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我的日更计划读书
所谓“周礼尽在鲁”,不是说鲁守“礼”,仅指礼的文字形式而已

所谓“周礼尽在鲁”,不是说鲁守“礼”,仅指礼的文字形式而已

作者: 陈迹 | 来源:发表于2019-05-15 18:48 被阅读12次
春秋齐鲁大地

为什么如此说呢?

因为周礼的核心是分封制和嫡长子继承制。

而鲁国作为姬姓“宗邦”,诸侯“望国”,号称“礼仪之邦”,在西周时却一直实行的“兄终弟及”、“父死子继”混合制。而此制度却是商朝约定俗成的继位方式。

鲁国第一位国君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他在位46年,想来寿命不短了。作为周公的儿子、孙子不会不娶嫡妻吧。可是伯禽的继承者鲁考公,名酋,在位四年卒,后因无子,将国君之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鲁炀公(姬熙)

炀公六年而卒,于是嫡子姬宰继位,为鲁幽公。这次没了理由,开始还算太平,到了幽公十四年,弟弟姬沸意然杀死了哥哥幽公,当年就迫不及待地改元称“鲁国君”了。

鲁魏公开了不好的头,自己却在位五十年,也算胆量不小。更主要的是此时周王朝开始衰微,之前周昭王死的不光彩,穆王又浪漫任性(主观臆想),所以鲁魏公坐稳了江山。

魏公之后是其子厉公(姫擢),再后是厉公弟弟献公(姬具),然后献公之子真公姬濞继位。

真公十四年,周国人发生暴动,周厉王奔彘,到真公二十九年,周宣王即位。第二年,真公卒,其弟武公(姬敖)成为鲁国君

在此之前,鲁国虽不是按周礼而行事,但儿子继位时,还都是嫡长子承嗣。到了武公死时,情况发生了变化。

因为鲁武公他遇到了位不着调的天子——周宣王。

公元前817年春天,武公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公子括和公子戏,高高兴兴地去朝见周宣王。

估计武公年纪也大了,所以想将大儿子推荐给天子,再让小儿子也见见世面。不料一见面,天子非常的喜欢公子戏,竟然要立戏为太子。可惜此太子不是周朝太子,而是鲁国太子,真是把武公给愁“死”了。

就像周大夫仲山甫所说的:听天子的话,就违背先王之礼;不听天子的话,天子必诛鲁。于是武公恹恹而再三,到夏天时真的就死掉了。

一死百了,也管不了身后事。公子戏即位,为鲁懿公,懿指美好的品德,不错的谥号,不知他为什么得到这个称号?

谁也不知当时公子括是何种心情,就像从前那些诸候嫡长子,君位却被传给了叔叔一脉一样。

不过,这次却有个人不打算心甘情愿地接受现实,他就是公子括的儿子伯御,鲁懿公九年(公元807年),他与鲁人弑杀了懿公,自为鲁君,史称“鲁废公”。

他杀红了眼,也恨死了叔叔这种“生物”,于是想把另一个叔叔称,一起杀掉。幸亏公子称有位“忠义”的保姆,叫孝义保(后取的?),用自己的儿子,“李代桃僵”。从前有召公之子为宣王而死,今天鲁国也出现大忠之人,真是鲁之兴呀!

鲁废国当上国君很是开心,而且他应该还很有势力和手段,因为周宣王直到公元前796年才得知此事。也许当时诸侯国很是轻慢天子,也没有人向天子报告此事了。

不过当周宣王知道公子戏被杀后,却很愤怒,当即兴兵伐鲁,杀死了伯御,在仲山甫的建议下立鲁武公的三子公子称为君,是为鲁孝公

孝公二十七年卒,其子弗湟继位,是为鲁惠公,当时是公元前769年。而在此前一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

到了此时,鲁国完全没有尊天子的意思了鲁惠公是鲁国第一个敢僭越周礼的人。

周平王年间,秦文公用天子礼祭天,惠公闻之,也向平王要求。平王不同意。惠公发怒,故意就用天子礼祭天。

同时他也破坏了"诸侯一娶九女,且不可再娶"的婚姻制度,在嫡妻孟子去世后,又娶了自己未来的儿媳妇。

于是作为继室之子的隐公就尴尬了,当时所谓的继室,只是掌管后宫内务,不能继承诸侯夫人的地位。不过隐公之死是他自己的性格造成的,与他错估国内国际形势也有关系。

到了隐公三年,《左传》记载:

三年春,王三月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书之。秋,武氏子来求赙,王未葬也。

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在三月里死了。根据当时的礼仪,天子崩,“七月而葬,同轨毕至”,三月里去世,到九月的时候,各诸候国必须参加天子的葬礼。

但是当年的秋天,估计还没有诸侯国君到场,使的新继位的周恒王因为无钱财安排父亲的葬礼,只好派大夫武氏子上门讨要“赙fu”。

所谓赙,就是给丧家送的礼:“车马曰賵,货财曰赙”,直接就求赙,可见周王室的囧困,同时也可看出《周礼》对于鲁国其实不值一提,不过是一种手段和工具而已。

此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鲁国失礼、违礼之事更是层出不穷,只因鲁国出现一位爱“礼仪”之大家——孔子,他不遗余力的“复礼”,因此当时才有“周礼在鲁”之说。

相关文章

  • 所谓“周礼尽在鲁”,不是说鲁守“礼”,仅指礼的文字形式而已

    为什么如此说呢? 因为周礼的核心是分封制和嫡长子继承制。 而鲁国作为姬姓“宗邦”,诸侯“望国”,号称“礼仪之邦”,...

  • 13 孔子

    孔子生于动荡的年代,春秋鲁国。这个其他诸侯国反复失周礼的时候,还能有:周礼盛行不衰,周礼尽在鲁矣的地方。 可惜孔子...

  • 周礼补論

    周礼道礼,守Φ真理。修之于身,合于太极。清静自正,Φ心太空。 老子是易礼一周道,知止富足。 亦...

  • 临颜有感

    边临《颜勤礼碑》边被感动,他的文字充满正气和担当,透过文字为其及一族忠魂感动! 鲁公72岁做《颜勤礼碑》,其性格代...

  • 20180129周一

    郑庄公戒饬守臣。 因许不共,鲁,齐,郑三国伐之,许庄公奔卫。鲁隐公甚礼,许不共而讨之,既伏罪,度而处之,城与郑。把...

  • 玉之器文化——礼器

    《周礼》“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苍壁礼天,黄琮礼地,青圭礼东方,赤璋礼南方,白琥礼西方,玄璜礼北方。”相对应的...

  • 《经学教科书》第十三课 两汉《礼》学之传授

    秦代焚烧经学书籍,《礼经》缺失非常多。 西汉初年,只有高堂生保存下来《士礼》十七篇(就是现在的《仪礼》),鲁地的徐...

  • 尊礼守礼

    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自古便被称为礼仪之邦,华夏文明,礼仪昌盛,千年辉煌,万古长青。中国礼仪以周为最,中国古代一般...

  • 讲“礼”守“礼”

    父母讲“礼”守“礼”二三事 我的父母是70后的“老古董”,在他们眼里,“礼”简直就...

  • 八佾4

    林放(1)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2)也,宁戚(3)。” 感悟: (1)林放: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所谓“周礼尽在鲁”,不是说鲁守“礼”,仅指礼的文字形式而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um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