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人物
魏晋风流人物系列//王子猷,任性的男人自风流

魏晋风流人物系列//王子猷,任性的男人自风流

作者: 长巷深宅 | 来源:发表于2018-01-31 23:08 被阅读0次

    文/长巷深宅

    说到王子猷,大家可能不认识,但是说到王羲之,我们就熟悉了。

    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在这七个儿子中,出名的有三人,娶了咏絮才女谢道韫却被老婆嫌弃平庸的老二王凝之,在书法史上与父亲并称“二王”人称“小书圣”的老七王献之,还有就是老五王子猷了。

    也许有人好奇王子猷是凭借什么出名的,他既没有出名的老婆,也没有继承父亲天才般的书法才华,却能名留青史,让后人神往。

    正史里没有王子猷的过多记载,关于王子猷的记载多存在于《世说新语》中。鲁迅曾经说《世说新语》是一本名士的教科书。其实就是一本记载魏晋南北朝时代士人名流言谈举止的书。

    在这本书里,英雄本色,名士风流,他们共同演绎了一个波澜壮阔,令人神往的时代。

    王子猷就是魏晋名士的典型代表,他没有出众的才能,但是他却以潇洒不羁的性格和特立独行的行为而受到瞩目。

    01  兴之所至,说走就走

    王子猷在山阴居住时,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再也无法入睡。于是推开门,命仆人斟酒。此时的天地一片洁白,万籁俱静,景色极美。

    王子猷在庭院中徘徊良久,望着这天地之中难得的景色,吟诵着文学大家左思的《招隐诗》,他越发觉得意兴飞扬。

    这时他忽然想到了好久未见的好朋友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他即刻乘小舟前往,过了一夜船才到戴安道家门口。这时他却突然没有了兴致,于是掉头回家。

    人们纷纷不解,他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由此可见其行为放肆、潇洒。

    换做常人,谁会仅仅因为半夜的突然起兴就冒着大雪连夜去访自己的好友,在到达之后却又因为兴致已尽掉头就走的?

    就算兴致已尽,我们恐怕也会敲开门见到自己的好友再啰啰嗦嗦解释一番,那样岂不落了俗套?

    雪夜访戴是一个梦幻式的、诗意化的行程,读此令人神往。明代小说家凌濛初就评价:“读此每令人飘飘欲飞。”

    后人向往晋人的这种风流潇洒做派,模仿起来却往往东施效颦,不得其法。

    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任诞》53)

    王孝伯对魏晋名士的一番解释里透露出了名士的三个条件,有闲,有钱,有文化。常人又哪里能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呢?

    王子猷出身于东晋大族王谢之家,那是可与皇族比肩的世家,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傲气,他们代表着与皇权共存的士族,他们的子弟往往有文章诗集流传后世,就算是公主出身,金枝玉叶,也难入他们之眼。

    出身于这样的家族,王子猷有钱有闲有文化,这也是他能够说走就走,任性潇洒的资本,让我等凡夫俗子难以效仿。

    雪夜访戴

    02  生性爱竹,无竹不欢

    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写尽了竹子的清幽绝俗。
    苏东坡的《于潜僧绿筠轩》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苏东坡对竹子的喜爱可见一斑。

    北宋名臣司马光的《种竹斋》更是直接运用王子猷的典故表达自己对竹子的喜爱。

    吾爱王子猷,借斋也种竹。一日不可无,潇洒常在目。

    竹子筛风弄月,潇洒不俗的品格的确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赏竹颂竹画竹更是成了文人士大夫之间的雅事盛事。

    但说到爱竹,王子猷可算是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人了。正是他种种爱竹的事迹在后世流传,才有那么多文人墨客争相效仿,最终竹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意象中的四君子之一。

    看竹何需问主人,王子猷爱竹爱得旁若无人。他有一次出行经过吴中,看到一户人家庭院中种有好竹,就径直闯了进去,旁若无人地观赏起来,在竹林旁啸吟良久。

    主人知道王子猷好竹,便早早洒扫厅堂预备款待他,没想到王子猷观赏之后,招呼也没打就要扬长而去。主人当即令人关闭院门,执意留客。任性自适的王子猷对其主人的这一行为很是欣赏,于是他留下来,宾主相谈尽欢。

    还有一次王子猷暂时借住朋友的空宅子里,刚搬过来他就令人在庭院里种上竹子。有人问,只是暂住而已,何必这么麻烦?王子猷啸咏良久,才指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怎么能一天都没有竹子呢?

