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玩坏容易玩好难;成就一个人难而毁一个人却很容易,处处暗雷,经常是毁人在不知不觉间;这就是妥妥的困难模式,家长如果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关键时刻容易踩雷。
6岁多的小A的爸妈都受过高等教育,因为想要二胎,小A1岁多就被奶奶带回老家,5岁多回到父母身边,家里已经又多了一个小妹妹,父母发现再次回到身边的小A在奶奶家养成不少坏习惯,诸如不讲卫生,没礼貌,任性懒惰等等;
他们认为孩子有毛病必须马上改掉,开始好好讲道理,接着就是批评训斥,然后是打骂;办法用尽,孩子毛病不仅没改掉,没多长时间又增加了一些更严重的问题,撒谎,偷偷从家里拿钱,经常和邻居小朋友打架,逃学,甚至还领着小朋友到离家不远的小卖部去偷拿人家摆在外面的小东西,成了不折不扣的熊孩子。
7岁的小D父母都是高校教师,聪明伶俐的小D从出生就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是父母的大爱,不幸的是这爱从小D上小学开始变了样,
小D是属于对学校生活适应比较慢的孩子;刚上小学时比较懵懂;读书写字总比别人慢半拍,老师喜欢那些反应迅速动作敏捷的孩子,小D跟不上节奏总被老师批评,于是父母的爱就跟着老师的节奏变成了说教训斥,再变成打骂;
小D爸爸因为自己是学霸而女儿却成绩很差倍感丢人,经常直接管小D叫学渣;一年下来,小D成绩成了班级倒数第一,毫无学习积极性,由开始的拒绝写作业发展到坚决不上学。
家长们一直在努力,没少批评教育甚至打骂;而这些孩子却越来越背离家长的愿望。
错在哪里?
小A从1岁多离开父母,5岁才重回父母身边,这时父母对他来说基本等于陌生人;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在对父母的亲密依恋尚未重新建立之前,教育,尤其是批评和打骂不仅无效,还会激发孩子内心深处对父母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极易使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形成对立;使父母失去对孩子的影响力,所以说关系永远都比教育重要。
所以父母不仅不能立刻要求孩子改掉那些坏习惯,而且要无条件欣赏和接纳孩子,用平和温暖的心去对待孩子,等待孩子完全投入父母的怀抱之后才能谈教育;只有那些和父母依恋关系良好的孩子才能正确解读父母对自己的教育。
小D则是因为不能及时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而产生了学习困难,
家长这时最需要做的,一方面要及时和学校老师协商沟通,为孩子争取尽可能长的适应时间;另一方面要帮助孩子训练读写速度,以求尽快适应老师的教学节奏;不能让孩子一个人去面对遇到的困难;更不能随意给孩子贴上不努力不爱学习甚至是学渣的标签;
现行教育,教学节奏快,容错率低,这对孩子来说很不公平;因为孩子本该在不断的犯错中成长,父母对此应该有起码的认识,
当孩子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自己难以克服的困难,父母必须坚定站在孩子一边出手相助,如果不仅不帮忙反而觉得孩子不争气,给自己丢了脸,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孩子就会因绝望而放弃努力。
小D如果能及时得到来自父母的帮助,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环顾四周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给父母们提个醒,人生我们被迫选择的都是困难模式,尽可能去了解规则,避免踩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