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昨天文中所讲的(《精神食疗:用阅读矫正孩子的性格》 )对性格的矫正外,阅读“疗法”也同样适合在阅读上偏食的孩子。
无论是“只读小说”还是“只读科普”,年纪小的孩子还会“只爱飞机”、“只爱猫”、“只爱动物”等等,短时间里“只读”某一类读物,是孩子的兴趣使然,不用担心。
但长时间、比如一两年中“只读xx”就是偏食,就可以尝试着用以上方法来矫正。
这种矫正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阅读不偏食,甚至也不是让孩子的性格更好,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懂得珍惜幸福、从而学着如何去追求幸福。
我们都说:知足常乐。因此,表面上看,幸福正是来自于对生活状态的知足、满足。
可是,人们对事业、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却往往来自于知不足、不知足。在知足与不知足之间寻找、维持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才是真正的幸福。
欧美的发达国家的人们,对于家庭与事业关系的处理,包括公司里工作制度的建立、生活里约定俗成的法则,都让他们比较容易维持这种平衡。
比如周末是休息时间,老总也会安排自己周末休息;比如婚后的聚会一般是夫妻俩同时参加等等,都从制度上保障了幸福的实现。而他们也的确比我们更懂得享受生活、享受生命。
但中国不同。在我们这个急速发展中的国家,家庭观念在东西方的碰撞中七零八落,事业上似乎一停步就会被时代列车甩远,更何况还有不正当竞争、低保障的社会福利……这样的状态下,能维持幸福的平衡,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在中国,凡事力争上游的孩子,容易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但往往忽视对家庭的同时付出。而谁又能在工作上常胜不败呢?一旦事业遇到挫折,疏于打理的家庭也不是避风的港湾,幸福感顿时荡然无存,一颗心立刻苍老不堪。
而容易满足的孩子,往往是安于平静生活的家庭型。一旦工作上安于现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斗志。生活的激流让人不进则退,人又是社会动物,不可能完全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横向比较,一旦比较,心态就会失衡,再安逸的家也顷刻成为囚笼。
我们上一代是这样生活。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也是这样。可我们的孩子还能这样生活吗?我们孩子的孩子呢???
必须改变。迟早都会改变。
改变生活从改变观念开始,改变观念的一大方式就是通过阅读。
通过阅读,让事业型的孩子知道情感的重要,个人价值的一部分在家庭中显示,父亲、母亲这种家庭角色,重要程度并不亚于职场上的CEO、CXO,从而花一部分心思去经营家庭;
让家庭型的孩子知道事业的可贵,知道幸福还有一种是回馈世界,对工作的积极进取并不完全等同于对名利的角逐,从而用更宽广的视野、更宽阔的心胸在社会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如此一来,生命不再只有一个目标,将更为广阔,成功不再只有一个标准,将更为柔韧。
幸福,因此会更为恒久地存在。
本文节选自《喜阅读出好孩子》(童喜喜 著)
该书入选中国教育报“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深圳图书馆读者借阅率最高总榜十佳
湘鄂赣专家联合推荐30种优秀图书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