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2865/dcfa422cdb399f00.png)
这本书一开始看的时候还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就是他在讲述一个人的心灵,被某种想法,被某种观念或者说某种情绪给牢牢的占据,你的所有的这种注意力都会集中在这一个点上,但是如果这个点它是负性的,那么它有可能把你导向为一种自残自沙的行为,或者说导向为一个暴力分子,危害社会。
但是越看到后面,就越感觉兴趣不是那么浓厚了,尤其是最后作者在给出解决方案的时候,那些解决方案就有点好像要偏向心灵鸡汤的这种方案,不过这本书他所提供的这种观念和视角,可以帮助我们站在一个不一样的角度来重新审视那些俘获我们大脑的那些事物或者观念。
那么因为这本书讲述的道理也相对而言比较通俗易懂,重要的思维观念也不是特别多,因此个人就会比较随意的抽取书中的一些思想观点,给大家一一的分析评述一下。
第1个思想要点,就是这本书里面在序言当中提到的一个美国的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华莱士,那么这个小说家我之前是不知道的,但是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他有一部作品叫做《无声的玩笑》,被很多这种文学评论家认为是重新定义的美国的后现代小说,而他作者本人呢,也是被认为是美国那个时候最具有创造力和创新性的一个小说家。
那么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在日常生活当中却面临着精神生活上的痛苦与折磨,而且这种痛苦与折磨伴随他的一生,最后他自己折腾来折腾去,实在受不了了,就自杀了,那么这本书的作者就把这个小说家作为一个个案研究,然后透过他非常具体的生活经历来讲述这本书当中提到的一个重要的思想观念,那么关于这部分的内容呢,我个人建议,如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读这本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2865/b30bc2ff75c35ac7.png)
那我在这里导读呢,只是把他所提到的那个重要思想观念给提出来,而且在这里我也简单的说一下,这本书其中有一个篇幅啊,就是在重点讲述这个很多个案,他们遭受的那种精神折磨,比如这种抑郁啊等等这些,那么这些案例呢,有的实际上我们在网上会经常见到,有的呢可能是不太常见,那么关于这些案例呢,我在这里也不会过多的表述,感兴趣的读者,请阅读这本书的原文,那么我在这导读的内容当中,重点还在于这本书所要陈述的重要的思想观点。
第2个思想要点,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的核心观点叫做俘获,什么叫做俘获呢?一言以蔽之,就是你的心灵被绑架了。具体展开来说,就是可能在现实生活当中,某个场景,某个人物,或者说某段记忆都能够作为一个外部的强有力的刺激来攫取你的注意力,那么在这之后呢,你的注意力会不断的集中在这个上面,那么当你想用理智摆脱的时候,发现怎么摆脱也摆脱不了,那么这个时候就意味着你的心灵被绑架了。
其次,它有三项基本元素,分别是注意窄化,行为失控,情绪失调,那么所谓的注意窄化很简单,就是本来你的注意力是辐射面很广的,但是呢,一旦被俘获之后,你就只关注这个事情,比方说你看这个网络成瘾的,他可能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就只注意玩游戏。
那么第2个行为失控,这个其实也好理解,比方说这个你会经常见到的一些新闻报道,父母把他那个什么手机从楼上扔下去,然后他也跟着下去了。那么第3个情绪失调,就意味着本来你是可以正常的调控你的情绪的,但是呢,一旦你的心灵被俘获之后呢,你有可能一直处在那种所谓的负性情绪当中,比如一直暴怒。
再次,最麻烦的在哪呢?就是你一旦接受了这种刺激,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应对方式,那么你每一次接受到这种刺激都会以这样同样的方式进行回应,那么时间一长,次数一多,就相应的会形成所谓的这种反馈回路,那么更近一步就会演变成,这个东西会成为你日常生活当中的全部,你不由自主的成为它的奴隶,你失去了自我人生当中的控制权。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2865/173f8505dafe1ac8.png)
第3个思想要点,这一部分的思想要点,实际上作者是在解释,怎么去理解这个俘获,那么作者就提到了这个詹姆斯,弗洛伊德这些思想家的思想观念,在这里我就不多加表述了,那么他也提到了,就是现在的这个神经科学理解我们这个注意力这方面的神经元机制,那么关于这部分的内容,我个人也不多加赘述了,因为他是在解释我们的神经元模式是怎么运作的,包括控制我们这种刺激的一些关键部位等等这些,我觉得如果感兴趣可以自行去阅读一本书。
第4个思想要点,这个思想要点实际上是这本书的作者透过一些精神疾病症状,比方说这个童年创伤,抑郁症,偏执狂,躁郁症等等这些来看待,就是说这个俘获是怎么起作用的,比方说这个抑郁症患者啊,就会有一个典型的思维叫做反刍思维,也就是说他总是在经历一些事情之后,会觉得自己很low,很不配得到幸福等等。
总而言之,就是一遇到什么事情,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就都会回到自我消极的这种情绪和观念的世界里,那么在他的这个世界里面,这种负性的情绪实际上就牢牢的占据了他的心灵,无论他做什么事情都被这个情绪所支配和掌控。
第5个思想要点,这个思想要点就是我前面讲的就是作者花了一个篇章,透过描写这个小说家华莱士一生的经历来看,这个俘获是怎么在他这一生当中反复出现的,那么实际上可以透过这个书籍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就是这个小说家华莱士,他的整个的人生轨迹,基本上都是被那些负性的情绪所支配所调动他的行为。
