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中,我经常会遇到关于未来迷茫的问题,面对生活不知所措。由此而形成内心对自己的怀疑和对周遭环境的负面情绪,觉得生活没有什么意义。后来读到《增广贤文》中的“以今观古,无古无以成今”,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对未来迷茫这个问题,那就是观察自己一路走来的过去和曾经在同一环境下的朋友们如今的境遇,进行对比来总结看哪一种生活方式是自己所期待的,以及自己有哪些收获和成就是被自己所忽视的。
高中的时候一位英语老师在一次课上和我们讲人生关键处就四步:出身、高考、工作、婚姻,如果你们在这几个地方选择了对的方向,那么这一生基本过的不会太差。当时年少不懂得老师讲这些背后的生活经历的含义,但知道她是希望我们好好念书,将来考上一个好的大学。现在细细想来,老师讲的确实蛮有道理,人的漫漫一生中这几个节点就会决定你人生前进的基本方向。
出身的家庭决定了一个人生奋斗的起点,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和一个贫穷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物质上的多寡,最核心上的是对孩子心智的影响;高考这里可以延伸为教育,可以培养自己专业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你选择的工作将会决定你在事业上前进的方向,周围会有哪些人和你一起前行,你的人生会上升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婚姻,则是在你成年了之后除了工作之外另外一个占据你时间最多的一个部分,娶一个消耗情感或者一个共同成长的人,这两者带来状态完全不一样。
本文将结合以上四个关键节点,来回顾我和我朋友们走过的人生25年,试图总结一下我们而如今我们每个人状况却是截然不同的原因。
小静、小康、小丹和我是4个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彼此家庭的距离最远不过20分钟就能徒步到达。我们4个年岁相仿,今年都是25岁左右,从有记忆开始小学、中学的9年里面我们都彼此熟悉。如今小康是2岁孩子的爸爸、3个其他3个都还是单身,漂泊在异乡。小静离家稍微近一点,17年开始自主创业
;小丹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18年刚到上海做货运司机;而我自己从14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南京某民营企业里面工作。
1、出身
我们都出身在90年代初的中国西部农村,那个时候各家的经济条件都很差,没有太多的区别。我记忆深刻的一年里面,一年四季里面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肉。
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我们并没有因为贫穷而彻底失去对生活的希望。相反正是因为贫穷,家人从小就教导小孩要勤奋,不能好吃懒做。所以那个年代家里面的小孩无论是寒暑假、周末、甚至是放学后都会帮着家里做农活。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是在我们的童年记忆里面,快乐总是无处不在。
记忆里面最深刻的的是2个月的暑假、早上5点起床上山放牛、下午4点在上山放牛的时光,只要把牛放在山上我们就成群结队的自己去玩,夏天采蘑菇、打扑克,冬天寻兰草。因为找到一颗很难寻的蘑菇、发现一处美味的野葡萄,能够让大伙说道很一阵。后来上年纪稍微大一些,这种欢乐逐渐散去,因为不能向以前一样一起玩乐,我们的肩膀上逐渐开始分担一部分家庭的责任。
这个阶段里面小丹、小康就是我父母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特别是每到夏天的时候,这句话时常萦绕在耳边。夏天是烟草收获的季节,需要人力从山上背回家里面进行穿杆、上棚。因为人小,所以每次背的重量不是很多,加之漫长的山路走起来非常吃力,这一来一回的时间自然就比较慢。有的时候,为了偷懒故意在返回的路上找个阴凉的地方磨蹭。这个时候被父母撞见了,就会被呵斥一番“你看,谁谁干活那么勤快,你怎么不向他学习一下”。
在这个年代出生的我们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我们以为世界就只有我们已知的那么大。那个时候经常从电视里面看到外国人都是日本人,我一度以为外国人就是指日本人。
