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864861/de6f984b3b0b522c.jpg)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一种情况?头脑里闪过一个奇妙的想法,兴致勃勃地想把她用文字记录下来,写一篇走心的文章。可是,正要动笔的时候却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办?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不知道写什么”,其实就是缺乏写作素材。没有输入哪来输出呢?对吧?
针对以上问题,下面就分享四种积累素材的方法。
一、感受法积累素材
在所有素材里,最容易积累,但也是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就是亲身感受获得的素材。
人体的感知有六个方面,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这也是通过亲身感受积累素材的六个角度。
写作要有画面感,需要借助于眼睛细微观察。生活中如何用眼睛搜集素材呢?一是看主体,二是看环境,三是看人物的身体语言。
听觉是我们经常会忽视的一种感觉。通过听觉主要搜集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周遭环境的声音,通过感知某种信息,实现更细致的观察;二是因为某种声音产生某种感受,从而有感而发。
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鼻子用来闻气味,舌头用来品尝味道。鼻、舌可以帮我们找到更多写作的素材,因为气味和味道很多时候是直通内心感受的。
身、意强调感知到想法的思维过程。前面的眼、耳、鼻、舌更多还是停留在具体的感受上。身和意更进一步,讲到人的感知和情绪。可以通过即使快速的倾诉,记录下情感、情绪最喷薄的状态,获得写作的第一手素材。
二、采访法积累素材
大家最熟悉的采访就是新闻采访。实际上,所有采访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采访阶段和整理阶段。采访是直接、系统、快速获得信息的手段,是保证写作言之有物的好办法。
三、笔记法积累素材
一般文笔好的人也是阅读量比较大的人。阅读不但可以熟悉别人写作的套路,而且书里面讲到的知识、概念可以在写作时借鉴、引用,并因此丰富自己的文章。
所谓笔记,其实有两个作用。一是记录想法,加深印象。二是记录重要的内容,以备日后查看。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
笔记一般有两种,一种叫日常笔记,随时随地记录任何想法,是直接的一手素材;一种叫读书笔记,是写作的间接素材。它又包括三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分别是摘要法、感触法和延伸法。
摘要法,顾名思义就是把文章好的句子、段落、方法、图表等摘录下来。
除了摘要法,很多人看书时会记录下针对书本内容的感悟,把读书跟自身实际、个人体会结合在一起,对书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只记录和感悟还属于对书的表层理解,更深层次的学习应该是延伸式的。比如看完一本书后写一篇读书报告、一篇书评,甚至是就书中的某个问题深入研究后跟作者探讨。
四、利用网络快速积累素材
现在的网络很方便,写作时,如果脑袋里存储的东西不够,可以临时通过网络搜索得到海量的写作素材。可问题是,网上资料虽然多,却不一定好用。所以,利用网络快速积累素材,需要学会去伪存真,仔细甄别。
以上就是四种积累素材的方法,通过不断的输入输出,外部的知识、信息才能真正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内化成可以在写作时信手拈来的资料。
——————————————————
这是我在简书上日更的第48天。孤独路上,我们互相慰籍,携手同行。为了自己的梦想,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