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河南教师读书会
于永正《翠鸟》小思考(一)

于永正《翠鸟》小思考(一)

作者: 李丹720 | 来源:发表于2019-10-13 22:23 被阅读0次

文字\丹老师

于老师在执教《翠鸟》时,指导朗读的“三步曲”给我很大的启发。先是要求读正确,再要求读出特点,最后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小朋友们在课堂上之所以能够“越读越好”,也源自于老师训练有方,在学生一起读课题的时候,于老师指导说:声音不要大,大了反而让人觉得它不美了,也让人觉得小朋友好像不喜欢它。于老师这样的引导很艺术、很委婉,学生们的语调、语气轻柔了,让人感到亲切。

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于老师评价说:读得一字不差,是很了不起的。我再提一个要求,能不能让人一听你的朗读,就好像见到翠鸟一样?大家都练一练,把表现翠鸟特点的词语做个记号。

这样的指导,于老师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范例,当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时,先给予鼓励,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更高的要求是讲究方法的,把表现翠鸟特点的词语做上记号,朗读的时候就会重点关注,这样才能读出特点。于老师的朗读指导,不止于此。

朗读是有生命情感的,在体会作品情感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触,自己的情感会有更高境界的体验。于是当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将翠鸟的特点读出来时,于老师又将要求拔高,“看谁既能把翠鸟的特点读出来,又让人听了感觉到你很喜欢它?”

学生的兴致更高了,于老师指名读后,又做了范读,此刻的范读时机正好。

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苦恼于如何指导朗读,于老师的指导朗读“三步曲”给予我很大的启发。在讲解《爬山虎的脚》时,之所以课堂呈现的效果还不错,也源于我备课时,将课文读到了心坎里,在跟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才会收放自如,指导更不在话下。

相关文章

  • 于永正《翠鸟》小思考(一)

    文字\丹老师 于老师在执教《翠鸟》时,指导朗读的“三步曲”给我很大的启发。先是要求读正确,再要求读出特点,最后要读...

  • 于永正《翠鸟》小思考(二)

    文字/丹老师 语文,旨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第二节课开始,学生基本上会背诵第1自然段,此时,头脑里一定有了一只活的...

  • 读书笔记(一)(21—23号)

    2022年12月21日 周三 重读于永正的《教海漫记》1——14页,今日阅读思考:为于永正老师点...

  • 百变于永正

    【谨以此旧作,纪念一年前去世的于永正老师】 百变于永正 ——于永正作...

  • 于永正老师“重情趣”的教学艺术

    话题:重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63-68页,结合《翠鸟》和《庐山的云雾》两篇课例,谈谈你平时教学中怎样学习并实...

  • 425课例研讨|课堂小练笔

    研讨问题:读于永正老师课例《珍珠鸟》和《新型玻璃》,思考于老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当堂小练笔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启...

  • 725读写相承《珍珠鸟》《新型玻璃》课例研读

    文/丹老师 研读于永正老师的两个课例,思考于老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当堂小练笔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于老师的课堂上,...

  •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有感

    《于永正:我是怎样教语文》感悟 厦门路小学 李欣欣 最近阅读了于永正老师写的教育随笔《于永正:...

  • 再读于永正

    ——再读于永正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 最近在读一本书,小语界的泰斗——于永正老师的封笔之作——《...

  • 永怀于永正老师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记录、唤醒和鼓舞——于永正 于老带着他的开朗,他的幽默、他的宽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于永正《翠鸟》小思考(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gk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