就出身而言我们都算是出身寒门,原生家庭给于我们的成长带来的有很深的贫穷记忆,父母对于我们的未来成长并不能带来外在资源上的帮助。基于这一点来说,这和出身就是在小康家庭或者是大城市的小孩子来讲,我们输在了起跑线上。
2、高考
小丹和小康在初中毕业以后,就选择去了职业高中学习技术,之后便进行了社会工作。我和小静都走向在人生的第二个重要的选择:高考。
当我们在高中里面学习的时候,我们彼此之间联系的就少了。我在一所高中、小静在另外一所高中里面,小丹和小康在学校里面学习了1年之后便走上了社会道路。回家见面的时候,他们的父母总会说既然不能读书,那就早一点进入社会历练赚钱养家。
曾经我还一度的羡慕他们,羡慕他们可以自己赚钱,自己想买啥就买啥。而我每个月只有250块钱的生活费,要省着花,那个时候偷偷的省钱下来去买自己喜欢的衣服和篮球鞋,回家的时候还不敢穿回家里面,害怕父母会责备自己。
小学的时候自己贪玩成绩不好,是老师口中所说的一颗老鼠屎,但他们的言词也很伤人,在小小的我记忆里面至今留下的都是仇恨的印记,至今我任然记得那几位恶毒的小学老师。初中时,自己的成绩渐渐好起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我的态度都转变了很多。
老师有的时候会因为我的文章写得好,为人踏实勤奋而当众表扬自己;父母会因为我的成绩好,有希望考入重点中学,而让我在周末或者寒暑假少干农活,在家做功课。当体验到成绩好就可以享受到一定的特权之后,自己就想要继续学习下去。另外一个激励自己想要好好学习的一个动力是,自己不想和父母一样回到家里继续做一个农名,不想一年四季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过生活。
初中和高中的自己其实对于未来该如何没有清晰的想法。只是自己发现只要自己学习成绩好,原来周围人给于自己的评价和自己的生活环境确实可以得到了更好的变化,于是觉得读书总体来说我还想继续享受这种感觉下去。
当然这种外部的评价总是来得也快,去的也快,当得不到外界反馈的时候容易陷入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这也是我高中时候另外的一种精神生活状态。
进入高三之后,在外界舆论的引导、老师的苦口婆心、同学们的耳濡目染之中,自己也把高考列入自己必须克服的目标。自己也很期待去更远的地方见识老师口中说的那个大学的样子,老师常说现在吃一点苦,将来考上大学之后什么都好了。这个阶段所有的负面情绪都被隐藏在忙碌的身体最深处,因为高考这股无形的压力,已经让我们在日常的复习和休息中疲于奔命。
也许是自己努力也许是上天眷顾,高考成绩下来之后,终于让我有机会能够亲自去看看远方的大学是什么样。至此,我们一起成长的小伙伴都各自散落在天涯。
小康去了天津,在一家涂料工厂里面打工;小丹去了温州,进入了一家工厂,小静高考落榜,去了苏州打工。我坚持填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城市上大学,去了合肥。
其实在第二个人生阶段,我们4个的人生发展方向就已经截然不同。
3、工作
小康和小丹是在大约16岁的时候工作,至今差不多12年了,小康依旧坚守在涂料生产行业,而小丹在这期间做过装饰、操作工、物流等各个行业。小静是高中毕业大约18岁开始工作,至今是10年,在这期间做过服务生、还自费报名学习了设计,之后做了一名北漂,18年的时候回到家里开始做电商创业。我是14年大学毕业,从合肥到了南京,一直在做法律服务行业。
我们四个走到今天的不同发展方向,这其中我们每个人所受的教育程度的不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教育经历和生活的环境造就了我们不同思想个体。核心而言,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是受某种思想驱动的动物而言,除了外在表象的差距之后,每个人最大的差距便是思维的不同。
在这些年里面小丹的职业发展趋势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寻找什么样的工作即赚钱又轻松,所以辗转了不同的行业。最近一次我问他“你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不知道哦,文职类不会,其他的工作工资又低,只能先进厂里面先干着”最后我回复他“人不是一开始什么都会的,不会就去学”屏幕那边的他回了一句“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于是我便结束了对话。心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福分吧,强求不得。
