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是一个还算努力的学生,大学带给了你很多东西,唯独没能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如果是这样,那你可能要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了。
以下是你应该停止去做的几件事。
参加各项校内活动
加入学生组织并参加各项校内活动,好处肯定是有的。问题在于,这样的"经历",与真正意义上的"实践",相去甚远。
大学是个论资排辈的地方,学妹对于学长,学弟对于学姐都是仰慕而崇拜的。部长一声令下,副部带着干事就开干了。你有多高"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由你的"地位"和这项活动能带来多少"行为积分"决定的。
办场校园活动,成败的主要因素在于"资源",某个院系"有钱",经费多,活动就差不到哪儿去;你能请来X书记观摩、X院长坐镇,就能上一个档次;再加上召之即来用之不尽的人力资源,想不圆满成功都难。
等真正走向社会,你会发现商场和校园不可同日而语:所有人都在和你"对着干",无论是供应商、竞争对手还是自己的同事;再也没有了言听计从的手下,一包烟就可以搞定的看门大爷,和在背后监督指导并帮你擦屁股的团委书记。
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无论是经费、场地、时间还是人力。
在学校,十个学生分成几组,运营一个微信公众号,这就叫网络运营?等到了职场,一个人要管好几个号,搞不好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工作等着你。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现在学生组织过于庞杂,除了传统的团委体系,学生处、教务处、就业中心也分别有自己的学生人马,再加上层出不穷的社团组织,导致现在的学生人人都是部长,个个拉过赞助。
"物以稀为贵",这样的经历能有多值钱?相信你会懂的。
参加模拟创业大赛,模拟商业竞赛,并以为这就是创业经历和商业实践
长话短说,这类比赛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模拟"两个字。
几个月的"比赛"下来,我们看到了ppt高手,演讲高手,管理学名词与方法高手,组织协调(huo xi ni)高手,唯独没看到真正的创业/商业高手通过"比赛"浮出水面。
互联网时代,信息和资源不再是创业的约束条件,无论国内国外,实干型的校园创业者比比皆是,为什么要投入时间精力去参加一个面目模糊的"模拟"竞赛呢?除了一个证书,过把“CEO”瘾,在老师面前混个脸熟,又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呢?
何况,拿过N个大学生模拟创业一等奖,你就真的懂得如何去创业了?
选择类似"保研"这种保险箱式的人生
坦率的说,国内的研究生教育更像是大五大六大七,学生们上上课,看看美剧,写写论文,再帮老师做点"项目",两三年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如果你一心想追求更高的平台(出国留学、更好的学校、心仪的专业),那就去复习备考,背水一战。即便没考上,就去找一份工作,这不丢人且无可厚非,毕竟,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选择"保研"更像是一种妥协,好的去不了,一般的我又看不上;放弃申请吧,浪费这个名额又觉得可惜了。身边伙伴要么考上名校,要么找到工作,无论是否自愿,是否成功,整个大四就是在进行一场接一场的战役。
而老早把自己放在保险箱的人(都是学校的佼佼者),在这种犹犹豫豫,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状态下,稀里糊涂的开始了研究生生涯,又会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多大期待呢?
当然,所谓"停止去做"的事,不一定是说这些事情不好甚至是有害,它们只是没你想象的那么"有用"罢了。
只破不立是耍流氓,说了那些不要去做的事,不说说要做点啥,这就说不过去了。
做喜欢的事
做擅长的事
做该做的事
还需要再解释么?大学整整四年,不去用来尝试并搞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什么是自己的方向,光顾着"通过充实简历和学历来提高就业竞争力",到头来却适得其反,这还不够可悲吗?
Everything in your life is a reflection of a choice you have made. If you want a different result, make a different choice.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