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又在忙忙碌碌中过去了,回想起九月底写下的那些期待,仿佛就在昨天。
突然发现,其实一个月并没有想象中长,但如果充分利用好每一天,又可以创造出非常多的价值。

(一)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我个人学习时间管理有一些年头了,但是前些年始终在原地踏步,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正所谓“看了很多书,做了很多计划,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生活”。
记得高中时做时间管理,就是一个字,拼。
那个时候李阳疯狂英语很火,我就花了好几百块钱买了一套李阳的书,每天早上5点起床在学校顶楼对着朝阳喊英语,放假同学们都回家了,我还是留在学校学英语,扫地阿姨都以为我疯了,我也以为自己疯了。
那个时候的我听了好多疯狂的故事,也无比相信,只要我坚持做下去,总有一天会成功。
可是并没有,脱离了现实情境的无意识恶补,不仅让我的英语成绩没有提高,还因为在英语上花了很多时间,其他科目成绩都下降了。
考研时做时间管理,还是很一根筋。
那个时候我已经看了很多书,也掌握了很多理论知识,什么四象限、番茄工作法、麦肯锡工作法、时间记录法,我要是想,可以一口气把一本书的方法论都说出来。
知道了方法论,那我是怎么做的呢,每天复习时,就拿一个小本子在旁边,记录我的时间花费,英语阅读几个小时,看文献几个小时……还很聪明的记录下了每个项目用了几个番茄,心想,这么认真了,总会有进步吧。
可还是没有,我把每天都过到极致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的目标——考研。当初的我,其实复习到最后,都没有做好对目标大学的准确拆解,这种战略上的懒惰和战术上的勤奋,直接导致当年落败。
直到最近一年,我才真正将时间管理和自我提升变成了一种技能,在为目标服务的路上,充分发挥了它的价值。
(二)复盘,是对自己努力的尊重和检视
在时间管理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复盘。
“复盘”原本是围棋术语,指的是下完一盘棋之后,要重新摆一盘棋局,以检查对局中对弈者的优劣与得失关键,并进行分析和推演,以获取技巧和经验,更新和完备自己的棋术战略储备库,使棋艺更加精湛。
后来柳传志把这一概念引入做事中,建议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要学会解剖自己,总结得失。于是复盘也成了联想的三大方法论之一。
柳传志的联想复盘四大步骤为:回顾目标、评价结果、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我们可以从目标实现本身出发,将目标复盘简化为四步:回顾目标、结果对比、思维演练、总结规律。
我也一直用这种方法给自己做复盘:
1、回顾目标
2018年是我的成长之年,在经历了17年的重大挫折之后,我需要做的几件事情为:重建自我、提升自我、整合资源、实质进步。
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哈,其实就是从低谷中恢复状态,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取得实质性的人生进展。
还是很模糊,没关系,年初的目标都是这样,细节都是在过程中优化出来的。
1-3月,我参加了写作、图片处理、朋友圈运营的学习,提升了相应领域的技能,也认识了很多爱学习的朋友,在和他们的交往中,我逐渐明白:人生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如果因为一点小挫折就自怨自艾止步不前,那是懦夫和胆小鬼的作为。
一流的人不是没有挫折,而是在遇到挫折后能够反思自我,吸取教训,为下一次的成功做准备,因为错过的事情悲伤,因为既定的失败怨恨,那么你的格局也就只有这么大了,有道是“胸怀是靠委屈撑大的”,在我看来,胸怀也是靠失败撑大的,你能经受多大的挫折,就能承受多大的赞美。
3-5月,因为穷和担心毕业即失业,我踏上了赚钱和找工作的路,不会做简历,零实习经历,也没有经历过面试,一穷二白的状态下,凭借的就是勇气。
我做过代购、做过健身教练、也接过图片设计的单,那一个月,我靠副业赚到了平时三个月的生活费。
找工作的时候,虽然什么都不会,但不知为什么,我就是想去挑战一下自己,因此报的公司清一色都是大公司,能成功就是天大的礼物,不能成功,我也可以在过程中获取经验,能进到和国内外一流年轻人竞技的战场,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后来很幸运,在那一学期课程结束前,我拿到了心仪的offer。
5-8月,我在北京实习,那是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我很喜欢公司的氛围,很欣赏我的同事,也很热爱我的工作,每天都会记录很多个人思考还有工作所得。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于一个新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所见之处全是新奇,三个月时间,我贪婪地汲取了工作经验、优秀的年轻人资源、优秀的自媒体资源,还收获了一位优秀的恋人。
8-10月,回澳门上课,距离毕业时间越发短,距离独当一面的日子日渐逼近。