    王子猷的这一爱好对后世文人影响很深,后世文人爱竹,爱竹子的色泽明翠,爱它的挺拔不屈,大多有自我象征的意味。

    看竹何需问主人

    03  闻君善笛,为我一奏

    这是一个以音乐相交的故事,没有伯牙子期相遇时的惊天动地,只是一场平淡的相遇。

    小杜诗云: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润州二首其一》)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东晋名将桓伊,字子野,尤擅吹笛。

    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任诞》42)

    桓子野每次听到清歌都会不由自主跟着唤“奈何”,谢安听说后,说道:“子野对音乐可真是一往情深啊。”这就是桓伊的可爱之处,痴迷于音乐不可自拔。

    “一往情深”也是由此而来。而他与王子猷也是因音乐而结缘。

    王子猷去建康,所乘之船停在岸边,当时恰巧桓子野从岸上经过,王子猷听说桓子野善于吹笛,但并不认识他,客人中有认识桓的,就说这是桓子野。于是王子猷便命人对桓子野并说:“听说你善吹笛,请为我奏一曲。”

    桓子野当时已经显贵了,素闻王子猷之名,也不介意。当即下车,坐在胡床上开始吹笛。吹奏完就上车走了。全程客主没说一句话。

    注意,是全程主客未交一言。两位主人公都有显贵的身份,他们互相知名而未曾相识,按照正常的社交礼仪,两人是要进行一番客套的。

    但在这个故事里没有世俗的客套,也没有陌生人之间的拘束,只有两人神交已久的互相欣赏。

    你欣赏我的音乐,那我为你奏乐,在清旷的江边,音乐是我们交流的媒介。此时此刻,已经不需要任何言语了。

    王子猷的不羁,桓子野的真率,这样的风流做派,怕是只有晋人才独具吧。

    月下吹笛

    04  至情至性,遗憾伤逝

    简文道王怀祖:“才既不长,于荣利又不淡,直以真率少许,便足以对人多多许。”(《赏誉》91)

    简文帝评论王述的话很有意思。“才既不长,于荣利又不淡”,既没有才华,又热衷于名利,这对一个人而言已经是很大的缺陷了。但只是因为他“真率少许”,便足以弥补那些缺陷,抵得上别人的许多好处。

    正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这里包含了名士所必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真性情。

    王子猷虽然不是以才华名传后世,但他的真性情,他的率直,他的坦然,他的潇洒,他的任性,这些性格却始终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抛开那些特立独行的事迹,王子猷也有自己深情的一面。他与弟弟王献之感情很好。《世说新语》伤逝篇中记载了两人临死前的一段故事。

    王子猷和弟弟子敬(王献之)都病危,子敬先去世了。王子猷问身边人:“怎么没有子敬的消息了,怕是已经先走一步了。”悲痛的他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去奔丧。

    知道弟弟素来爱琴,王子猷径直入内坐于灵床之上取子敬的琴弹,弹罢一曲,将琴扔在地上,大叫一声:“子敬!子敬!人琴俱亡。”痛哭良久,月余亦卒。

    对于王子猷而言,弟弟既是亲人,也是知己。伯牙不见子期,高山不复流水,王子猷生命的热情也已燃烧殆尽,只给世人留下了他的任诞放达。

    人琴俱亡

    他的行为无关乎道德,无关乎政治,但却与艺术相连。

    他既没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政治雄心,也没有“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文章大志,他只是以真实的自我潇洒地走过了人世这一遭。

    我不完美,但我真实。这是王子猷的人生格言。


    很喜欢魏晋南北朝,这是一个精神极自由,人物极风流的时代,所以打算写一个系列,魏晋风流人物系列,不论男女。这是第一篇,关于王子猷。后续敬请期待。

    文中所载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与你分享,我之所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魏晋风流人物系列//王子猷,任性的男人自风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qr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