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永澄”老师的“45天整理术”的文章,说是通过整理获得了新的能量,让自己焕然一新。于是,我去找了佐藤可士和《超整理术》来阅读。
佐藤可士和,日本平面设计师,艺术指导。单说他的名字可能不会被人所记取。但说说他的设计,我们熟悉的优衣库的LOGO及店铺,7-11,乐天,今治毛巾等LOGO都是他设计的。他还设计了很多的大厦,CD封面,电视节目等,可谓是高产高能。
作者的工作室一次能接30个案子,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秘密就藏在这本书里。
作者在前言中阐述了他对于这本书的概括,他指出他本身所阐述的整理术,并非为了整理而整理,而是一种“如何享受舒适生活的方法论”,而且在生活中他彻底执行整理术,训练判断能力,不但工作进行的愉快,自己也通过不断实践加深了自己的整理术方法,能力一步步提升。而他写这本整理术的原因也是因为整理潜藏着足以改变价值观的惊人力量。
本书从三个方向展开:空间整理术、信息整理术和思考整理术。
* 空间整理术,办公桌四周、计算机、办公室等,请从清理身边的空间开始。
* 信息与空间不同,无法触摸,但是肉眼可见,只要确定掌握信息之间的因果关系,就能顺利解决问题。
*思考整理术,这是最难的一项。必须巧妙地将脑内的东西引导出来,加以组合。
让我们先从最容易入手的空间整理术说起。
空间整理术的目的在于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作者所处的工作环境界面清爽,全体员工尽心整理环境。之所以进行地如此彻底,主要原因是整理有助规避工作上的各种风险,这点极为重要。
最理想的工作状态是不但收拾整齐而且完全掌握物品的摆放位置。
作者不建议大家基于年终大扫除的义务感,或是无可奈何的心情执行空间整理术,请本着有助于提升工作精细度这类正面、积极的态度从事整理。
怎么做呢?
一 公文包的整理
作者只有手机、住家钥匙、卡片收纳包、零钱。整理前一个个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一个个去整理,绝大多数的情况应该都能减至原本的三分之一。
可以按照以下顺序:
1、将物品一字排开
2、设定优先排序 是最重要的部分,完成这个步骤,才能决定该舍弃的物品
3、舍弃无用之物。
对作者而言,最重要的是住家钥匙,其次是钱, 第三是手机。手机之所以不是第一,是因为家里和公司都有备份。
一旦设定好优先排序,就很容易判断是否该舍弃。
舍弃与否的界限的设定,举例关于公文包内的物品和办公桌周围等身旁空间的整理,不妨基于时间轴在思考——今天要用的东西、三天后要用的东西、一周后要用的东西……期限越短越好。
二,创造最佳的办公桌环境
一旦决定物品的固定位置,就变得容易掌握。桌子是用来工作的场所,因此桌面没有任何东西基本上才是最理想的状态。其他顶多放置当下要用的物品,养成工作一结束就收拾干净的习惯。
其次,东西过多导致无法放进固定位置时的对策也很重要。重点在于:不能让物品侵入其他空间,必须将总量限制在固定位置的范围内。
三 名片的整理分类方法
名片也是会不断增加的麻烦物,一旦疏于整理,需要的时候就得浪费许多时间找寻,依项目进行分类的方式
四 虚拟空间也是简单至上
关于虚拟空间,请确实身体力行。档案整理术最重要的就是档案夹和档案的命名方式。
1采用泛用性较高的命名方式。
2 标示的统一。
3 计算机内也要规划自由空间。邮件的整理、依项目制作档案夹,加以分类。
五 利用“框架”提升办公环境的舒服度
援用虚拟空间的办公室空间整理术,在工作空间一隅设置大型储物架当储物室,并在柜子上摆放相同款式的箱子,物品依项目整理,再分别收于箱内。
1已完成的空间
2进行中的工作
3ETC(预计完成时间)
4个人作品集
5画材
6避难用品
归纳空间整理术的要点:
1、前提是要确立“通过营造清爽的空间,提升工作效率、规避风险的积极目标
2、整理是一场与自身不安和暂且的心态的战斗。必须有舍弃的勇气。为了决定舍弃的物品,势必得先设定优先顺序。
3、若要避免辛苦整理好的东西再度增加,必须定期重新检视。电子邮件这类一旦置之不理就会暴增的东西,一定要当场处理。
4、为了让眼前的工作环境更清爽,物品要放在固定位置,用完立刻归位。不妨设置一个充当避难所的自由空间,安置无法立刻整理的东西。
5、通过决定外框、统一规格,让分类更加简单明了。如此不但可将不同种类的东西收拾干净,而且是容易掌握的简约系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