他也采取了一些看起来可以帮他缓解这种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的行为措施,但实际上这些行为措施更加加深了他的这种痛苦和折磨,因为他这个吸那方面的东西以及酗酒,试图透过两个方面来解脱,来重新获得对这个世界的掌控权,但实际上结果与之设想的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2865/8f995f7a2fa2ffef.jpg)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华莱士会把他自己日常生活当中所经历的精神痛苦呈现在他所创作的小说世界里面,那么实际上,如果说当我们去读他的书籍的时候,如果知道他所经历的这些精神痛苦,那么可能会更加容易理解这个他的小说主人公所面临的问题。
那么这个华莱士他本人实际上也是去看过这方面的医生的,医生也给他开了治疗抑郁症的相关的药物,但是呢,他自己本人还是没有走出他那个心灵的囚笼,以至于在日常生活当中愈演愈烈,最后以自尽的方式来告别这个世界。
第6个思想要点,那么这个思想要点,实际上就是这本书在讲述的,就是一个俘获的这样的一个机制,是怎么支配一个人的行为,在外界造成破坏,那么前面举那个华莱士的例子是说这样的一个机制,使得华莱士自我破坏,自我伤害,那么在这个篇幅当中,就是说有些人他不是把这个伤害转向自己,而是指向他人。
那么作者也举了很多这种案例,其实有些我们还是比较熟悉的,比方说那个在哈佛,密歇根两所知名高等学府毕业的精英人士卡钦斯基,他这个觉得这个现代社会跟他自己格格不入,所以自己跑到这个小树林里面搞了一个木屋,自己生活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出来在工厂干活,结果还是待不下去,结果自己又回到小木屋,然后在这个环境当中,自己还是逃避不了那种现代社会的冲击,比方说飞机飞过的那种声音,所以他就萌生出了一个想法,就是自己搞炸蛋,然后呢,把这个现在社会都要一一毁灭了,结果他还自己真的这种操作了。
关于这些案例感兴趣的各位可以自行去阅读这本书,在这呢,我只把这本书当中提到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提出来,那么这个观点实际上也不是作者提出来的,是一些犯罪心理学家提出来的,就他们发现啊,就是这些所谓的暴力犯罪的人啊,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2865/8b137cb7b8e4d022.jpg)
首先呢,就是对一个注意线索特别的关注,或者说注意力特别的敏感,那么这一敏感,这一关注,随之而来的就是那种情绪上的转变,比方说会感到特别愤怒,特别羞耻,或者说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那么这些高度敏感的反应,又进一步的会刺激我们对这个事物的看法,那么这种一来二去,反反复复,就有可能形成一种反应惯性,我们一碰到这种事,马上就本能的愤怒,而且会越来越愤怒,甚至自己都掌控不了。
第7个思想要点,那么这个思想要点实际上是在表述俘获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积极正面的意义,比方说我们经常听到的心流体验,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某项事业上,然后在创造这份事业的过程当中获得日常生活的意义和秩序,所以这个角度我们不难理解。
第8个思想要点,如果我们处在那种被负性情绪所俘获的,这样的一种状态当中而深深不可自拔的时候,我们怎么从这个泥潭当中走出来呢?那么作者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第一,分散注意力和寻找积极的刺激,比如说我坚持运动跑步,一以贯之的,持续性的将注意力聚焦在这个上面,又比方说听音乐或者说参加音乐会,其中有一个抑郁症患者,他每一年都参加很多很多的音乐会,为什么因为他认为在这个音乐会的这个氛围里面,他能够找到一种身在正途的归属感。
第二,谈话就是治疗,简而言之就是找一个你信得过的人去倾诉你内心当中可能饱受折磨的那种痛苦,这种身心痛苦与伤害,有些时候我们得学会自我宽恕和谅解,这种自我宽恕和谅解,并不是说我们同情那个伤害我们的人,而是说我们试图透过这样一种方式来让我们自己的人生好过一点,而不是跟自己过不去。
第三,就是所谓的正念冥想。这里面的法门就比较的精妙了,在这里只简单提一点,就是我们得学会自我觉察,觉察到事实本来面目跟自我观点,自我情绪,念头扭曲的区别,就有些时候,那个事实本身被我们以往的固有态度以及固有观念所扭曲了,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注意区分了。
第四,就是我们不必要去跟我们内心当中那些所谓的负性情绪去做无谓的抗争,不是你一定要把它控制,或者说你硬要把他压服,而是学会投降,学会投降,并不是屈服,而是说去感受他,就让他这样自然而然的存在,然后更进一步就是找个合理的方式释放它,比如尽情的K歌一首。
第九个思想要点,摆脱负性情绪的俘获,困难的地方在哪呢?就在于我们能否透过自律或者说自责其他之外的事物,去找到或者吸取支持的力量,这些力量,往往来自于我们能够接受到自己跟他人之间的深度联系和密切感受,而不是过分于聚焦于自我,那么要实现这样的转变,往往是要通过牺牲,爱,奉献,或者说跟某一共同体具备共同的信仰,或者事业才能够实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2865/e8abe23fe1edd473.jpg)
行文至此,已近尾声,在谈到俘获这方面的机制时,作为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我会想起思郁在《我们都是书的囚徒》中提到的一段话:“卡内蒂刻画的是一个“嗜书瘾君子”,其实也是书籍中毒症患者,也是一个典型的书囚。这样的人已经丧失了对生活的彻底认知,他所有的乐趣都来源于读书,以及跟书籍相关的知识。生活对他来说,可有可无。读书,要警惕成为这样的人。成为这样的读书人,只会滋生出知识上的傲慢,有学识的无知,以及对世界漠不关心的生活态度。”
那么我们从俘获的这个角度来看,这样的人实际上也就是被书所俘获了生活的全部,我不知道会不会真的变成思郁所说的那样,但我知道的是,我自己需要警惕成为这样的读书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