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阴影面积,众所周知,那是小学数学课本里就有的课程,也是经常会遇到的一类数学题。可是,我今天所说的阴影面积确实无解的?
何为无解?顾名思义,没有准确答案,也就是我今天要写的文章主题(这篇文章本来不打算写的,毕竟有的人还在世,而且这个阴影也许不是有意造成,但是我觉得有写出来的意义,为了避讳,我适当模糊一点)。
早在童年记忆里,那应该是九八年或九九年的事了,阴影自此留下,一直成了影响我至今的一个习惯基础,而且也是无解的,特别在故乡更为明显。
这里不得不说我在故乡的一个生活习惯和那个阴影所在的位置。
位置就是故乡的一个小卖部门口,生活习惯就是如今回到故乡,最不愿去人多的地方,也就是所谓不合群。
可能有人会说,不合群是好事,说明你越来越优秀,是吗?朋友!
我想,大家扪心自问,肯定跟我一样,对于这碗鸡汤持一定的否定,毕竟这种道理不能以偏概全。
一个夏末秋初的下午,村子东边的一个戴眼镜的男人,赶着驴车从小卖部门口经过,车里面放着犁,耙子,准备去村子外的庄稼地犁地。
我正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小卖部门口的石凳上,看着那个男人把驴车停稳,一步步向小卖部走来,一边呼着老板的名字,一边让老板打两毛钱的散酒喝喝。
当时,老板去小卖部后面的空地拾掇那些小菜去了,可能没有听见也可能觉得我已经让那个男人在门口等了,所以老板一直没有回声。
那个男人呼喊两声没人吭声,我既没去后面喊老板出来接待,也没让那个男人多等一会的意思,当然那个男人也没问我老板去哪了,我也就觉得没有回答他的必要。
就这样,那个男人离开小卖部,挥着马鞭,赶着驴车离开,小卖部的老板也出来了,看到远去的驴车突然明白了,一个生意没有做成。
“刚有人过来,你也不吭一声,坐在这里有啥用,一点眼力劲都没有!”老板严肃地对我说着。
我表面不哭不闹,百无聊赖地回家了,实际呢?我心里想,既然觉得我那么没眼力劲,那我再也不去你门口不就得了。
从那以后,除非买点盐,酱油或者醋不得不去他店里买外,其余时间一次也不会去闲逛,让人说长道短。这种阴影,我也没办法说出来,越长大越没法说,老板也已去世六七年了,只能学着包容理解。
如果说出来,我跟老板属于同辈,按辈分应该称他一声二哥,同辈之间开个玩笑开不得?该说读那么多书还那么心胸狭隘!如果不说,坦率地讲确实挺影响我长大后整个的性格。
那么请问当时我的心理阴影面积多大?谁能告诉我?如今看来,也许老板只是无意的一个玩笑,我也相信老板不是那种坏人,毕竟是退伍老兵,而且也算救过母亲的命,免于被浇水的高压线打坏。
可能正如古人所言,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吧。为何我说影响我成长过程的性格基础至今呢?
这件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一直到高中毕业后,我都特别怕,怕被乡亲们背后或者当面说长道短,哪怕只是句他们眼里的玩笑话。
举例下。曾有乡亲说,“这孩一点都不知道省,还是低……包 ……,不知道地里西瓜多买点钱,只知道往屁股眼塞着吃!”或者“低保户家庭,电都没钱用,点柴油灯还有钱买鸡蛋甚至割肉吃哩!”甚至说“这是谁家的孩,妈脑子不好,这孩看起来也是傻傻地!”等类似的话,说完背后是他们爽朗的笑声,我自己走自己的路,没吭声。
当然说好的话也有。比如,“真的懂事早,家里可怜,从不乱花钱,不像俺家孩花钱如流水”,也有说“这孩子真的孝顺,对他妈真好,从不嫌弃脏,亲自端茶倒水,洗衣引被,比女孩子都心细”等等。我听到也没吭声,只是淡淡地一笑。
对于那些不好听的玩笑话,我赌气似的很长时间,不敢去地里摘瓜带回来吃,不敢去养鸡场买鸡蛋,不敢去割肉过节包饺子。
比如清明节或者中秋节啥的,天下雨了,没农活忙了,家父会说。“你想吃饺子了,明天去割十块钱的肉,回来拾掇下包饺子,改善生活下。”“想吃,你自己去割,割回来我帮你拾掇,免得人家背后戳脊梁骨说风凉话,我受不了!”我说着。
“怕人家说,你头顶戴个夜壶都没人认识了,老子想吃?不弄算了!”家父怼的我沉默了。
整个中学时代甚至到大学毕业前,但凡在空余时间回到故乡,80%的时间都是一个人安静地宅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免得被人家说三道四,20%的时间在庄稼地里干些农活。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这不就是典型的宅男么?没错,确实很宅。但是没办法,一呢自己确实家境很差,那会一直吃着某种保障,二呢怕被别人抓住我的软肋,再一次尴尬,三呢跟乡亲们没有共同话题,四呢,代销点里或者人多的地方依然是扑克牌麻将牌热热闹闹,可是我对这些连皮毛都不懂,也觉得是费脑的事从来没学也没人教。
这就是一个未解的阴影面积,时大时小,随着环境和经历不断变化,但阴影依然存在心里。
母亲去世前,我总是怕人家说三道四,经常低头从乡亲们门前经过。
如今早已物是人非,我也懂了许多道理,加强了心里的底气和安慰。比如“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和“再好的人也有人说你坏,再坏的人也有朋友”。反正我已经不能再差了,爱咋说咋说,随他去吧。遇到乡亲,把微笑挂上,把礼节走到,至于其他不管不问,自己心里有数就是,该买鸡蛋就买点该割肉就割点,想吃饺子就包点,不必躲躲闪闪!抬起头,淡定地迎接乡亲的来来往往和生活的洗礼。”
整个春节,除了出门办事或者赶集,几乎还是我行我素地宅在自家庭院里,在日落日出里看看文学书,更更文,包饺子,做美食,洗衣服等把生活充实起来,尝试减少一个人的孤寂。
至此,读者一定发现那阴影留下的后遗症还在,只是微微减小了一点。
如今的春节几乎还是宅在家的原因,除了上面所提的几点,又增添了几点。一呢,就是怕遇到小学的同学,地位和交际差太多,不知所措地尴尬;二呢,婚姻大事的毫无着落,风言风语太多,难免会添堵;三呢,与其添堵,我更倾向于一个人静静地享受生活,做想做的事,充实生活,不必在乎太多。
一次也许只是无意的玩笑或者无心的一句话,却影响了我今后的生活及人生品性,在故乡最是一种若隐若现的压抑,我也只能尽力地寻求一丝属于自己的快乐慰籍。
这就是真实的我,一个实实在在的心理阴影,一个压抑了许久大白天下的阴影,一个无解的阴影面积!!
(写在最后的话,以我的经历,我觉得对于童年的孩子,可以适当开些玩笑,但不要过于严肃,造成不必要的阴影,这是我的愚见!此外,我自己曾经也抱过亲戚家小孩子,也与那些小孩子有说有笑,都是温柔到极致,回答他们单纯的问题,满足他们的天真可爱,未给一个孩子造成阴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