能归零了吧?

    不行!

    还有最后一招。

    技术归零第五条——举一反三。

    归零,不仅要治疗现在的病人,还要查找潜藏的病人,看病人的同类,是否有病。有时还真牵出不少同时吃药的,这就像收割花生,扯其根茎,一扯,出来一串。

    这五句话真是经典,据说归零是钱学森时代总结出真经。可谓字字珠玑,如武林至宝之葵花宝典。五句话总结的真精辟,选词讲究,首尾相连,减一字意未尽,加一字则多余,严丝合缝,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用之有效,真让人拍案叫绝。

    遇到困难的归零,真的很恐怖、可怕,一般人受不了,不脱层皮不叫大归零,记得我经历过的一次归零,极其困难,很久都没有进展,身心疲惫,人已崩溃,一位技术负责人以头撞墙,说实在受不了啦。但经过归零的人,会很快成熟、成长起来,有时几个归零下来,就成了某方面的大拿。

    问题归零很严密,一般技术归零后都会有一个管理归零。因为工程上出现的技术问题,一般都与管理有关,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通常是双管齐下,所以技术归零后紧跟管理归零。

    我们的祖师爷真厉害!

    管理归零比起技术归零,不难,但很疼。

    管理归零也是五部曲:一要把问题发生的过程说清楚;二要把责任进行确认,明确到人、到制度;三要针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措施,而且要落实到位;四要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撤职、罚款、处分等,处理的肉疼心疼;五要查找规章制度漏洞,并给予完善。

    以上这些陈述只是双五归零的要求。每件具体事情况都不同,百花齐放,这里面故事可多呢。可以说一次归零就是一个故事,有的曲折、有的离奇。有的事变成了传奇,在业内流传,当事人用白描手法就能把它变成小说,都不用夸张。

    说的这么热闹,还没说我们的归零事呢?

    其实问题现象很简单,就是电源中固定变压器的一个螺母,在使用中松了,掉了,导致变压器自由活动,到处乱撞被碰破皮,短路了。现象简单,事可不小。因为不知道螺母掉的原因,不知道有多少台电源掉了螺母,是否是批次问题。就因为这两个不知道,跟这个电源有关的上下游的产品,都要处理,上百人的国庆假期废掉了,于是大家都去了国庆假期最省钱、最不拥挤的地方——工作单位,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归零新生活。

    因为归零,这些人殚精竭虑,废寝忘食。

    也不知拆了多少台产品,复查了多少台产品;产品的生产履历都被调出来,一本本查,一个个数据过;出问题产品,都被分解检查,零件在显微镜下一点点观察、一点点测量,不放过蛛丝马迹;涉及的技术文件都被搬了出来,仔细推敲,看是否有问题;还有各种会议——碰头会、分析会、讨论会、咨询会、汇报会,一场场头脑风暴,定归零思路,画故障树;有了故障树,就要对底事件一个个排查,一枝一枝的砍,最终只能剩问题定位的底事件;还要做各种试验、写报告、理论计算、仿真分析、讨论,专家咨询;高强度的工作,考验人的身体和心理,连日的阴雨,阴暗湿冷的天空,如同我们的心情。

    其实承担多个产品的大单位经常会遇到归零,有时你在一个承制单位突然见到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或一群蓬头垢面、脸上黯然无光的人,他们多半在归零中。

    记得国庆那天我的腰疼又犯了,直着腰,晃着走,稍一动就疼得呲牙咧嘴,但还坚持着,自己咬着牙工作,和大家一起查问题,所有关键证据都要经我确认,重要数据都要拿到,各项主要工作都要参与。有时想想为什么我们这么拼命,还没有加班费,其实只因为肩负的责任。我不知道这是我职业生涯参与的第几次归零,虽压力山大,却心平如水,也习以为常,不急不躁、有条不紊地做着自己的事,帮着大家出主意。我的经验多,提出的建议都在点上,一般都被采纳,而且有效果。

    这次螺母脱落问题,看似很简单,却难倒了一群工程师和‘’科学家‘’。因为看似简单的东西却蕴含了太多的知识,结构设计,弹性力学,材料学,经典力学,摩擦力分析,振动力分析,有限元分析,仿真建模,试验科学,谐振点躲避,操作工艺,检验设置……书到用时方恨少,临时抱佛脚,查资料,请专家,请同行,请高校教师,咨询,讨论,有时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这是一群可爱的人、有责任心的人、干事情的人,组成了临时的归零团队,几个老的带着一群年轻人玩命的干。累了,坐一会;困了,趴一会;饿了,垫不一口,吃个盒饭;有时晚上干的很晚还没吃饭,就吃中午的剩饭。大家都一个心思,盼着拨云见日,赶快归零。

    事情一点点进展,但始终没有闭环,自己梦中都在归零,就像演电影,有时似乎抓住了什么东西,一滑又跑了。大家都迷茫,记得最后一次讨论会,我的一句提醒,却揭开了问题的谜底,大家按我说的去做,发现一个重要证据,事情终于可以闭环。当时这个证据发现,把大家高兴的不得了,他们马上给我打了电话,我能体会他们兴奋的心情。当时我心中竟有些小得意,本老家伙还是有些用处滴!

    忙活了二十多天,问题终于在一个特殊的日子打结了。十九大开幕那天,归零评审会也开了,那天下着雨,早早的,会议室就坐满了人,满满一屋子人,各个方面的人都来了。那天报告很厚,读的时间很长,报告有点小瑕疵,但扎实的工作,还是得到了大家共同认可。

    因为归零,我结识了很多人,成了朋友。这些人,有的埋头苦干、勤勤恳恳,有的组织协调、任劳任怨,有的认真严谨、经验丰富,有的功底扎实、敢于决断。和这样的人合作很开心,有的人刚参加工作大大咧咧,经过归零后,工作态度变得越来越认真严谨。现在工作队伍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这些八零后、甚至九零后都成了归零主力,让人看到了制造业的希望。

    我相信,经历过归零的技术人员和产品都会变得很牛!

    但我还是希望我们在产品设计、制造时,更细致、更周到,考核要更充分,设计生产的产品质量可靠,不再归零。这点要向德国和日本的严谨和细致工作态度学习,有工匠精神,做大国工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次难忘的国庆节归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zt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