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看到老师的通知,赶紧登V校查看语文成绩:B。A有21个学生,一个班50个学生,B明显处于中下,好吧,求中得中下。
小六明显有些失落,其实老母亲也同感啊!期末语文复习是车轮反复碾压式的,简直堪比高考倒计时。这样的成绩,别说对不起喉咙发炎的老师了,老母亲检查作业老腰都坐硬了,就连伏案刷了海量复习作业的他自己都对不起。
当然,如果没有以上努力的话,他可能会得C或D。这样想,也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了。
我稍稍深呼吸了一下,说:“也许你是B里面成绩最好的,一会儿到学校看一下分数就知道了。”
小六小脸笑了,恍然大悟一样:“对啊对啊,考这样也不错啦。B里面也分高低分数,我可能差一点就是A。”
写到这里忍不住插一句:真是奇葩的母亲带出奇葩的娃啊!老师看到学生和家长这样看待成绩,会不会恨铁不成钢。
昨天上午学校举行散学典礼,中午快十二点了,孩子带俩同学回来了。我正在卧室哄小八睡觉,他们一个个进卧室和我悄悄打招呼,多有礼貌的娃!我心里欢喜。
小六把书包往旁边小床上一甩,“我有特大好消息。”他掏出一个红皮证书,打开来是一张奖状。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78519/db15963962aa279f.jpg)
“我第一次见一张奖状盖这么多章,而且纸又这么硬,可见这奖高大上啊。” 我做出惊叹的样子。
“对啊,万老师还奖给我两本书,是名著呢。”小六又得意地掏出两本书晃了晃。
“这可是全国大奖呢。”另外两个小伙伴争相提醒我。
老母亲脸上露出宽慰的笑容,其实在主办单位的公众号上我已经知道出三百多块钱可以出书,书里有一篇文章是孩子的获奖作品,这消解了这份奖状的厚重感。
我并不打算出这个钱,我认为娃得到这个奖状获得的激励已经足够,路还很长,不急,慢慢来。事实上,在刚知道他得这个奖后,我花了八百多,买了几套他一直想读却没舍得买的书。
他们轻手轻脚往外走,“喂,等一下,你们考得咋样?” 我轻声问他们。
他们已到卧室门口,听到我问,三个娃都站住了,小六和郭小诚异口同声地说:“他/我科学考了一百分。”
“哇,好厉害!”我发自内心赞叹。
“他是我们班的科学课代表。”小六又补了一句。
孩子们去客厅玩了,我不再追问,据我的经验,有好消息时,根本不用我问,孩子一进门就会自爆重磅消息,甚至还在学校就用电话手表通知我了。当他们不主动谈起,就是没有好消息。
小八很快睡着了。我留两个小朋友吃午饭,他们很开心,并且都要求我问问他们的妈妈可不可以。
我在厨房忙碌着,想着四十分钟弄出两菜一汤,焖一锅土豆鸡可能要二十多分钟。郭小诚突然走进来,他问:“阿姨,我妈回信息了没有?他答应了吗?”
天哪,这个简直是全班最调皮的学生,私底下竟有这么乖的时候,太可爱了。我忍不住问他语文数学考得咋样,他说都是九十多分。不得了,这娃几乎不听课的,竟然考这么好,真的是聪明。
很快开饭了,三个人边吃边聊,热闹得很。张小谦擅长讲笑话,还一个接一个,三个人笑成一团,郭小诚笑得两次从椅子上滑到地上,小六也掉地上一次。
终于吃完了,小六坐书架旁边看书,张小谦和郭小诚坐进小八的围栏内,开始拼积木。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78519/42c520097d9e1385.jpg)
张小谦唱起了朴树的《平凡之路》,我说:“张小谦你唱得很有感情,再去学一下怎么发声就好了。” 孩子投入地唱着,虽然有点跑调,但是我竟然听出来一股沧桑忧伤的味道。
郭小诚说:“张小谦,你唱一首《父亲》吧!”
“《父亲》我都唱腻了。”
“唱一次呗,就唱一次。”郭小诚一再请求。
张小谦也是一个性格干脆的小家伙,唱,“我是你的骄傲吗?如果不是,就打我一巴掌吧,过去的错误就过去吧!”
我们又一次被张小谦逗笑了,哈哈哈……
调还是那个调,张小谦给重新填了词。
张小谦也是个调皮捣蛋的,估计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令他忧伤。这小家伙是有语言天赋的,笑话信手拈来,随口编故事,歌词也能顺嘴填一填,前一段震惊朋友圈的成绩是:英语演讲获得了年级第一,这在一个外国语学校里,是非常不容易的。
看着这三个各有特点的娃,我陷入沉思:我们的家庭教育,该如何引导孩子不断精进,挖掘出孩子的天赋,变成他的一个特长,一个赫然的标签?别人一提起,会说,智商挺高的某某,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的某某,写作好的某某,等等。孩子对自己的认知不再是模糊不清,而是清楚自己有引以为傲的地方,这个“清楚”是抵御人生中一个又一个挫折的有力武器,也是一个技能,一个充满兴趣和成就感的技能。这样的孩子,是不是更有能力做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