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460955/361585b2d9c73467.jpg)
与人交往,第一眼看到的不是他的内心,第一眼看到的一定是他的容颜。为我们留下初次印象的也是那个人的容颜。红脸大汉、白面书生、二八小姐、半老徐娘,那个人的面容或娇好或丑陋,都会在我们头脑里留下一个影像。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增长,你会发现许多我们曾经熟悉的人已经不知不觉得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他们的容颜由深刻到模糊,最后终于看不到了。反过来也一样,一些我们依然心有牵挂的人,人家还不是早已把我们相忘江湖?
![](https://img.haomeiwen.com/i8460955/9ce024f0997d18a7.jpg)
现实生活中是这样,无所不能的网络世界更是如此。如果说从前的QQ和微博加快了交友的速度,那么现在的微信就更胜一筹。随便什么人,都有几个或几十个微信群、朋友圈。现在的“朋友”已不再是稀缺资源,伸出手去一抓一大把。
但是,网络毕竟是个虚拟的世界,我们交了“朋友”却看不到他(她)的容颜。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幅幅山水画、一个个卡通头像和一段简单的介绍。我们不知道这些与之交往的“朋友"多大年纪、是男是女,我们更不知道他或她身居何方、什么职业?我们只能根据自己有限的智力去猜测。
![](https://img.haomeiwen.com/i8460955/41a793353b06df03.jpg)
当然,你如果用心去读一些文章,还是能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情况。比如职业,比如性别,比如年龄段,比如个人喜好,比如价值取向……
从赏读一个人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她)的价值观,他(她)的无形的容颜,用一句时髦的语言来形容,就是他(她)的“精神长相”,或文雅或粗鄙,或高贵或低俗……
这些都是伪装不了的,都说语言是人的第二张名片,那是因为在语言后面,人们会看到你那张脸后之脸。于是,我们在朋山友海中筛选,留下那些价值观相投的朋友,过滤掉那些价值观相悖的人。根据每个人的“精神长相”或疏远或接近。反过来说,人家也一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8460955/7c754869946c0b4b.jpg)
从有微信群起,我先后主动和被动的加入了几十个微信群,“朋友"也由几十个扩大到几千人,这么多人我就是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看清他们的容颜。有的只是不断的进群和不断的退群。
有时候我想,虚拟的世界与现实越来越像,你得到的快,失去的也快;你得来的容易,失去时也容易。许多朋友一开始很亲热,又是加私信又是刷朋友圈,可是过了一段发现彼此价值取向根本不同,继续交往只能越来越尴尬。于是一点点疏远,从心理的距离到屏幕上的消失。
![](https://img.haomeiwen.com/i8460955/dd9ae9044edfdabc.jpg)
我很欣赏女作家毕淑敏的一句话,她说:我不会与我心仪的作家见面,我害怕见面之后会颠覆他(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从这个意义讲,那些我们内心喜欢却又看不到的容颜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未必是坏事。与其见面后毁坏了我心目中的影像,倒不如像毕淑敏说的那样干脆不见面,任凭隔着一个屏幕去想象。
有一天,视频里的小外孙在吃玉米。我逗他说:给我吃一点吧。回答说:要吃你自己煮,隔着玻璃怎么给你吃?他幼小的头脑中还没有我们这样的空间概念,他天真的认为,加拿大与中国只是隔着一层玻璃的距离!
![](https://img.haomeiwen.com/i8460955/89c001fec2de9082.jpg)
我愿意做那个天真的小男孩,隔着一层玻璃看“朋友”的容颜。虽然模糊一点,但是丝毫不会影响他(她)们在我心目中的影像。虽然这层玻璃,有的近在咫尺,有的远在天涯。
、
网友评论