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被《狗十三》刷屏。
其实,关于如何养育孩子的问题,自己一直也在学习和探索,甚至自己都在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让自己能够给小橙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尽管自己尝试了很多,但是在经营婚姻关系以及家庭关系上,自己做的并不好,原因自然有很多,却在事实上造成了自己没能给小橙子营造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中午,春哥发了个关于《狗十三》的一篇文章,讲的是孩子的成长都是一个被驯化的过程,成长的过程中充满了压抑。
看完之后,跟春哥探讨了一二。他提议我写篇文章,梳理下自己的观点,再作讨论。
于是,趁着影院上线,去看了一下。也同样不禁感叹:愿你看不懂《狗十三》。
有些人看起来傻傻的,一副不谙世事的样子,很多人觉得这样的人不懂这个社会,没有社会经验,太不幸了。其实不然,他们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可以被父母亲人保护的好好,所以可以不谙世事地长大成人,而无需自己去学着各种算计,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反过来,看那些懂事的孩子。
哪有什么懂事的孩子,不过是过早地体会了自己这个年纪不应该体会的感情,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责任罢了。所以每每我看到新闻上报到那些自幼承担起生活的重担,照顾生病的亲人,以幼小的身躯抵挡生活的艰辛的生活,我都格外地同情这些孩子,因为,生活没有给他们童年。
那些物质贫乏的孩子值得同情,但是物质丰盈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就一定是幸福的吗?
显然未必。
02
几个片段印象深刻。
片段一:本来一直不允许李玩的父亲为了讨好教授,让李玩去敬酒。
片段二:明明知道李玩喜欢狗,还逼她吃狗肉。她面无表情地把狗肉塞进嘴巴,嚼了几口,咽了下去。
片段三:爸爸教育李玩,她一进门,爸爸就气势汹汹地抡起手掌在她脸上、身上打过去。还让她跟爷爷奶奶道歉,尽量她并没有什么错,只因为他们是长辈,代表着权威。
父亲,无疑是爱自己女儿的。可是他却一直在伤害她。无论是粗暴简单地教育,亦或者是“为你好”式的盲目自信。这就是一个传统父亲的做派,虽然爱自己的孩子,而是,更畏惧权威,在权威面前,牺牲自己的孩子。看起来是一种无奈,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自私。
虽然,我也是一位母亲,我时常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总是有一种感觉,父母爱孩子,但是却总是无法做到一直将他们放在最高的优先级上,我们有很多理由,比如说“我抱着你就无法搬砖头,搬起砖头就没有手抱你”。
在内心里,我们总是有理由宽宥自己。
就像李玩的父亲因为做生意把她寄养在爷爷奶奶那。爸爸给李玩私自该了兴趣班,也是美其名曰“为她好”,跟李玩培养起感情的狗不见了,大人们不去找,却用一只另外一只同样品种的狗来“骗她”。
大人们觉得这一切很正常。
可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一切都不正常。
想想我们有没有骗孩子,还美其名曰“为她好”?
03
很多人在成年之后,开始反思的自己的原生家庭,把很多原因归结于自己的原生家庭。可见,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有多么重要。
我很庆幸。在成长的历程中非常幸运。母亲一直为了我们没有出去工作,父亲也时常能陪伴我们左右。而且父母相爱,家庭和睦。从小在温暖有爱的环境中长大,所以直至成年都显得呆头呆脑,毫无心机。
自己还算是一直比较身心健康,我在成年之后分析原因,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家庭环境和睦稳定,家庭氛围民主,特别是父亲,从来没有跟我和弟弟动手,他像山一样,让我们感觉可以依赖。给了我们足够的安全感。我个性独立,我觉得跟家庭给我的安全感密不可分。
父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影响恐怕就是安全感了。成年后的孩子是否有足够的安全感影响着他们对于人生的抉择,有安全感的孩子成年后更有开拓的勇气。
而父亲能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孩子足够的爱则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足够的爱当然包括情感上的体谅,沟通上的深入,还包括帮孩子抵挡外界的压力。
04
李玩的父亲,可以因为教授逼她喝酒,可以因为顾客逼她吃狗肉。单从这点来看,李玩的父亲就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
总有人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是的,仅仅是活得体面已经非常不易。有多少人因为工作在权威面前低头哈腰,实属不易,这是这个社会的病。
但是,作为父母,理应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在他们还无需面对这些复杂的时候。有的人觉得让孩子尽早融入这个社会,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个社会。
其实,更好父母应该是自己努力让自己的孩子无须去理解这些。
在这个社会中,“权贵们”喜欢逼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情来考验别人,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权力”,这并不是一种常态。而成年人因为种种原因屈从去社会规则,但是,他们应该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孩子,无需因为“应酬”而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让孩子学会一件事情,可以有很多理由,但是不是因为自己的无能而去迎合别人。
思考100个问题:28/100,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