离开北京前,我们正面临下一个秋招阶段,在我错过了腾讯产培生面试机会的当口,因为怕再次错过重要信息,便拉上几位同秋招的朋友建立了一个互联网求职社群。
后来这个社群越来越壮大,链接到的优秀朋友越来越多,逐渐的,群里入驻了来自BAT、头条、京东、美团、滴滴等众多一线互联网公司的同学,也有资深的产品经理前辈。
或许是看到了我做社群和运营的经验以及对产品学习的专注,他们邀请我一同参与打造产品经理在线教育的项目,就此我走上了在线教育的路,也基于此,我得到了一些新的机会。
为了学习产品经理,我自学了Xmind做思维导图,也自学了Visio做流程图,在朋友圈和简书不断分享对产品的拆解,后来将这些拆解文章投稿,成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专栏作者,也因为思维导图和产品笔记,破格成了商业社区【笔记侠】的笔记达人。
或许是我发现自己的个人成长速度比工作中成长的速度还快,也或许是因为认识了太多做自媒体和在线创业的朋友,他们一致认为我做自由职业者可能会比入职场更合适,在拆解完我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后,我在9月份将重心转到了个人品牌。
确定打造个人品牌后,我开始进入到新一阶段的学习,用自己的能力与经验做背书,定位在时间管理。
在参与了个人品牌训练营后,我建立一个时间管理免费分享社群,还裂变了新的时间管理课程社群,在组织策划社群与课程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打造优质朋友圈、如何混社群涨粉、如何做课程海报、如何在线引流,如何做社群运营,甚至因为要做课程,我还得不断输入输出,在专业领域不断深挖和总结,再后来收到知识平台的开课邀请,出版社的对接、也收到了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的节目录制邀请。
2、评价结果
回顾这些事件,其实没有几件是我年初就能预料到和设计到的,我当时只是想走出失败的阴影,提升一点实力,然后真正在做事的过程中,所有的资源和机会都在不断靠拢,这在学术上称为“吸引力法则”。
世界上最强有力的法则就是吸引力法则,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其实都是你吸引来的,我们最值钱的东西,恰恰就是自我的关注力和执行力,我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就能不断靠近和拥有什么,同类相吸,同频相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很简单又很实在的道理。
评价我的这些结果,我认为虽是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我一直都相信当一个人知道自己要往哪里走,并且不断努力,反思总结,深化改革,肯定会有收获和成绩的,至于这些收获和成绩具体是什么,就需要在实际情况中做分析。
今年会是很有收获的一年,每个月都在不断进阶,虽然中途跌跌撞撞闯了不同的领域,但是每一个领域都为我后来的成长提供了资源,生活是并行路线,也是线行路线,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构成了最后的完整的自己。
3、思维演练
这一部分我们就来复盘做这些事的思维推导吧。
我们知道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想要平底起高楼,地基、框架、材料,搭建、填充、扩展、延伸、融合、固定、维修各个方面都不可少,我们在搭建房子过程中所做的每一件小事,其实都在为最后的呈现添砖加瓦。
向内深挖内容、向外大量分享,扩充人脉、整合资源、寻找新的发展道路都很重要,我很喜欢时间管理专家张萌说的一句话:人生并不只有弯道超车,还有变道超车。当赛道太普通时,对手也不会太优秀,这时的你,始终在自己狭隘的小圈子努力,一生也不可能拥有太多次高水平的跃迁,只有自己搞清楚如何去更换赛道、升级赛道,才能拥有更厉害的战友,才能离人生目标越来越近。
全盘思考,自我跃迁,升级赛道,跳脱圈层,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去尝试的一些点。
4、经验总结
确实需要做一些思考总结,才能辨别一些经验是否可以被复制和再利用。
在这个阶段里,我觉得比较重要的点有:
1、一定要明确自己成长的方向,或许暂时不知道具体该往哪里走,朝好的地方努力,总归不会比现在更差,然后在实践中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
2、方向可以不变,但赛道却不是一成不变的,价值观和思维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敢于打破自己的壁垒,倾听来自各个方向的声音,偏听则暗,多听则明,但无论如何都得有自己的思考,每个选择都得有支撑点,不能今天听到这个就做这个,明天听到那个就做那个,要学会判断和辨别价值。
3、要学会持之以恒长线努力,也要学会单点突破刻意练习。
想要在一个领域有突破,训练时间和训练技巧都不能少,比如我健身、学书法、做时间管理,每一个其实我都抱着一生的态度去开始,这是可以帮助我们延长训练周期的一种方式,但如果要在某个阶段做出成绩,就一定要刻意练习,逼自己也好、正向反馈也好、自我激励也好,既然要挑战,就得有吃苦的准备。
十月份31天,又那么快地过去了,不知道你做了些什么,又收获了什么呢?
十一月份,让我们一起继续加油,一起过有准备的人生。
附:十月记录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