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包括备课、授课、作业、辅导和评价五个最为基本的环节。
教学评价是指从一定教学价值观出发,以《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评,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活动行为,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的功能
1 教学活动闭环功能:从教学活动准备阶段的备课到教学活动结束知识的教学评价,由此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运行闭环。由于闭环的存在,教学活动作为系统的整体性就可以得到有效体现,而且也因此具有了系统的自净功能,能够实现有效的自我调节。
2 教学质量监控功能:教学评价就是监测质量的基本手段,通过定量和定性等不同方式方法评价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以便有效地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教学单位和个人确保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
3 师生共赢发展功能:教学涵盖教育学,因为教学评价必然涉及教师和学生。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学生也能够从中受益;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也间接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激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因此,不管是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还是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都能够促成师生的共赢发展。
教学评价的类型
1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学期前或授课前进行的一种教学评价,只在了解学情,以便能够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活动,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2 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实施的一种教学评价,因为教学是一个过程,课堂教学也是深层性的,教学不可能完全按照设计的轨迹运行。因此需要及时的反馈和调控,这就要求进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旨在适时地动态把握学情,根据整体学情和个体学情变化,适时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努力实现因材施教的有效教学。
3 终结性评价:一般是在学期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实施的一种教学评价,旨在检测经过一个学期教学活动之后的整体教学效果,根据教学目标设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价,从而获得一个全面的终结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课堂教学指标,学生因素指标,教师因素指标,教材因素指标,教学方法因素指标,教学管理因素指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