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
遇到别人聊天自己根本插不上嘴,插上了也不知道聊什么,跟大多数人没有共同语言,或者一上来就把天聊死的。不知道这些问题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反正我觉得自己就游走在其边缘。为了改变自己的困窘,我有意接触此方面的知识,发现人们在交流中常会犯三种错误:第一、有我没你。即整个聊天过程在思考别人对我的话题是否感兴趣?表面上是考虑别人的感受,但更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无法自拔。第二,只说不听。即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给别人插嘴的机会,当别人很明显表示出意兴阑珊,也置若罔闻,依然如故,不懂得适可而止。第三,评价别人的好坏与对错。即对别人个人喜欢的嗤之以鼻。
【目录】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与别人愉快的聊天呢?这就是今天要讲的共情原理。其实,聊天就像双人舞,两个人要配合默契,思想共鸣,才能呈现出最美的表演。对于交流来说则为有铺垫、有互动、有亲近感的表达和仪式感的结束。
【沙拉】
铺垫:一般性的聊天,大家都不会有很深入的话题,往往是从搭讪开始,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客套话。铺垫就是在话题前,让对方感受到被关注,并明确表示出你想跟别人聊天的欲望。
【肉类】
互动:此过程中有两个关键词,代入感和投入感。代入感,就是要让别人感同身受,快速进入到你所设情境里。讲故事的方法就有很好的代入感。投入感,让对方感觉得到自己已经被关注,并且你已经进入到其所设情境中,并给予对方情绪的积极回应。代入感和投入感在人际关系中能产生存在感,即被重要的人重视。别人感到被重视和关注,才会对你产生表达的欲望,即为共情。真正好的互动,眼光的注视,开放的肢体语言,同时代入投入其中,互动中给予适宜的反馈和回应。表达:我在认真听你说。
【面包】
亲近的表达:这种表达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谁不愿被人喜欢,谁不愿被人肯定。可以为对方带来好的价值体验。交谈中多一些认同和肯定,少一些说教。能够和对方保持同理性,情绪共振。例如:跟你聊天很高兴,希望下次继续再聊。
【饮料】
仪式感的结束:好的仪式感的结束,最好提前说:我什么时候有事需要提前离开。为退出聊天做准备。走的时候拥抱对方,出门的时候回头望望,表达出依依不舍之情,会让人感到被重视。
【甜点】
共情原理,交流过程中适当的体会别人的内心,寻求精神层次的契合,感同身受,get到表达者所要表达的重点。它会让你跟不同人的聊天都可以很开心。收获更多同频的朋友,获得更多的精神愉悦感。
网友评论
人心是相互的 以诚换诚 这篇文章分析的很棒喔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