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结束了,再次回到家乡,回到生活中,所有的一切,又回到了原点,似乎,什么都没变,但,很多事又不同了,至少,我确实在变得不同。
生活总是要继续的,需要有所收入以保证正常生活的。但,我已经喜欢上了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生活了,许多工作,都不太喜欢,不想去。
因缘之下,我来到了一家摄影工作室,作为摄影师的助理,这个工作的好处很多,可以到处跑来跑去,因为拍摄婚纱照,需要去一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取景,这样,我也有更多的机会亲近自然,并且可以到处走动,对身体的进一步恢复也很有好处。所以即使这份工作的收入很微薄,月薪一千二,我也依然来了。
当来到这里,才真的发现,原来摄影这行是如此的辛苦,不仅仅到处奔波的身体疲惫,还有三餐不定,通常中餐时间从中午12点到下午3点都属于饭点,就看拍摄计划什么时候结束了。然后晚餐是没有的,因为晚上需要拍摄夜景,是没时间晚餐的,每天晚上回家,正常都是九点多了,天天如此,一开始,有些疲惫。
于是,就像过去徒步旅行,第一晚在一个灰尘漫天的建筑工地时,我问自己,为什么我要选择这样苦逼的生活?为什么我要如此的折腾?当时我的回答是,自己的选择,就要自己负责。而这一次,我依然这样回答自己,同时,我也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一直缺少一种脚踏实地务实生活的心态,什么是务实呢,大概,就是认真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吧。想想与我一起的摄影师朋友吧,十几年这样苦逼的生活下来,而且他比我更辛苦,不停的喊话,纠正动作,举着相机到处走位取景。而我作为助理,所做的其实并不多,无非摆弄道具,整理下婚纱裙摆一些琐事而已。相比起来,我的工作量,实在与摄影师是无法比较的,如此想来,也就释然了。
如此,对于《心经》也有了不同的理解,“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何谓挂碍,何颠倒梦想呢?这就是呀,内在的抗拒与不情愿,因抗拒而生的念头,这些不正是颠倒梦想么。其实曾经的佛陀,是个生活的智者,是个活生生的人,他的教法,必然是符合人性,符合生活的。其实佛经,并不像许多法师解释的那样,分为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曾经我是如此执着于所谓的出世间法,认为执着为空,一切为空,既然如此,又何必执着,殊不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道理。
谈到《心经》,这里讲下我自己的体会,自从河北回来,按照河北那个讲病老师说的,我每天念《心经》108遍,早上54遍,晚上54遍。一开始是念的时候犯困,老想睡觉,但我是个执着的人,顶着困意完成每天的功课。再然后,就是头疼,胀痛,后脑胀痛,剧烈的疼痛,即使如此,我也依然坚持。直到这两天开始,疼痛在逐渐减轻,越来越弱了。
而,随着念《心经》,我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思维越来越清晰,不切实际的想法越来越少,大概就是说,我渐渐变得接地气了。然后从前天开始,突然发现自己可以背诵《心经》了,我并没有刻意去背过,只是好像《心经》被刻入了脑子,直接可以背了,既然可以背了,而且对于自己的作用如此明显,那么,每天,有空余时间,都在默默背诵着《心经》,摄影走路的空档,等公交的时候,地铁上,等等。当我越是背诵心经,我越来越有了这样一种感觉,我自己,需要成为观世音菩萨,而什么是观世音菩萨,那便是慈悲,当你学会慈悲,你学会对他人慈悲,化解内心的各种问题,慢慢的,你便成了观世音菩萨,人间的菩萨,而非某个需要被崇拜与祈求的神灵。
也因如此,我发现了自己一种行为模式,就是对于任何事,只要认定的事,就会特别的执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灵修如此,念经如此,一切都是如此,求速,求快,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模式,我以为多年的内观训练,已经消融了这种模式,其实,只是不停的换一些方式呈现而已。
下面,贴一段今天的领悟,置于此,启发有缘。
——————
今天早上,我听了一堂语音课,内容是《所谓高情商,就是会说话》,听了以后,感触蛮多的,于是,我又有了一种想法,想要迫切的把这本书听完,我总是如此,任何事,只要认定了,就会迫切的想去完成,就像发现念经对自己有好处,每天就会有空就念,有空就念,甚至坐车,等车时候都在背经,这是一种执着,一种刻意的执取,这也是一种模式。一种自我模式。
然后早上在工作室里,有对夫妻过来拍孩子的写真,孩子只有八个月大。看到这对夫妻,逗着孩子,希望孩子笑,看着孩子在地毯上爬,我突然非常的感触,眼眶湿润了。
我突然有了这样的想法,也许我永远不会有这样的一天了,妻儿家庭,幸福美满,孤独便是我最后的归宿。
我也突然明白很多事,我为何会去接触禅修,灵性,其实这也只是一种逃避,不想面对现实的生活,曾经生活中的自己,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做不好,不会说话,做事做不好,无人认可,无人接纳,我仿佛再次回到了那个状态,在黑暗的角落里,有个孩子,孤零零的站在那里,可怜,无助,不知所措,迷茫。
这似乎正是意识中呈现的画面。而灵修与灵性,可以用另一套理论,另一套行为,来掩盖这曾经的创伤,掩盖不愿面对的过往。
存在的问题,终究是存在的,你根本无法逃避,生命中,总会发生点什么,让你再次面对。我总是喜欢关注灵修,灵性的文章,其实只是不愿回来而已,因为生活中的自己,依然是迷茫的,无助的,不知所措的,不知道要做什么,不知道如何做,也不知道如何做好。
发现自己确实不会说话,说话直接,不懂高情商的技巧,所以看什么书,就被什么书影响,然后为了提高自己,就会拼命往深入研究,深入阅读。这就是我的模式,一种逃避式的学者研究模式。
所以我看佛经,看灵修文章,等等的目的,都只是如此而已,并不是真的喜欢,只是不知道干什么,那就努力提升自己,在本质上,依然是源于自我憎恨,自我厌恶,对自己的不满,我常常告诉别人要接纳自己,其实我又何曾真的接纳过自己呢,原来我一直生活在自我制造的幻梦中,我所理解的无我,也并非真正的无我,那不过是自我构建的游戏而已,因为自我否定,而设置的游戏,所以我也不曾真正的爱自己。
以上,是我突然的领悟,我也突然明白了,一直以来,我在被书本绕进去,而非真的做自己,高情商如何,低情商又如何呢,一切知识与信息,借鉴了解即可,何必执着呢。
又何必又速求快呢,活出真实的自己,这才是我该做的,活出真正真实的自己,而非想象的真实的自己。
——————
我,并未开悟,很渺小,但又不渺小,你与我,我们,都在回家的路上,回归真实自己的路上。
我在这里,能做的,便是诚实,诚实的面对自己,也诚实的面对读到这些文章的人,愿我们大家,都可以真正诚实的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感受,无论身与心。
我已走过了许多路,也不知道还有多长的路在等待我,大概,难有尽头吧,我将继续诚实的记录自己的生活,以启发有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