小静高中毕业后去了苏州工作,起初的几年在工地、咖啡馆里面都工作过。后来觉得没有学历优势无法挣到钱,于是便攒钱去了北京学习设计。经过半年左右的脱产学习之后,成功的踏入了互联网运营设计这个行业,至此薪资待遇相比较之前提升了几个层次。18年回到家乡和曾经的初中同学一起开始做电商创业,现在应该混的还不错吧。
小康是我们四人中间最具有土豪气息的一位,当我还在上大学时寒假回家参加他的婚礼。席间,这家伙不停的和我们炫耀自己的工作如何,老板如何,最后抽着烟指着自己结婚的礼服说“这1千多”我在一旁笑笑没有说话。如今小康常年在四川的宜宾工作,听说还是在做自己的涂料老本行,现在混得应该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应该是一个小康水平了吧。
我在这工作的几年里面感觉到很孤独、起初是自己一个在异乡工作,没有朋友的寂寞,后来是对自己未来前进方向的迷茫。也许是我成熟的比较晚,相比较于一起进入公司那些觉得这里不适合自己发展的同事纷纷选择离职,我选择了留守在公司并持续思考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
在这4年里面,或许再次是命运的眷顾,让我抓住机会在内部转岗,实现了收入和职业的二次转变,开始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里面我非常感谢我现在的领导,是他给了我很多的机会。同样,经过这几年的沉淀和思索,我决定由向外在寻找答案转变为向自己的内心进行探索,结合社会的发展趋势来决定自己以后的职业规划。
在这第5年,我终于完整的明确了以后职业规划,并且做了20年、10年、5年、3年的具体规划方案。当我想清楚了之后,我发现让自己内心迷茫较之于之前少了很多,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4、婚姻
我们四人中只有小康结婚并且有小孩了。这其中的原因也是由于小康已经工作多年,熬不住家里父母的催促,于是便在一年内相亲、结婚、生子。现在自己独自一人在外打拼,把妻儿留在老家交由父母照顾。春节回家的两年里面,小孩子愈发长得可爱,我相信他们一家已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于了小孩子最好的生活。但我任然看到了,他们将会用养育我们这一代的方式来养育他,这一点是我不想在我以后的小孩身上看到的。
小丹一直以来是单身,未有稳定交往过的女朋友。家人也很着急,每次见到我们都会让我们为他介绍对象,但是好像他一直都看不上。小静这些年曾经交往和一个郑州的女孩谈了3年,并且也见了
双方的父母,最后因为一些原因没有能够走到一起,现在任然保持单身。最近这两年,父母也催促我尽快找对象,担心我因为年纪变大,以后找对象会变得困难。左邻右舍里面有好几位前辈已经30、40岁了仍然单身,父母也害怕我变成这样。
我自己并不是不婚族,只希望自己能够在心理和物质条件都成熟一点的时候去选择婚姻。而不想因为任何外在的压力和别人的期待就强迫自己尽快的结婚,婚姻任然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
关于婚姻的一个观点叫做“协同进化”,这是我在周日的时候听到的一个观点。根据该节目主持人的讲述,自己身边最近这几年以来,离婚的现象中最核心的一个原因就是夫妻双方“没有话说”,也就是夫妻双方在生活中没有共同的语言,只剩下日常的琐事在消磨彼此已有的感情。现代人和传统人关于结婚的态度也不一致,传统的观点认为成家立业,偏向于成年人第一件事情是应当结婚;而现代人则是立业成家,多数年轻人在这个时代里面想的立业成家,当自己有所成就的时候再来选择婚姻。
这两种观点的后者更体现了一种主动性,一种希望寻求符合自己心意的对象,相比较而言前者多数时候体现为“被安排”的意志。
于我而言,其实更是后者,我希望找到一个愿意和我一起成长的人,一起对生活保持好奇,希望把生活变得更好的人。
我们四人同样走过了25年左右的时光、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但是在教育、工作、婚姻这三个节点里面,无论是有意或者是被命运安排,我们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我不知道他们对自己的选择是否满意,但是横向比较起来,现在走的路是我最想去走的一条路。教育在我们4个出身寒门的朋友身上,最先开始划出一个明显的记号,教育的差异让我们对自身、家庭、人生很多问题思考不同,因为思考的不同,我们做出的对工作、婚姻选择也不同。这种不同将会影响我们一生,并且会影响到下一代。
所以,我还是很感谢父母,同时也是感谢自己能够在冥冥之中选择了走到今天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