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六)(1)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①,毋自欺也,如恶恶臭②,如好好色③,此之谓自谦④,故君子必慎其独也⑤!
[注释]
①诚其意者:使意念真实无妄。
②恶(wù)恶(è)臭(xiù):厌恶腐臭的气味。臭,气味。
③好(hào)好(hǎo)色:喜爱美色。
④谦:通“慊(qiè)”,满足。
⑤慎其独:一个人独处独知时也谨慎、不苟。
【解读】
这段开始讲解八条目里的“诚意” 。开门见山,诚意,就是不要自欺。就像你厌恶那恶臭,是真心厌恶,一定马上捂着鼻子躲开;喜好那美色,是真心喜好,马上眼睛看过去。这就叫自谦,谦就是慊,快意、满足之意,自慊就是自足,满足自己。那么,如果你厌恶恶,就像厌恶恶臭一样,喜好善,就像喜好美色一样,都是发自内心,条件反射,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那就是诚意了。
孔子说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好色是一点也没有自欺,好德就难免自欺了,有的地方不是真心的所好。
孔子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者,就是好德如好好色的意思;乐之者,就是生知安行,居仁行义。
孔子还说:“求仁得仁,何所怨。”你好的就是善,求的就是仁,那是诚意到家了,就是天下之至诚,至诚如神,那是《中庸》的最高境界。
王阳明喜欢引用这一段来讲良知,他说,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就是良知,看到地上一泡屎,不需要提醒自己,这是恶臭,我应该捂鼻子,然后再把鼻子捂上,而是不假思索马上就捂上了。路上看到美女,也不需要提醒自己,哦,这是一个美女,我应该多看两眼,然后再去盯着人家看,而是不由自主就看了。这就是良知,良知自然就知,不用刻意提醒自己。那么,你修养自己的德性,也修养到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不需要大脑控制,由脊柱神经控制,形成条件反射,那就是致良知了。
朱熹讲解说:自修者要为善去恶,就要笃实用力,而禁止自欺,厌恶恶行,就像厌恶恶臭,必欲去之而后快;喜好善行,就像喜好美色,必欲得之而满足。这一切,都是实心实意的满足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这心中是否实诚,总有别人不知道的地方,而自己是都知道的,所以在这里要谨慎体察,就算是自己独处的时候,别人不知道,但自己知道,也要为善去恶。
张居正说,欺,叫自欺;慊,叫自慊;就是说,意诚不诚,实不实,别人不知道,我自己心里知道,这个心里的去处,极其隐蔽微妙,但确实善恶的分界所在,不能不谨慎。所以君子在此处,要切实下功夫,发现自己是自欺,就加以禁止;发现自己是自足,就加以培植,不敢有一毫之苟且,这就是慎独功夫。
什么是诚意,诚意就是不自欺。这话振聋发聩。人若欺人,必先自欺,所谓自欺欺人,把自己骗过了,就可以脸不红心不跳的去骗别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